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18章 对与错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318章 对与错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4:06:03 来源:小说旗

随着景佑帝的离开,朝中诸臣也重重松了一口气。

不过百官看向李继春瘦削的身影多少还是有些惭愧。

“李中丞,你这又是何苦呢?”

施躬话语中带着几分苦涩,他也没想到是这件事,只能说是他自食苦果。

“事有对错”李继春拱手交出官帽倒是坦然。

不过接下来京师恐怕就要热闹了。

为镇北王平反,想想都刺激。

“您多保重”修史的一群老儒齐齐过来行礼。也陆续有平时没有丝毫交集的官员过来安慰。

尊重也只是相互的,至少现在他们还保留一些文人的气概。

看着此景,崔珏也想不出好的应对之策,眼中满是愁色,最后也只得叹息离开。

“李中丞,这些时日还请留在府中,莫要让老夫难做”李炤双手接过官帽说道。

“有劳了”陛下没有当庭将他拖出午门斩首,已经超出他的期许了。

开朝两代明君,国朝之幸,百姓之幸,历史之幸。

秉口直言,史官没做到的事情,他一个御史中丞却是代劳了。

王清晨此时也无奈,他这种五品小官也只有袖手旁观的份。

此事干系重大,想要平反难度很大,不过也不是没有希望。

至少陛下看起来还是很圣明的,如果换做某朱姓皇帝,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在者若能为镇北王平反,一则可告慰镇北王在天之灵,使其忠义得以彰显;

二则可激励后世将士,为国家奋勇杀敌,效命疆场;

三则可肃清朝堂风气,成就一段君臣佳话。

只是为其平反注定要揭开当年真相,如果牵扯出什么即便再怎么粉饰,也不会那么体面。

所以,这才是景佑帝最担心的事情。

大朝会发生之事也瞬间点燃了整个京师的八卦之心,探讨镇北王死因者有之;赞颂其功绩者有之;为其叫冤者更多。

《大朔新闻》也只是直接披露,并未添油加醋,增加个人色彩,毕竟这件事肯定会传出朝堂的,所以也就没有保密的必要。

而消息的传播也能激起一波民意,民意汹涌也许正是此事的转机,王清晨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至于李继春则被刑部圈禁在家不得外出。

事件的发展,朝野都在关注。

当天,景佑帝便召见贤王,左右二相共同商议,至于具体商议内容却是并未外传。

秘书省上下却是愁云惨淡,毕竟好好一场大喜事,竟然发展到如今这步,这实在是世事难料啊!

事情就这么开始逐渐发酵,而王清晨则开始好好细细品读手中的史书,虽然确有缺失,但是却足够他研究了。

……

“几位爱卿觉得此事如何?”这也是景佑帝少有的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毕竟牵扯先帝,一步错可能步步错。

“此事事关重大,微臣不敢妄议”崔珏和杜秀臣对视一眼,只得推脱说道。

“二弟觉得此事该如何处理”特地将贤王也找来那是因为他所察觉的真相却和宗室脱不开干系,他也想试探一下宗室的态度。

当初先帝身后有宗室,镇北王却是孤家寡人,为了皇室的利益,宗室出手逼死了镇北王。

当然也有可能是先帝属意宗室出手的,或者也有可能是先帝出手的。

反正最后镇北王确实是死了,至于原因,就连他也不知。

当初在北方的那些人,先帝都处理的干干净净。

至于他是如何察觉的?

也是因为镇北王死后,先帝处理了一大批宗室子弟,为镇北王报仇也好,灭口也好,多多少少应该和宗室是有些关系的。

而且自那之后,先帝便百般削弱宗室,他猜测也有这方面原因。

“臣弟觉得当为父皇忌,此事不宜旧事重提”贤王也不遮遮掩掩,有时候遮掩太多反而生疑。

“是你觉得?还是宗室觉得?”景佑帝继续发问,贤王却是毫不变色。

“臣弟片面之言,不代表宗室”

景佑帝皱眉沉思,他现在有点后悔将这个亲弟弟放在宗正这个位置上了。

“崔相觉得如何?朕不想听那些套话,你也不用敷衍朕,直说便是,朕自会分辨”景佑帝多少有点不耐了,大朝会之上他便忍了叙旧。

不过没有爆发,全是养气功夫使然。

“微臣以为,镇北王案情至今朝廷都没给个说法,民间多有臆想,于朝廷更为不利,所以即便不为镇北王平反,也是要昭告天下的!”不表态是不行了。

崔珏也是出于兔死狐悲的心态,言外之意自然是能善待老臣自然是善待老臣。

而且北境局势糜烂至今,未免没有为镇北王不平之气。

是以朝堂需要真相,民间需要真相,军中也需要真相,即便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真相。

贤王看了崔珏一眼便不再理会。

“杜卿呢?”

杜秀臣其实和崔珏意见差不多,甚至他觉得既然先帝没有给镇北王定罪,那么大概率应该是没罪的。

现在时过境迁,即便平反也没什么事,反正梁氏的天下现在已经坐稳了。

“臣觉得先帝所为必有道理,只是如今时过境迁,国事安稳,平息此事也能安定民心,安抚军心,利当大于弊,至于此事成就与否全看陛下定夺”

他其实应该划水的,毕竟贤王和崔珏一赞成一反对,交由陛下决定才是最优选项,这也是为臣之道。

毕竟你都帮皇帝选择了,要皇帝做什么。

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支持,毕竟镇北王确实是惊才绝艳之辈,也是大朔历史上磨不开的柱石。

即便和先帝相比也不分秋色,而且他小时候多有仰慕,所以他希望此事能够圆满解决。

“先行下去吧!朕自有计较”景佑帝心中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如果此事牵扯宗室他未免不能再削弱一波。

至于先帝也就是他爹,临死之前还对镇北王耿耿于怀,如今两人都已化作黄土,想必知道他这么做也会欣慰的吧!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词倒是贴切。”

“福公公,着刑部……”

果不其然,不日便传出消息,刑部接旨调查镇北王一案。

不过关于镇北王的人和事几乎都埋在北境的风沙之中,想要调查千难万难。

在王清晨看来想要调查清楚也几乎不可能,毕竟他在刑部几乎看遍了所有陈年卷宗,而其中更是丝毫没有提及此案。

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有人收拾手尾,要不然不可能这般干净。

所以这个旨意实际意义并不大,不过代表的含义却非比寻常。

因为自从李继春将这件事情挑明之后,陛下便只有一条路走,那便是顺水推舟。

如果将李继春法办,那他的名声便彻底丧失了。

一个遮遮掩掩的皇帝。

即便百姓不说,他们心中的称自会掂量。

所以即便景佑帝再怎么不爽,表面样子也是要做的,有时候追求的不是真相,也不是对错,而是结果。

对错并不重要,但是有一个结果却很重要。

至于刑部如何做,王清晨并不知晓,只是李尚书却是要头疼了。

“你说陛下要你协同办理此案?”多日不见,梁朝却是被委派了新的差事,不过看样子却并不顺利。

“皇爷也不知怎么想的?这事都过去多少年了?这如何查起?”自从返京之后,梁朝就忙的飞起,虽然还没有监国之任,但是做的事却是一件堪比一件难。

“陛下这是在考验你呢!对了,我妹呢?怎么总不带回来?”王清晨有些不爽。

“小碗这些日子教怡妃刺绣呢!你要是想她自己去见就是,我还能拦着你?”梁朝状似不经意地拍打几下身上的衮袍。

“也不知怎的,格外合身。”这显摆的样子和王清晨当初别无二致,自家妹妹的手艺那是没话说。

“您要是没事赶紧回宫吧!案子不查了吗?”王清晨不爽,但又无法发作。

“不在乎这一时,刑部正在调阅卷宗呢?你不是当初做过刑部主事吗?我过来取取经”梁朝也不显摆了,连忙说出正事。

“刑部保留至今的卷宗,我全都看过,其中没有关于镇北王的任何记载,

不过镇北王身故的第二年,宗正寺和兵部同一时间死了数位官员,全都死因不详”王清晨回忆道,当时他还特意标注了不少疑点,现在回想起来值得回味。

“你是说不对劲?可有发现哪里不对?”梁朝没想到还真有收获,顿时站起身来。

“确实不太对,首先死法出奇的一致,时间相差无几,并且都是衙门的要员,并且案件最后都无人追查,

一般牵扯官员的案子朝廷都会下大力气追查,但是这几个案子最后都石沉大海了,

至于相关疑点,我均已在卷宗之中标明,你现在去找的话应该挺好找的,建隆二十四年,十七号卷”王清晨说道。

王清晨当初翻看的时候便做了并案处理。

“那便不打扰了”有此收获梁朝便着急忙慌的离开了。

看来这家伙也是对于那个位置有所期待了。

“青娘,准备咱们两个的饭就行了,那家伙走了”

这些日子,源冰带着家里人都在收拾上次陛下赏赐给他的那个宅子。

所以每到吃饭时间,便只有青娘在家给他做饭。

“知道了,少爷”青娘来家里时间也不短了,算是家里的老人,如今却也生活圆满。

“青娘,准备何时给墨涤和云霞成亲?”闲来无事王清晨便随口问道。

“少爷,我已经和老夫人商量过了,等到中秋前后便让他们结成连理,幸亏遇到了少爷要不然这两个苦命的孩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青娘说着便想起她们母女三人当初的身世。

“回头我和冰儿说说,让她多上些心思,毕竟也算府里的一桩喜事”王清晨说道。

“不敢劳烦少夫人,云霞那丫头有如此福分便是她的造化了”青娘有些受宠若惊。

“对了,她如今在四海梨园如何了?”说起来王清晨也有段时间没见了,并他天天忙着上值,梨园又整日不歇。

“别的倒是都可,就是整日不歇,有些怠慢府里了”青娘很有身为家仆的自觉。

“无妨,女孩子有个正事不容易,且先做着吧!”

如今四海梨园仍是场场爆满,现在已经逐渐培养了一批忠实观众。

毕竟京师之中最不缺的便是闲散人。

果然不能上班,一上班他连听曲的时间都没有。

最近王清晨还想着着手酒精的生意。

结果没有人手,兼顾不上。

最后只得将配方交给自家魏国公府和景国公府让他们出人,他便只能出技术了。

至于利润,三家共分,这没什么好说的。

如果他有足够的人手,即便占据主导,要一半的利润也无可厚非,只可惜他现在手下小猫两三只,却是分身乏术。

不过魏国公府和景国公府,一家是自己夫人娘家,一家是自己好兄弟家,他自然信得过,这也没什么好计较的。

……

“什么?没有?再找?”刑部之中,梁朝暴怒。

按照王清晨所述,并未找到他所说的那几份卷宗,对于王清晨的记忆力,他在第一场文斗的时候就见识过,自然不会怀疑。

“殿下要找的建隆二十四年,十七号卷宗,不知都是些什么?”李炤满头疑惑。

“找到自然便知,找不到……?”梁朝的眼神冷冷扫过全场官吏,他现在也想知道其中到底写了什么。

而李炤更加好奇梁朝没来过刑部,也为见过卷宗,为什么单单寻取十七号卷宗,而且还不见了。

这才是最不可思议的。

“快找,看看是否还有其他卷宗缺失?”李炤也有些急切。

缺失卷宗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在这个关头却足以要命。

谁会对这个卷宗感兴趣?那便只有幕后之人了,如果卷宗丢失,那肯定就是这两天丢失的。

毕竟王清晨看亲眼见过并且做有批注。

也就是说这些案件确实和镇北王有些相关,梁朝眉头紧皱,所以这鱼自己跳出来了。

梁朝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