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 第323章 朝会风波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第323章 朝会风波

作者:有所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4:06:03 来源:小说旗

晨曦初破,微光如丝缕般穿透薄雾,轻轻洒落在雄伟壮丽的皇城之上。

早朝的钟声悠悠响起,那悠扬而庄重的声音,在皇城的上空悠悠回荡,仿佛在诉说着王朝的兴衰与更迭。

宣政殿内,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百官身着华美的朝服,按照官阶高低整齐排列,宛如一片色彩斑斓却又秩序井然的海洋。

他们神色恭敬而庄重,每一道目光中都透露出对朝堂的敬畏与对国事的关切。

此次朝会乃是小朝会,虽不如大朝会那般仪式繁琐、场面宏大,但气氛却丝毫不减凝重。

阳光奋力穿过雕花窗棂,投射出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宛如舞台上的聚光灯,映照着众人或严肃、或沉思的脸庞。

在这一众官员之中,刑部尚书李炤的脸色显得格外僵硬。

镇北王案件的调查进展远不如他所预料的那般顺利,如同一艘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只,艰难前行。

究其原因,陛下对这一案件的态度太过模糊,让他们这些办案之人难以把握办案的尺度与方向。

这使得他每一个决策都如履薄冰,生怕稍有不慎便触犯了圣意,毕竟种种线索来看和宗室脱不了干系。

而且,随着崔言的自裁,镇北王案更是陷入了重重迷雾之中,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原本就错综复杂的线索,如今更是千头万绪,让人无从下手。

至于十七号卷宗,疑点重重却又死无对证,犹如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横亘在他们面前。

每一个试图解开谜团的努力,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找不到一丝光亮。

就在众人沉浸在各自的思绪中时,随着百官临朝的张绍济,今日也是难得地穿上了官服。

张绍济身为太医署医正,官居六品。按照惯例,这个品级的官员是没有资格参加朝会的。

然而,规矩总有例外,如果不够品级的官员有要事上奏,可先奏禀左相说明情况。

若左相认为事情重大,便可以破例让其参加朝会。

而张绍济此次,正是获得了这样的破例机会。

“诸公可有事奏?”一道威严而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

身着太医署医正官服的张绍济,身姿挺拔如苍松,稳步走出队列。

他虽已头发花白,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但那一双眼睛中,却透着坚定与睿智的光芒,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

“陛下,臣太医署医正张绍济有本奏。”他双手高高捧着一份奏折,手臂伸直,将其举过头顶,声音清朗而洪亮,在宣政殿内久久回荡。

原本满心期待刑部发言的众百官,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声音,齐齐转过头来。

他们的目光中,有惊讶,有好奇,也有一丝疑惑。

这个平日里在太医署忙碌的医正,今日为何会出现在这朝堂之上,又有何事要上奏?

景佑帝高高坐在龙椅之上,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此时显得更加威严庄重。

“奏来”他微微颔首,那细微的动作却充满了帝王的气度,示意张绍济继续。

“陛下,如今我大朔国北境西疆战事频繁,烽火连天。

将士们身披战甲,手持利刃,在前线奋勇杀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保卫家国的钢铁长城。

他们舍生忘死,只为守护我大朔国的疆土,保卫百姓的安宁。”

张绍济微微顿了顿,深吸一口气,好像在斟酌用词,毕竟在百官面前露脸这还是第一次。

“然而,战场上刀光剑影,生死一瞬,伤病众多。臣作为太医署医正,时常前往前线救治伤员,亲眼目睹了将士们因伤病所遭受的痛苦。

那一声声痛苦的呻吟,那一张张因伤痛而扭曲的面容,臣看在眼里,痛在心中。”他的声音渐渐低沉,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悲痛。

“近期,臣之师弟潜心研究,以及诸多验证,发现酒精在治疗外伤方面有着诸多非凡功效。臣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特来奏请陛下。”张绍济的声音再次提高,充满了期待。

“这酒精又是何物?”百官们交头接耳,纷纷露出疑惑的神情,摸不着头脑。

对于这个陌生的名词,他们充满了好奇与不解。

“酒精乃酒之精华,性烈如火。它能除外邪,防止病邪入体。”张绍济耐心地解释道,眼神中透露着无穷的自信。

“陛下请看,这葫芦中便是酒精,这些是臣整理的酒精在军中救治伤病的案例。”说着,他从腰中小心翼翼地解下一个葫芦,又从袖中拿出一份厚厚的奏折。

“以往,战场上将士的外伤极易溃烂,一旦溃烂,便会引发高热,许多将士即便躲过了敌人的刀剑,也因伤口溃烂而失去生命,或是落下终身残疾。

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病痛的折磨中消逝,实在令人痛心。”张绍济的语气中充满了惋惜。

“但酒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它具有强大的摒除邪祟之能,能够快速有效地杀灭伤口处的污物,大大降低了伤口溃烂的可能,使得伤口愈合速度大幅提升。”

说到此处,他微微停顿,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景佑帝的眼神示意下,福公公迈着小碎步,匆匆走到张绍济面前,双手恭敬地接过他手中的葫芦和奏折,转身一路小跑,将其呈禀在御案之上。

“陛下,太医署自使用酒精治疗外伤以后,存活率达到八成以上。

绝大多数病患伤口相较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这一对比,足以说明酒精对救治将士性命的重要性。”

张绍济挺直腰杆,直接说出结论,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自信。

“这酒精当真有如此神效?”景佑帝微微皱眉,目光如炬,紧紧落在张绍济的奏折之上,神色凝重。

作为一国之君,他深知任何一项决策都关乎国家的兴衰荣辱,必须谨慎对待。

“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太医署的各位太医也都可以为臣作证。

不仅如此,酒精还具有易于保存、携带方便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军中大规模应用。臣恳请陛下交由兵部管制,以发往九边,让更多的将士能够受益。”

张绍济连忙跪地,双膝重重地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抱拳,诚恳地说道。

“陛下,臣也曾听闻京韬营不久前便开始使用此物,只是没想到竟有如此奇效。

如今前线战事紧张,若此物真能如张医正所言,救治伤病,提升将士们的战斗力,那对我军而言,无疑是一大助力。

另外,此物关系重大,还请陛下恩准以兵部出面管制。”

此时,站在一旁的兵部尚书阎冬,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一步,双手抱拳,拱手说道。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言语中满是重视,毕竟他身为兵部尚书自然一下便听出了此事的关键。

此言一出,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百官们顿时交头接耳,热烈地讨论起来。

殿内顿时一片喧哗,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激烈的辩论会。

“陛下,此事还需谨慎。这酒精听其名字应和酒水有关,如果都列为管制物资,可能会引发诸多问题。

如今市面上酒水不少,若都被管制,百姓的生活恐怕也会受到影响。”随即便有大臣提出异议,他的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此时的李炤,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还担心众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刑部的案件上,如今大家的话题被张绍济的提议吸引,自己身上的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这位大人所言不无道理,酒精乃是酒之精华,制作不易,并非普通酒水。

它是经过特殊提炼,纯度更高,烈性更强,陛下只需命人闻一下便知。

将其列为管制物资,并非禁止百姓使用,而是在确保军中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分配供应。

至于百姓的酒水,并不冲突,不会对其造成太大影响。”张绍济不慌不忙,站起身来,拱手说道。

他的语气平和,却又充满了说服力。

景佑帝微微点头,对着福公公使了个眼色。

福公公心领神会,自然不敢有丝毫推脱。他小心翼翼地拿起酒葫芦,凑近鼻子,轻轻闻了一下。

“确实如张医正所言,这酒精确实性烈如火。闻这一下,咱家这头便晕乎乎的。”福公公夸张地说道,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

他甚至有些好奇,想要尝尝这酒精的味道如何,毕竟这般烈酒,即便是在宫中也极为罕见,平日里根本没有机会品尝。

“若真如张医正所言,若将酒精列为管制物资,确实需要考虑其成本和供应问题。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对国家的军事安全至关重要。”阎冬继续说道,此物于军中有大用。

朝堂上再次议论纷纷,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有的大臣支持将酒精列为管制物资,认为这对提升军队战斗力、保卫国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的大臣则担忧会对百姓生活和商业发展造成影响,主张谨慎对待。

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

景佑帝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目光如深邃的夜空,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

他的神色平静,让人难以捉摸他内心的想法。

但实际上,他的心中正在权衡着各方的意见,思考着这一决策对国家的利弊。

“还望陛下定夺。”兵部尚书阎冬深知此事的利害关系,此时自然要竭力促成此事,同时他还想亲眼验证一下,毕竟眼见为实。

他再次拱手,目光坚定地看着景佑帝。

景佑帝的目光在众臣身上一一扫过,那目光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了张绍济身上。

“张医正,能为国家分忧,为将士着想,朕深感欣慰。那此事便交由兵部和你太医署沟通,尽快梳理清楚,供应九边。

务必确保酒精能够及时、充足地送到将士们手中,让他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救治。”景佑帝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充满了帝王的决断。能够加强边疆实力,提升军队战斗力,他自然乐见其成。

随后,太医署便得到了不少赏赐。金银财宝、绸缎布匹等,堆满了太医署的库房。

张绍济受之有愧,他深知这一切都是自家师弟和师侄的功劳,只是如今却要他来贪功。

当然这也是王清晨的主意,他并不想和此事扯上什么关系,毕竟事涉军中,太过敏感。

但如此局面,张绍济自然不会傻到推脱。

这些赏赐不仅是对太医署的认可,更是对他们继续研究和推广酒精应用的鼓励。

今日,朝中百官的精力都被集中在兵部与酒精管制这件事上。对于刑部的关注,却是少了许多。

即便散了朝会,大臣们依然议论纷纷。他们或是在讨论酒精的神奇功效,或是在担忧其管制可能带来的影响,或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一切可还顺利?”

下值之后,张绍济便来交差了。

“一切顺利,只是那些赏赐你确信不要了”

“不要了,就当师侄孝敬师伯的,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这笔赏赐太过扎眼,他并不想要。

……

等到张绍济离开侯府之时,白氏小跑着追了出来,显然也是有事相求。

“张老,您抽空给冰儿号号脉,这小两口都结婚半年了……”白氏隐晦地向张绍济提出请求。

自从听说王清晨有一个身为御医的师伯,白氏便一直惦记着这事。

“哈哈,夫人不必着急。”张绍济爽朗地笑道。

“我观二人身体康泰无碍,最多年余便会有动静。”张绍济宽慰道,这种事情急不得。

王清晨和冰儿两人身体健康,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他也不好把话说得太直白,只是委婉地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好好好,无碍就好。”白氏听到这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虽然平日里她在众人面前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但小夫妻的子嗣问题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面对儿子儿媳她又不好询问。

不过现在她却是放心不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