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23章 县令想蹭饭吃

“叶兄且慢!”叶琛正准备带着温华离去,却听到了一道熟悉的声音。

叶琛扭头一看,竟然是卢秀宁,卢县令。

卢秀宁看了眼一边儿的温华,然后对叶琛说道,“本官帮三壮谋了个武秀才出身,您按理应该来拜谢一二吧。”

叶琛头大,他以为县令不会在乎这些。

没想到竟然被人家当面指了出来,这就很尴尬了。

当下恭敬道:“庄稼丰收在即,小民要时刻盯着农田,可能抽不出时间拜访,还请大人莫怪。”

县令点头:“也行,等忙完这阵子再说。本官跟你说,为了你家三壮的功名,我可废了不少心思,这顿饭可少不了。”

因为没穿官服,所以卢秀宁也没那么严肃,笑吟吟的离开了。

温华看出来了,姑父明显是不想跟县令吃饭,便疑惑的问道,“姑父,这县令也算是造福一方的好官,若是不愿,为何不直接开口拒绝?”

温华一直在暗中为叶琛谋划造势,对于县令的脾性,肯定是有所了解的。

他知道,他们县令自从当政以来,脚步踏遍各镇,常常观风问俗,开垦荒田,发展教育,乃是一等一的好官。

只是本县荒芜,根基也不好,所以没什么政绩。

为人津津乐道的也是那句大周不养闲神,以及炮轰龙王庙的操作。

但也只是读书人的茶后闲谈而已。

温华劝完,见姑父若有所思,便未能继续多言。

叶琛本能的想拒绝卢秀宁一起吃饭的邀请,是因为出自于他不想找麻烦。

但想到温华这孩子的前程,估计少不了这一遭的。

叶琛看向温华道:“温华,你先回家,带点换洗的衣物回来,以后在姑父家里住宿,什么时候还清借款,什么时候便可以离去。

不过,此事你祖父、祖母定然反对,姑父只有一个请求,为你谋一个栖身之地可以,但我不希望他们来我家找麻烦。”

温华连连点头:“姑父,我知道的。”

牛车往回走时,在半路分别。

温华步行回到温家村,彼时临近正午,温家正在做饭。

他一进门,温老太就迎了过来,“华儿,你总算回来了,读书的事儿可有信了?”

温华听到祖母想要占姑父的好处,心里就烦。

便将之前放下的书箱拿了出来,又装了些衣服进去,声音不冷不热道:“祖母,我暂时不去读书,也不用花钱。我寻了个教书先生的活,暂时能养活自己,家里不用担心。”

“华儿,你是天上的文曲星,不去当官,做教书匠干什么?这不是耽误了科举吗?”温老太急了,“华儿,我去寻村长问了,只要肯花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他就认识一个叫做武文远的,没准儿能办你的事情。”

温华摇头。

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骗钱了。

那是武家子弟,是花钱就能解决的吗?

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祖母,您别管我了。”温华后退了一步,“我今年已经十八,有些事情,我自己可以处理,我一定能迈过这个难关的。”

他头也不回地走出去。

温家老太太想追上去,可这会儿家里就她一个人在做饭,灶里烧着火,锅子里还有东西,离不得人,她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自己大孙子消失在了温家村门口。

这头叶琛他们刚到家门口。

牛车上的木桶木盆都还没来得及卸下来,就听到村子里一片惊慌沸腾之声。

“不好了!蝗虫来了!”

“天哪!为啥这么多蝗虫!”

“不要急,不要慌,这只是蝗灾的征兆,大家先冷静!”

“大家回去拿家伙,将这些灾星赶走!”

叶丰顺一刻也不敢耽搁,飞奔朝着而去。

叶琛跟孩子们也赶紧下车,每个人拿着工具,不停地挥舞,又有村民将社戏库房里的锣鼓拿了出来,敲敲打打,妇人们也敲盆子敲锅,仿佛这样就能将蝗虫吓走一般。

天空中,不时有小股蝗虫如候鸟迁徙一般飞来。

量不至于让人绝望,但也不少。

人民原始而愚昧的驱逐方式,或许可以驱赶野兽,但是蝗虫绝对不行。

所以这些蝗虫过境,便给大家带来不小的损失。

清河村的人像疯了一样,满稻田敲打驱赶。

不知过了多久,成群的蝗虫慢慢消失,村里人疲惫地坐在田埂上,一个个心有余悸。

蝗虫能瞬间啃食超过自己体型三倍的食物,这么一会儿时间,就有人家里损失惨重,至少被吃掉了半亩地的稻子。

村长一脸严肃地询问各家各户的损失,基本上都多多少少被吃掉了一些,村长一一安抚,结果发现,叶老蔫家和刘老太太家的农田,竟然没有被蝗虫吃过。

刘老太太藏私,“我儿驱赶蝗虫卖力得很哩,怎么可能吃我家庄稼。”

刘小花也跟着说道,“奶,是不是叶家老祖保护!”

村长皱眉,这说的啥话,叶家老祖放着别人家不管,跑到你家多管闲事。

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此时叶琛正看向自己家的稻田,小壮早早地将鸭子赶到水田里。

见村长走过来,“鸭子、鹭鸟、青蛙都是蝗虫的天敌,鹭鸟咱们这里没有,青蛙饲养不易,便不如饲养鸭子,这鸭子又可以吃蝗虫,又能下蛋,两全其美的法子。”

众人不太相信鸭子能吃到蝗虫,鸭子不能飞,蝗虫能飞,人都抓不住,鸭子能捉住吗?

他们看向鸭子的时候,那些没吃饱的鸭子十分迅速地抬头,嘴巴伸出去,一口啄住一只,然后吞下去,继续寻找下一只。

村长感慨的看了叶老蔫一眼,这孩子真不错,不愧是读过书的人。

总是能在危机之中寻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以后还是要多与他沟通才是。

村长大手一挥,“今天飞过来的蝗虫只是小面积的,也算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大家盯紧家里的庄稼,有能收割的,抓紧提前收割,有余钱的,抓紧买鞋鸭子养着,能防一点是一点。”

众人连忙点头。

鸭子能赶蝗虫,能下蛋,还能杀了炖汤吃,养鸭是一本万利的事儿,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村民心有余悸地逐渐散去。

叶琛也转身准备归家卸货。

村长却一脸严肃地走到他面前,“老蔫,这以鸭治蝗自古有之,但却是个实打实的慢功夫,起码要大规模的养殖,才能成功治住蝗虫。

而且咱们村的情况你也知道,成年的鸭子咱们买不起,小鸭子遇到铺天盖地的蝗虫,根本就不顶用。”

叶琛闻言,也一脸严肃地停下了脚步。

村长继续道:“先前遇到蝗灾,朝廷还能疏解一二,但是听县令大人提起,如今国家不太平,叛乱和外敌皆有,国家库存不足,怕是无力赈济地方。”

说到此处,村长叹了一口气,“莫非真如那些人所言,女帝临朝,惹了老天爷的怒气,要惩治我们?不然为何好不容易,咱们解决了旱灾,又派来蝗虫呢?”

村长忧心忡忡。

马上就要收粮,村里的存粮也不多了。

如若蝗灾降临,村里必然断粮。

朝廷又无力赈济,到时候该怎么办?

叶琛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的,也知道这点鸭子不够用,因为后世他看过新闻,国家治理蝗灾,使用的鸭子,那都是十万起的。

就他们村这点鸭子够干个屁的。

叶琛回忆上辈子听过的新闻,却多是飞机喷洒农药之类的高科技,至于古代如何治蝗,他还真不知道。

见叶琛陷入深思,村长开口道:“不如效仿前唐旧事,号召乡亲们吃蝗虫吧,我这里有秘方,可保证吃蝗虫不发病。”

说着村长神秘兮兮地将他的吃蝗虫之法分享给了叶琛。

先蒸熟,再晒干,去掉翅膀和足后食用。

叶琛摇摇头,“村长,先别急,蒸熟和晒干,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蝗虫的毒素,但也不宜多食。且让我想想办法.......”

村长点点头道:“我也问问村里的老人,让他们出出主意。”

村长越想越愁,眼看着庄稼就要熟了,结果蝗灾又要来了。

这不是要命吗。

叶琛回到家,通过资源回收中心,海淘了几本古代的农书,尤其是明清时期的,不过买来之后才发现,这些农书都非常厚,动不动就几百页,让他头大。

他默默地将这些书当做枕头,看起来高度是可以的。

倒不是叶琛懒惰,实在是他要干活。

赵菁菁身体刚恢复,就去每日忙碌,肯定是不行。

他得先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反正几个臭小子也不挑食,能做熟就行。

随便炒个菜,再做个汤,弄上点肉,一家子就可以饱餐一顿。

煮饭的时候,大壮进门,擦了擦汗,“爹,咱家要盖多大的房子?要起几间?”

叶琛一边儿烧火,一边儿道:“起码要一人一间,免得以后弟弟们娶媳妇要忙活。

此外,要有一间正堂,厨房,餐房,这些都是大家庭必须的。

还有你们读书,肯定要有个大号的书房的。”

叶琛思索着,又补充道:“还有茅房要起两间,分好男女。”

家里是有茅房的,但是过于朴素,就是一个大坑,周围竖起几块木板,上面搭着草棚子。

每次蹲坑臭不可闻不说,还要小心风一吹,湿了鞋。

叶琛最想改进的便是床和厕所。

具体怎么改善,还得好生琢磨。

叶大壮点头,在心里盘算着要打多少土坯。

不过,就他那点数学水平,根本就算不出来需要多少块土坯。

但他知道村里村长盖房子的时候,屋前屋后都堆满了土坯才开始动工的,因为当初他就过去帮忙了。

后来还不够,又花钱去其他人家里买土坯凑数……爹要盖的房子大小和村长爷爷家里差不多大,那就先把屋前屋后堆满了再说。

午饭过后,就是一天当中最热的时候,田地里没什么人。

家里四个小子一起互相合作打土坯,打出来的土块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搬到屋后码放整齐。

叶大福和叶大旺,还有叶老太太这会儿也过来了。

叶琛带着老太太去后头的临时作坊:“娘,您就负责烧热水,烧出来的水放在风口晾凉……”

这活计根本就不是什么累人的事,坐在灶口,注意火候,等锅子里水开了咕噜咕噜冒泡时,就把水倒进水桶里,然后开始烧下一锅水。

因为不忙,老太太有空东瞧瞧西看看。

她两个儿子,村长的两个儿子,还有隔壁的栓子爹,都在低头忙活,连偷懒的时间都没有。

而在他眼里,一向是眼高手低的叶老蔫,竟然也在拿着筛子,小心翼翼的制作甘草糖。

动作小心又细致。

老太太走到前院,几个小家伙正在热火朝天在打土坯,汐月手里拿着菜刀,正在砰砰砰的剁着野菜,不时擦一擦额头的汗珠。

就连屋子里的赵菁菁也没闲着,她躺在床上,正在用裁衣服剩下的碎布做里衣,更碎一点的布,她打算做成鞋面。

家里的男人都是要出远门的,整天穿草鞋,也太寒酸了些。

叶老太太站在门口许久,赵菁菁过于细致,都没发现她老人家。

她老人家总算是心里有数了,为何自己的小儿子要叫那么多人来帮忙了。

这做生意真的不容易,忙得很,连闲聊的功夫都没有。

他先前还觉得儿子是败家,现在她知道,是误会了儿子。

她叹气的功夫,三壮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问道:“爹,家里水不够了,我去挑一些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