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34章 献策北海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第134章 献策北海

作者:我叫叶老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4:41:32 来源:小说旗

叶村长从地上爬起来,直入正题道:“大人,草民这次来,是为了蝗虫之事,虽说蝗虫还未成灾,但据小民的经验来看,不出三天,蝗虫势必聚集起来,就跟去年一样,一大群飞来,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把地里的粮食吃干净。”

他的推测,和县丞的想法不谋而合,县丞站起身道:“那你今日来,可有什么高见?”

叶村长老老实实开口:“四五天之前,清河村就在研究灭蝗的法子,皇天不负苦心人,总算是被研究出来了,温华,你赶紧把东西呈上去。”

温华上前一步,双手将一叠厚厚的宣纸奉上。

主簿将东西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心里不由惊叹一声,这一手字真好看,苍劲有力,笔锋凌厉,不下一番苦功夫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

一叠纸放在卢县令面前,主簿、县丞、师爷的脑袋都凑过来。

最开始几人还看得云里雾里,都是数字,看不懂要做什么,等看完了前面的文字,后面就有了结论。

艾草可以驱逐蝗虫,篝火可以烧死蝗虫,土木灰、石灰可以洒在庄稼上驱赶蝗虫,艾草配比什么中草药,需要多少水熬煮,如何使用水龙车喷洒。

此外还有鸭子灭蝗虫之法,挖沟掩埋和兜网抓捕配合之法。

一项项列举得非常清楚,此外还有清河村捕杀蝗虫的记录。

对田间的描述也都有,甚至还有简单的毛笔画,仿佛让人看到了清河村灭蝗的图景。

最后几页,是如何操作,注意事项,如何保护田地,操作人如何保护自身等等。

看完后,卢县令等人目瞪口呆。

宋夫人第一个回过神:“这上面所写,可都是真的?”

村长将主场让出来。

温华拱手道:“纸上所写,都是温华这些日见闻实录,所有数据都是清点之后,才会写上去,绝无虚言。”

卢秀宁点了点头道,“既然是温学子记录的,那就没错了。”

宋夫人压低嗓音:“大人,我听人说,温华因作得罪了武家子,被书院开除了,事情闹得还挺大……”

村长站在堂下,一脸的紧张之色,却不敢多言。

卢秀宁看了眼温华,又看了看手里的册子,这是他第二次看温华的字了。

温华的字写得好看。

俗话说,透过字能看到一个人的风骨和气节。

再想想册子里的内容以及上次自己见到的治旱疏。

可见此子如果好好培养,肯定能成为千古留名的人物。

倒是自己那倒灶的弟弟,一手字写得跟狗爬一样,还喜欢到处留字,给自己丢人现眼。

又看了看水龙车图纸,再次忍不住赞叹连连,开口问道:“这水龙车看着奇巧,可是叶先生所做?”

温华拱手道:“正是学生姑父所做,此水龙车以人力驱动,可以将艾草水喷出去数米远,大大减轻人力,乃是喷洒药水的神器。”

卢县令将桌案上的纸张规制整齐,“由叶先生牵头,本官对这灭蝗之法更加期待了。若是此法能成,本官为尔等请功。”

宋夫人连忙道,“大人.....”

但话还没说完,便被卢秀宁给挡了回去。

温华抬起头道:“此法是温华姑父想出来的,若县令大人要记功,这功劳应属于我姑父,属于清河村的叶村长,也属于清河村的每一位参与了灭蝗的村民,没有他们,就没有温华记录下的这些数据……”

叶村长万般不敢置信。

他啥都没做,咋就能得功劳了?

还有村里那群大老爷们和妇人,他们灭蝗,只是为了保护自家的稻子,哪有脸来领功劳啊。

卢县令挥挥手:“功劳之事日后再论,现在需要把这法子推广出去,宋夫人,你赶紧吩咐下去,让所有乡的乡头来一趟县衙。”

他顿了顿,继续道,“叶村长,温华,你们两人先不急着走,灭蝗事宜具体如何操作,还需你们口述告知其他乡的乡头。”

“是,县令大人!”

叶村长和温华留了下来。

北海县的几个乡头全都被叫到了县衙。

灭蝗之事,像风一样传开,传到了清河村每一个角落。

“听说了吗,县令大人征用了咱们灭蝗的法子,啥孙家庄啊、温家村啊、景芝啊、赵家屯,都学我们呢。”

“要我说,这事儿还得感激叶老蔫呢,若不是他造出来水龙车,教大家煮艾草汁,又是放火烧蝗虫,咱们现在就要跪在地里哭了呢。”

“也得感谢温家那小子,他一个读书人,亲自下地跟我们一起灭蝗,也不容易。”

“我就觉得奇怪了,温童生他咋不回温家村去?”

“他能念书都是靠老蔫哩,这么多年就没和这个姑父亲近过,这会子住过来,怕是为了明年出去赶考的盘缠。”

“是要去青州赶考吧,这一去都得走半个多月,路上怕是要花不少。”

“也不知道他在清河村留多久,我想把我家小子送过去认几个字,交的束修费也能给温童生当盘缠。”

一群妇人随意聊天,从灭蝗议论到念书,走到了叶琛家院子门口。

叶琛家里人来人往,甚是热闹。

后院有男人制冰,制甘草糖,还有几个老太太帮忙。

前面支了几口大锅,不断有村民在叶琛的指挥下,熬制甘草汁,三五成群地一边儿干活,一边儿聊着天。

熬制好的汤汁,装上火龙车,跟军队一样朝着农田进发。

这会儿又来了几个妇人,旺财和来福冲过来,远远地嗅了嗅,闻到是熟悉的味道,就放松了警惕。

“老蔫,我们来打听个事儿,温华这孩子,他在咱们清河村要住多久啊?”

叶琛一听,便知道这些人的来意,笑着说道:“这事儿,我也说不好。”

原本叶琛计划温华在他这里呆两年,自己好好培养培养他,也顺道教育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但是跟温华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他知道了温华是什么样的人,他即便是不被自己培养,也能成为参天大树,所以叶琛绝对不会阻挠他出去的。

成名要趁早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这一次面见县令,他觉得凭借温华的能力,肯定会被县令相中,这样就可以继续参加科举。

听卢照凌说,他姐有关系。

有关系为什么不用?

叶琛才不会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在他看来,明明有关系,却非要靠自己,那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所以现在开始,温华就该为未来的科举做准备。

毕竟科举,也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可大意不得。

不过叶琛觉得,凭借温华的本事,再耽搁月余应该是可以的。

也好将自己的孩子带上道,他日后教学也轻松些。

他顿了顿说道:“就算是走,也能在住月余吧。”

“一个月也够了,那我能不能将家里的孩子送来跟小壮他们一起认字,总不能一辈子连名字都不认识。”

“温华是个读书人,我儿子要是能跟他多相处一阵子,以后肯定也能变成个斯文人。”

“别的不敢求,就希望多认几个字对得起祖宗。”

叶琛之前就和温华说起过私塾的事,不过肯定没有办法跟外界的学塾相比,其主要职能还是以识字为主。

类似于后世的扫盲班。

清河村这么多年愣是没出一个读书人,若是能从这一代开始,总会有一代有人能读出去。

清河村治蝗有功,给了温华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那么温华,确实也该给清河村世世代代的人一个读书走出去的机会。

叶琛随口问了一下,就有七八个妇人愿意将自家的孩子送来念书,这事儿传出去之后,又有一些妇人过来,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二十多户来报名,一共有三十个孩子被家里人送来读书认字。

虽说眼下秋收在即,但是这些半大的孩子也没多大力气。

与其指望这些孩子下地干活,还不如大人多辛苦点,让他们抓住机会,跟着读书人多认点字,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儿。

至于束修费,村里人不约而同决定,秋收后,至少送十斤稻米过来。

如今一斤稻米的价格飙升到了至少三十文钱,十斤那就是三百文,对庄户人家来说这笔钱也算是巨款。

晚上温华回来的时候,叶琛就把这个事儿给说了。

温华自然是应下来,教一个是教,教一百个同样是教,不过就是得费时间再做一些石板出来,或者让他们自己带石板、木板来。

旋即温华又看了看来福和旺财,两小只瞬间开始哆嗦。

这个恐怖的男人又开始了。

叶琛又问了县令的事。

“县令大人嘱咐我,无论如何都要感谢您,秋收之后,定然登门造访,亲自感谢。此外,县令已经下令,每个村开始熬制艾草汁,此外命令咱们村全力打造水龙车,县里会以每驾三两的价格收购,还派了木匠师傅来帮忙。至于纯粹的焚烧艾草的行为,已经被制止,一经发现,立刻处罚。”温华开口,“这件事情,已经迫在眉睫,知县大人已经上书,请调折冲府动用府兵,在各镇控制,以免发生波折。”

“还有,这治蝗之法,县令已经令西席先生,誊抄了数份,送到临近各县。”

叶琛点头,确实该各县一起镇压蝗灾,才能彻底灭蝗。

夜间村里照常燃烧篝火,大规模地诱捕蝗虫,难闻的气味在空中漂浮,遮掩了叶琛院子里野鸡汤的鲜味。

他将炖烂的野鸡放在木盆里,木盆放在院子门口,这样野狼半夜过来就可以自己吃食了,他也不需要半夜起来跟狼群纠缠。

主要是为什么,狼群会喜欢熟食,这玩意吃多了,不会蜕化野性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