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41章 一门两秀才

“老蔫,嫂子厚着脸皮说句话。”秦氏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道:“若是小叔你还有啥用得到嫂子的地方,只管开口,挣多少钱无所谓,主要是嫂子跟你二哥,都想开拓下眼界。”

原来她没有啥子上进心,就是跟着婆婆过好日子就好了。

但是现在满屯和满仓都开始读书写字了,劲头很足。

要是以后温华走了,她还想把儿子送到镇上去读书。

考不考功名不重要,只要开启心智,长长见识就成。

人一旦有了梦想,就得花钱了。

老蔫培养孩子读书,可是让她见识到了,这孩子就是四个蹄子的吞金兽。

她又不可能求婆婆拿钱供孩子们读书,不然弟弟们那边儿不好交代。

二嫂是什么样的人,叶琛心里很清楚。

而二哥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叶琛虽然不说,但是心里也有数。

这两口子虽然话不多,但是都是有亲情,踏实做实事的人。

在任何时代,想要有很好的发展,都离不开家族的帮衬。

所以叶琛不介意帮衬二哥、二嫂的。

叶琛开口道:“想要改变境况,还是要有自己的方向的,二哥、二嫂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吃食也好,木匠活也罢,只要有方向,我就能帮着你们挣钱。”

二嫂眼睛一亮,“你这么说,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咱们村子有了你这个军师,都能吃饱饭不挨饿,二嫂一家有了你这个军师,岂不是要发家致富。”

叶琛笑道:“发家致富不好说,起码不会苦了孩子。”

二人正在说话时,隔壁的栓子跑了过来,大声喊道:“老蔫叔,不好了,温家庄来了很多人,团练的大哥们不让他们进,他们拿着武器要硬闯。”

叶琛微微皱眉,温华却已经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他一脸正色地站在叶琛面前,行礼道:“姑父,此事交给我来处理吧。”

走出院子,向外走去,他看到了无数的温家庄的长辈以及青壮,气势汹汹地站在村口,跟清河村的青壮对峙着...........

温家庄一口气来了几十人。

温家族长站在最前面,白发长须,很是威严,便是年轻的村长都老实的呆在一旁不敢说话。

“太爷爷!”

温华赶忙弯膝下跪,行大礼。

叶琛也问明白怎么回事儿了,温家庄虽然带了兵刃,是因为听说附近闹山贼,并未有起冲突的意思,反而是清河村反应过当。

温家族长虽然年迈,但颇为大度,并未计较此事,反而摸着胡须,目光严肃地看着温华,开腔道:“华儿,你自幼天资聪颖,自你三岁始,家族便投入重金培养你读书,这么多年的束修费,家族也未曾少你一文,你是温家庄的骄傲,也是温家庄的未来。读书一事,不是你一厢情愿说不读便不读的。”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让温华无言以对。

他自是知晓,为了让自己读书,家族付出的成本也不小。

他自己起初自己外出读书时,因为束修和生活费不足,家里拿不出钱来,上下急得不行,是族长摆了酒宴,将全族成年男丁召集回村。

大家喝着最浊的酒,说着最宽慰人心的话。

酒宴毕,凑了整整一大箱子的铜钱。

他知道自己背负着家族兴隆的使命。

他也曾无数次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我温华,出将入相,位极人臣,于匡扶社稷之前,先要报答乡亲们。

是自己的无能,辜负了族长的希望,是自己的无能,辜负了家族的信任。

虽然他有信心追随姑父的脚步,做一番大事,可他知道,族人们是失望的。

听温家太爷讲话,知道他是个通情理的人,叶琛便开口主动问询道:“温家太爷,你是晓情理的,从始至终我都不阻挠温华的去留,我只想问一句,您是否已经温华得罪当朝武家子弟的问题?”

武家子弟?

温家族长一脸疑色。

华儿读书,跟这些人有什么关系?

温老太自然知道孙子是因为得罪武家人的事情被书院开除的。

但是这种事情,他如何能跟外人说。他只是跟族长说清风书院,容不下温华,希望族长能出面帮忙再找个书院。

温家族长读过书,虽然没中童生,但是家底还算殷实,结交了不少人脉。

县里也认识些人,他就打算清风书院如果容不下温华,便让他去其他地方读书。

“太爷爷,我被清风书院开除,是因为同窗冒用了我的名字上书朝廷,得罪了当朝顶级权贵武家,武家人不允许我在书院读书。此外他们还百般中伤我,现在的我,声名狼藉。”温华面露苦涩,“在士林圈子里,我的声誉已经彻底毁了,没有童生愿意与我互保,除非我能投卷成功,为官员推荐,但这很明显,谁敢得罪武家人?”

武周的官员是可以推荐读书人参与科举的。

但官员无不更爱惜自己的羽毛,温华声誉被毁,还得罪了武家人,谁愿意帮忙呢?

听完这话,温家族长直接呆住了。

他还以为是温华天赋过高,惹人嫉妒,最后被逼出了清风书院。

怎么还跟武家人扯上关系?

“竟然是这般原因。”温家族长喃喃道:“这莫非是天意不成,寒门不该出贵子,出了贵子,也要抹杀,我等平民百姓就注定受苦么?”

温老太太吓得脸色惨白,“族长,真的没有法子了吗?”

温家族长呵斥道:“你个无见识的蠢妇,若是告诉我实情,我岂能来此丢脸!华儿的仕途之路几乎断绝,除非他能拉下脸来,求得武家宽恕,为其做牛做马,才有一丝机会,重新科举。”

“武家人鱼肉乡里,祸害百姓,让我为其当牛做马,不如让我去死!”温华一脸肃然道:“读书本就是为乡亲们谋福祉,为了匡扶社稷,安抚天下苍生,这本来就是一条艰难之路,若是稍遇挫折,我便低头,难道我要一路跪着走上去吗?若是有朝一日,我为父母官,难道也要为了自身,跪在上官面前,摇尾乞怜吗?”

周边围观的众人恨不得鼓掌,这样的大道理他们说不出来,却莫名觉得振奋人心。

叶琛摇了摇头,他并不赞同温华的看法,他其实更钦佩张居正,用最不齿的手段,实现最神圣的梦想。

做人不能太死板,太死板了,那是海瑞。

海瑞虽好,是道德的旗帜,是道德的标杆,但是他太苦了。

于是叶琛开口道:“如果你不喜欢这些人,不喜欢这些事,你就要变得足够强大,然后去改变他们,而不是一味地躲避,搞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

温华转头,不可思议地看着叶琛,“姑父您莫非也想让我卑躬屈膝不成?”

叶琛禁声。

若是没有自己,亦或是自己只是个无能之辈。

温华便只能这么做了。

马周那么大的才华,因为不阿谀权贵,最后连官都做不下去。

最后如果不是被李世民选中,估计也是蹉跎一生的下场。而马周之所以能够为李世民选中,靠的不也是权贵的推荐吗?

所以在这个时代,依附于强权不丢人。

人要学会适时的低头,汉王当初如果不向霸王低头,在霸上的鸿门宴,脑瓜子早就飞了。

哪里还有大汉帝国。

当然,叶琛觉得,有自己的存在,没有必要让孩子受这个委屈。

温老太太痛心疾首,她哪里舍得让她的宝贝孙儿受这个苦。

他抓着温华的手说道:“华儿,你是家族的荣耀,这种事情不需要你去低头,交给阿奶就好,他们是朝廷官员,是权贵,需要脸面的,阿奶就去他家门前跪着,跪他十天半个月,就不信他们不放你一马。”

温华的表情很是复杂。

祖母一把年纪了,他怎么能忍心让她老人家跪在别人面前。

再者,武家人真的不要脸面。

不过,同样是低头做人,他似乎可以去找卢县令。

虽然卢县令是女官,若是自己投靠她,求她帮忙,在士林之中会有损清名。

但这不失是一个重新出头的机会。

这是姑父辛苦给自己铺设的一条道路。

他看向叶琛,一字一顿开口:“姑父,我懂了,我会去找卢县令。”

叶琛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的挺担心这小子钻牛角尖,说什么必须是正统士林举荐,自己才去之类的话。

通过这段时间的了解,叶琛觉得,卢县令是个好父母官。

而好的父母官,就没有不给地方培养人才的。

叶琛觉得,只要温华开口,卢县令定然会解决此事。

毕竟以温华的才学,这将是一笔不俗的政绩。

温老太皱着眉头说道:“孙儿,你不要犯傻,县令忙着到处赈灾,哪里有时间理会你一个娃娃。”

让她去给一个县丞去求情,她都觉得自己必死无疑。

更不要说县令。

县令又叫百里侯,那是天上的云,是他们地方百姓的天,是比皇帝更恐怖的存在,想见她谈何容易。

“县令大人到。”

温老太话音刚落,一道洪亮的声音就在清河村上空响起。

包括温老太在内,所有人不可思议地扭过头去,在不远处的主道上,大批的衙役,打着浩浩荡荡的旗帜,由远及近。

叶琛也忍不住感慨,不愧是百里侯,是真的威风。

虽然只是一介县令,却有清道衙役二人,弩骑一人,青衣、车夫数人,衙役二十余人,浩浩荡荡,告止幡、传教幡、信幡迎风招展,伞、朱漆团盖更是彰显莫大的威严。

在车队的后方,还有一架牛车,叶丰顺赶车,叶村长和他的儿子也坐在牛车上。

叶村长那表情可别提多得意了,老子竟然跟县令一个车队回来的。

车帘掀开,卢县令一身官袍,头戴幞头,从车架里走了出来,宋夫人站在县令身后,百里候的气场瞬间蔓延开来。

这会儿,清河村大部分人都在叶琛家门口看热闹,县令大人一到,所有人齐刷刷跪下。

“见过县令大人!”

全部人匍匐在地,四处安静的只有风声。

在县令的示意下,宋师爷咳了咳,“县令大人此次来清河村,是为了赏赐有功之士,诸位请起。”

“清河村一献寻水开渠之法,二献水龙车及治蝗之术,有大功于州县,刺史上奏朝廷,得陛下准允,减免清河村赋税五成,为期三年。”

宋夫人的话音落下,整个清河村以及温家庄的人都惊呆了。

还有这等好事?

朝廷主动少收粮食?

往年收税的时候,那些该死的收粮官不淋尖踢斛就不错了,还指望减税?

没想到大家只是为了生存,听从村长和叶老蔫的安排,最终不仅仅是保住了粮食,还一下子减税了三年。

一下子所有人欣喜若狂,不自觉地跪在地上,就要喊个县令万岁啥的。

宋夫人吓得赶忙道:“万什么万,不许喧哗,继续听令。”

清河村还有其他功劳的。

那就是剿灭山贼,不过叶村长可不敢领取这份功劳。

主要是这两年闹灾,到处闹匪患,若是宣扬此事,怕是少不了被人报复。

所以他才按照跟叶琛的协商,恳请县令不要宣扬此事。

不过卢县令却是个实在人,虽然不能宣扬,功劳还是要赏赐下去的。

“清河村民风淳朴,叶村长治行有声(ps:政绩品行都很有声望),全村团结一致,共度灾荒,实乃州县典范,刺史大人特将清河村附近无归属荒地一千亩归于清河村!”

这年头,人少地多,荒地更是多,这一千亩地就在清河村后头,全是荒草石头。

叶村长的嘴角有些抽抽,虽说荒地也能卖出钱。

但清河村的人都穷,家里的地大多是祖上传下永业田来的,而且不论男女老幼都有口分田,除非谁家里儿子贼多,才会想到买荒地开荒,这么多年了,村里还有荒地没人买,这多了一千亩,怕是又砸在手上了。

不过村长也不是啥贪心的人,县令大人亲自来论功行赏,这是他们清河村的大喜事,隔壁那么多村就没有谁被明府赏赐过。

以前叶村长觉得自家村里没有学堂,在其他村长面前自觉矮一截,这以后他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

宋夫人继续说道:“清河村书生叶琛,首创开渠之法,研究灭蝗之策,有大功......”

叶琛跪在人群里,他努力降低存在感,臀部偷摸坐在脚后跟上,这样跪着不会太累,结果上面突然提起他的名字。

一时间密密麻麻的都是眼睛看着自己,他立马乖乖跪好了。

“书生叶琛,功于地方,刺史特奏请圣人,赐同秀才出身,纹银五百两,以酬其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