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56章 好好夸夸你

知识改变命运。

这句话,他第一次听人说,竟然是姑父说的。

以前只觉得姑父偏疼他,现在和姑父住在一起,他才发现,姑父比他想象中的更有智慧,是人生阅历和经验赋予的智慧,是他无法企及的高度。

教室里其他人陆陆续续站起来。

“我要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周宰相,不识字可能连内侍都做不了。”元载。

“我叶凡一生不弱于人,可不识字,就只能做蛮夫。”叶凡。

“我娘说了,老蔫叔之所以能发财,就是因为读书识字,她不求我发财,不挨饿就成。”

“我爹说小壮的表哥马上就要当官去了,要我赶紧多学一点……”

孩子们一个一个起身,每个人都说了自己坐在这里读书认字的原因,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科考。

卢照凌默默地闭嘴了,站到了一边。

温华教完了读书认字,接下来就是教算术课,底下四五十个人,竟然有二三十个人都有算盘。

这算盘都是一些村里人央求叶五四做的,那些人自己砍树锯木头,叶五四只需要利用卯榫工艺将木头做成算盘框架,然后将算珠磨出来就可以了,做一个算盘要价是一斤大白米。

这不正好秋收,一些看重读书的人,马不停蹄就拿粮食来找叶五四帮忙。

夜色深沉。

今天有几个书生以及一大堆小厮、书童帮忙,效率很高。

晚上的工作量也就没那么大了,家里人慢吞吞地干着,小壮吵着听父亲讲故事。

叶琛倒是会讲故事,那都是说与女施主听的。

小孩子学会了,岂不是麻烦大得很。

叶琛无奈,便让小家伙称重,累了,就不闹着听故事了。

今年的收成可以说是一般中的一般。

往年一亩地差不多可以收三百斤粮食,不是公斤,是斤。

今年更惨,勉强二百多斤。

到时候还要拿出来一部分交税,叶琛真的难以想象,古人到底是怎么活下来了。

等秋收结束之后,县衙会派人一个村一个村收粮食,亲自验收,丝毫做不得假。

当然,也不是没有技巧。

那就是上缴的粮食,少晒太阳,这样可以保持水分,让粮食更加饱满一点。

能多省一点是一点。

不过朝廷也有应对之法,比如官员看粮食太生,就会过来踹两脚。

温华拿着草叉将脱粒后的稻杆挑到一边。

大壮将这些干稻草捆起来码放成稻草垛子,这堆稻草垛留到冬天有大用,可以引火不说,还能铺在床上,也能塞进被套里当被子盖,稻草垛堆起来之后,再在最上面盖上芦草,然后上面还要糊上一层厚厚的泥巴,避免被下雨被浸湿。

在乡下,还有一波坏人,他们专门点人家柴火堆作乐,这种人被抓着一般会被打个半死。

阿福在烧水,晚上洗漱。

卢照凌无所事事,到处闲逛。

他摆弄着柳一贯留下的宝剑,坐在温华身边儿,开口说道:“我老姐说让我跟你多学习学习,你做什么,我便要做什么,可是你这一天天的干农活,也不读书,我学个屁呀。”

温华头也不抬,手里记录着一份工作日志。

这个小本本记载了温华大量的宝贝见闻,诸如蝗虫的繁衍周期,鸭子的成长周期,每个周期的状态,不同程度的稻谷的亩产量,以及该如何更省事地收拾稻谷。

嘴里很是嫌弃地说道:“农乃国本,这干农活也是一门学问,哎,不要看我的笔记,你要自己体会。”

卢照凌冷笑,“我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多看两本书,省得我姐回来了,问我这几天读了什么书,我一个字都答不出来。”

叶琛坐在一边儿,小壮乖巧地给捶着腿,他知道温华做的事情,势必会成为日后他的施政基础,他是那种一步一个脚印型的,卢照凌确实聪明,才华横溢,但是却不接地气,有些过于飘了。

于是他开口道:“卢少爷既然闲来无事,不如我问你一个问题吧?”

卢照凌知道叶琛乃是受刺史关注的秀才,人家肚子里肯定是有些本事的,别看他傲气,但是不代表他真的敢瞧不起叶琛。

于是卢照凌认真了一些道:“老叶,你问。”

“我听说圣人尤重民生,每次科举都有关于民生的问题,那我也问个这方面的问题,”叶琛喝了口王老吉,笑着说道:“今年全国各地闹灾,北方的旱灾,南方的洪灾,此外还有全国多地爆发了蝗灾,国家前些年对外征战,本身就有亏空,如今这么多灾难,演变出来的流民,该如何解决呢?”

卢照凌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这些年走过的地方也不少。

他知道,先不提国家本身就有些山民,隐户,大户人家的奴仆,这些没有多大的危害的人,不算在户籍之中,那些对国家有危害的,诸如江湖游侠,山贼土匪,流民也是不在户籍里的。

这些人不仅不缴纳赋税,而且还会对国家产生莫大的危害。

尤其是每逢灾荒之年,这些流民就会聚集在一起,惹事生乱。

一旦超过一定的界限,甚至会覆灭整个国家。

卢照凌也没有想到,像是叶琛这种甚至没走出过北海县的农夫,竟然会知道这些。

看到他真的小瞧叶琛了。

卢照凌的表情也更加严肃了一些,“往年朝廷的做法,向来是剿抚并用,剿乃是屠杀成气候大规模有反意的人,这样可以减轻赈灾的压力,同时给以小规模的流民以震慑,抚则是开仓放粮,广设粥棚,安抚流民,等到灾害过去,再将这些流民送回原籍,无家可归者,送去无主之地开荒。”

叶琛看向温华,“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卢照凌所说的措施,乃是国家统治者的常用手段,短时间内非常有效。

但有很大的局限性,当流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崩。明朝就是这么灭亡的。

而且这种做法,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过于残酷。

温华,在农村长大,他的思想应该更多的是基于百姓,只不过他为人古板,思想需要刺激才能更加开放。

叶琛继续开口,“镇压和安抚只能解决一时的流民问题,根本原因是什么,可曾想过?”

见温华依然沉吟不语,卢照凌扯了扯嘴角道:“刚刚不是说了吗?因为天灾,产生了流民。”

“非也。”温华缓声道:“天灾只是一个外界的一个偶然的刺激性元素而已,就像是天气骤降而感染风寒一样,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身体过于虚弱了。拿河南、河北、河东三道为例,因为这里曾属于窦建德、王世充的地盘,导致国家制定赋税标准时,本身就比其他的道要高一些,甚至灾荒之年不仅不降税,还会增加税收以补贴其他道,甚至于有些地方出现了即便是丰收之年,因为税收也会饿死人的情况。”

“国家的赋税本身就重,而地方官员又百般摊派,横行乡里,百姓为鱼肉,土豪劣绅又借机兼并土地,欺压乡民,百姓本身就已经到了虚弱不堪的地步,这才导致了稍有灾害,便人人有饿死之危。”

“若是百姓家中有存粮,即便是闹灾,也可以安心治理,全心全意对抗,而不是将一门心思全都用在四处寻找吃食上。”

“这才是流民大规模形成的根本原因。”

叶大壮插话道:“还是卢县令好,给我们减免了一半的赋税。”

卢照凌得意地道:“我姐当然最好!”

叶二壮开口道:“安丘县的赋税就很重,我听说不少百姓已经开始闹了。”

赵菁菁也难得地说一次话,“别说是安丘县,我听三伯母说,孙家庄都开始闹了呢。”

“自己辛辛苦苦收拾庄稼,一年到头还没吃饭,这还种地干啥?”三壮吐了一口唾沫,“还不如打仗呢,去别的国家抢!反正他们都是蛮夷,合该给咱们大周进贡。”

温华是不认同三壮激进的想法的,“国虽大,好战必亡。咱们还是说说剿抚并用,确实是朝廷的老法子,但是很难合理的运用,先说镇压,蝗灾之年,朝廷的物资也是稀缺的,战争会消耗国家的力量,从而产生越剿流民越多,甚至最终军队加入流民的情况。”

“而赈济灾民,也有很多问题,官员层层扒皮,最终落到百姓手里的钱粮十不存一。”

“我认为这种情况,朝廷应该选能臣干吏为巡察使,先整顿当地的吏治,既然当地闹灾,必有贪官污吏作祟,杀之以振民心,抄其家以补全府库。其次选朝中德高望镇的臣子,为观风使,带领整顿后的官员队伍,重新开始推进赈灾。两者不可重叠,以免其为利益所诱。”

“赈灾也不当一味地赈灾,天下不当有不劳而获之理,前期可以无偿获取吃食,但后期应当给流民提供工作,给予报酬,诸如修补城墙,开垦荒地,修补道路等等。”

“还可以挖渠!”叶小壮也开动小脑袋瓜,“如果我是观风使,我肯定要带着流民挖沟渠的,这样以后再有旱灾就不怕了。而且有了沟渠,再遇到水灾,还可以利用沟渠排水。还可以让灾民挖掘蝗虫卵,这样他们能勉强吃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就不会有心思去闹事了。爹,我说得对不对?”

叶琛摸了摸他的脑袋:“我们小壮真聪明。”

卢照凌也不甘示弱道:“不仅如此,朝廷也可以选拔流民入伍,流民参军之后,不以作战为主,但是可以屯田,也可以镇压地方,打击盗匪。”

一屋子的人,各抒己见。

就连话少的叶大壮,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天色越来越晚,叶琛宣布今天到此为止,所有人洗漱睡觉。

晚上睡觉的时候,卢照凌梦见自己考中了榜眼,迎娶了宰相之女为妻,然后喝了交杯酒,便跟自己上床。

梦里卢照凌美的鼻涕泡都露出来了,他一张嘴就亲了上去。

然后他就听到抽泣的声音。

“少爷,当时签契书的时候,没有这一条呀。”

阿福一脸委屈,却不敢把自己的脚丫在卢照凌的嘴里抽出来。

卢照凌睁开眼睛一看,他竟然将阿福的腿抱在怀里,双手捧着阿福的脚丫子往嘴巴里塞。

“呸呸呸!”

他怒了,从地上爬起来。

“今天晚上你滚外面去睡!”

阿福很是无所谓,反正不管是睡屋子里还是睡外头,都是在地上打地铺,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而此时天已经快亮了。

屋外传来了新米熬制成粥的香味,叶琛做了皮蛋瘦肉粥,皮蛋是叶琛用鸡蛋做的,还放了些香葱。

阿福闻着味道就走到了灶房,看着叶琛坐在灶台上打着哈欠,“大叔,我来帮您看灶膛吧。”

“成。”叶琛摆摆手,示意阿福小心点,别烫着手,自己则去切咸菜。

忙碌了好一会儿,总算是准备齐全。

一家人刚在饭桌边上坐下,院子门口就传来车轱辘的声音。

卢照凌第一个冲出去,他看到了钱家的马车,车上一个马夫,两个小厮,三个人合力将一个水锥搬了下来。

卢照凌本意是找叶五四的,但是农忙就这几天,一个没影的东西,他还真不好意思叨扰老人家。

索性柳一贯送上门来,家里又有钱,就被他当场拿下了。

柳家在安丘县那算是相当有名望的商人。

柳一贯安排下去的事情,底下人自感不敢耽搁,这东西在青州不流行,但是有图纸就是好办事。

一个非常标准的水碓准时出现在叶琛家的院子里。

叶琛喊来小壮,“你去一趟丰顺大叔家,让他把牛车借给咱们家用一用,到时候咱们家再把水碓借给丰顺大叔用。”

有了水碓,有了牛车,再处理脱粒工作就方便多了。

水碓有四眼石臼,可以同时进行谷物脱粒加工,每天加工出来的白花花大米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清河村许多人来看热闹。

“这水轮车做得真好,我也想做个这个。”

“木头倒是不难找,难在制作水轮车的木匠,就算是找到木匠,我们也出不起这个工钱。”

“而且选址安装也不方便,你们看老蔫选的那处地头,那里水流快,别的地方安装这水轮车不一定管用呢。”

“咱们没有老蔫家富裕,但是十几户凑钱做一个水轮车应该不难吧?”

“但是这东西只有加工粮食的时候用,咱们又没那么多粮食?”

“还有啊,这东西怕风吹雨淋的,为了伺候他,还得盖个房子。”

老蔫家有就行了,咱们到时候可以借他家的,有聪明人说道。

当然,已经有耿聪的乡亲已经开始预定了。

比如叶丰顺,老爹家,隔壁刘老太家,连粮食都提前堆在不远处了。

众人都夸赞县令之弟。

“卢少爷一来,就给我们解决了大麻烦。”

“真不愧是豪门公子呢,脑瓜子灵活,我们这些村里的把式,就没想过这些。”

“你们这些老东西,连马车都没见过几回,哪能想到做这水轮车。”

“……”

卢照凌昂首挺胸,“老叶,我这功劳不小吧?虽然有你的一大半,但是我的努力也不容小觑呀。到时候你可得记着,在我老姐面前美言几句,这样我就能提前回家了。”

叶琛失笑着道:“等秋收忙完了,我亲自送你回去,放心,一定会好好夸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