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农家种田:我有一座物资回收空间 > 第194章 老叶的反击

祠堂里面,坐满了清河村的娃娃们,正进行着考试。

祠堂的正门口,也站满了家长。

不少家长扒着门墙往里面看,底下还骑着一个,兴奋地描述着,谁家孩子考试不用心,又被温夫子打手板了,谁家孩子作弊,被卢公子拿着三米长的竹竿,一棍子捅在了屁股上,瞬间会引起周围邻居们的一阵哄笑。

各种米面、鸡蛋、猪肉堆积如山,放在祠堂门口。

这是乡亲们补缴的束修费用,当初大家伙家里穷,拿不出束修费用来,或者只能给很少一部分,温华也没说什么,都是一视同仁。

如今家里条件好一些了,大家主动把粮食送过来。

见考试结束,孩子们背着小布包,排着队摇头晃脑地唱着,“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云骑騑騑(feifei),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声音洪亮,气势高昂,一群家长虽然听不懂,但一个个不明觉厉,一个个扯着老脸嘿嘿傻笑。

这才上学几天,就会唱曲儿勒,好听,好听,今天回家,让娃娃给自己唱一百遍。

听不够,完全听不够啊!

待老村长一句,“还不赶紧滚,不怕温夫子退了你们这些东西。”

一群乡亲们顿时吓得一个个溜之大吉,欠着温夫子莫大的恩情呢,可不敢再把东西拿回去,丢人。

有些孩子没考好,暂时没分班的家长,本来还准备现场上演爱的棍棒,也只能暂时罢休,但不忘指着队伍中的孩子骂道:“狗日的,赶紧回家,老子的鞋底子发黏呢。”

看着门口堆积得跟小山一样的东西,温华的情绪有些复杂。

他四下扫了扫,连刚才喊话的老村长都不见了踪影,只能缓声开口道:“大壮,一起把东西带回去吧。”

“还有我呢,刚才用三米长的棍子打人,真爽啊。活那么大,第一次见到挨打不躲的,真得劲。”说着主动帮忙把米面装在一起,扛在肩头。

壮壮们也是你一袋,我一袋,屁股上面挂一袋。

祠堂那边儿那么热闹,赢粮而景从交束修的场面叶琛是见到的。

别看村里人,可能有人使坏,在自己门口扔一堆大便,暗戳的骂自己为富不仁,但是绝对没有人骂温华一句。

即便是牛大海,赵大雷这种混不吝的泼皮,见到温华,也得把帽子带正了,恭恭敬敬地喊一声温夫子。

甚至于,那家混不吝的儿子在祠堂惹事了,被温夫子罚打扫卫生,回家抱怨,老父亲不仅不会出头,还会褪去外套,露出花臂,将儿子挂在树上,狠狠地抽一顿。

这便是复杂的乡亲们。

他可能自己混账,但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有一个好的前程。

待小家伙们把东西运回来,叶琛用眼神扫了扫,大米差不多有二百斤,粟米也有一百多斤,此外还有些鸡蛋、猪肉、布匹,零零总总加起来,大致有三四两银子了。

这些都是温华辛勤付出,而应该得到的。

这些东西,温华肯定是带不走的。

叶琛笑着说道:“温华啊,这些东西,姑父会按照高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收购,给你当做盘缠用。”

温华却摇摇头,“清河村给我栖身之地,助我证明清白,让我能重新科举,对我有莫大的恩情。教育这些孩子,乃是理所应当之事,这些东西温华着实不敢收的。烦请姑父,收下这些东西,帮着温华卖出去,然后将钱给村长,用来修缮学堂吧。”

我走之后,如果有一座好一些的学堂,孩子们读书也方便些。

卢照凌斜睨道:“也是,老叶,担心盘缠干啥?

华子有我,科举能让他没钱花吗?

卢少爷靠刷脸带他,哪个狗大户不得给三分薄面?

实在不行,我就带他去青楼蹭吃蹭喝,还能饿着他不成?”

叶琛的脸色立刻变得不好了,跟你去青楼蹭吃蹭喝,温华的名声还要不要了?

刚要开口,就听温华继续说道:“君子不是嗟来之食,我自有办法解决科举的盘缠问题。”

虽然现在不去办辅导班了,但是因为上一次办班扬名清风镇的缘故,北海县不少学院周围的书斋,都邀请他写一些册子。

就是类似于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那种复习题,供学习们学习使用。

而且一经推出,效果非凡,学子们都抢着买。

毕竟论基本功之扎实,整个北海能超过温华的,且需要钱的,肯定不超过一个巴掌。

而温华也因此受益,每出一本册子,大概能拿到一两银子的报酬。

所以现在的温华并不是那么缺钱了。

当然,温华现在也成了北海小学生们心中最为恐怖的梦魇。

因为总是有夫子拖堂,拿出温夫子的书,让孩子们写作业,逼得孩子们写了一首诗,内容是,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日是假日,早放学生归。

于是,温夫子的名声越来越响,来求册子的商人更多了。

温华觉得,清河村的孩子们更需要这笔钱。

没有正规一点的学堂,孩子们永远无法好好地读书。

叶琛看向他的目光里带上了赞许,云衡真的没看错人。

这个孩子真的太优秀了,优秀到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他拍了拍温华的肩膀,笑着说道:“老村长已经决定,拿公库的银子买材料,同时召集族人集体修建学堂了,你这点钱用不上了。钱呢,你自己好好收着,别以为口袋里有个十两八两就够了,穷家富路可不是说说的,忘了济南的秦二爷当年差点饿死在客栈里的故事了?”

温华不敢忤逆叶琛,便点头应下。

叶琛让孩子们将东西都搬进屋子里放起来,然后去地里看新房子的进程。

人多力量大,在四五十号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地基已经挖好了。

砖是在朐临镇买的,受叶琛公私合营作坊的影响,卢县令又开拓出了新业务。

其中官私合营的砖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

烧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挖窑、制坯、入窑、烧窑、封窑、出窑等一系列工序,其中每一项工序都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由北海县衙划出场地,提供工具,然后再选拔口碑不错的中小型商人,联合举办,再挑选当地的百姓做工,一下子做到了多方受益。

中小型商人,有了官府背书,不至于被世家所打压,可以踏踏实实的做生意,北海县衙可以利用中小型商人的资金,赚取一定的收入,改善县衙的财政情况,最主要的是,贫苦的百姓可以有一份微博的收入。

当然,也方便了叶琛这样想要盖房子,却一直舍不得买青砖的大户。

因为官私合营作坊制作出来的青砖,不仅仅质量好,而且价格比市场上还要低三成,最关键的是,那些中小型商户,做事情很积极,主动上门送货。

所以叶琛肯定不会犹豫,一口气买了不少青砖。

有村子里,几个比较有经验的汉子负责修筑地基,其他人则在修起来的地基上,砌土坯和青砖,这不是什么技术活,村里的汉子都会。

二十多人一起来,才三四天的时间,一面一面的墙就慢慢起来了。

牛蛋跟他弟弟也在其中帮工,牛蛋在下面扔,弟弟在上面接,一条条完美的抛物线腾空而起,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都夸牛蛋是个好把式,将来肯定有出息芸芸。

等到墙体的雏形出现,村里人才反应过来,小叶村长这个新房子面积到底有多大。

外面一圈墙把院子围起来,院子里是十几间房,每个房间都很宽敞。

不少家长现场将孩子拉过来教育,什么你们叶四叔就是咱们村第一个读书的,现在可了不起了,不仅仅是村正,还是同秀才,现在又盖大房子,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跟你叶四叔一样。

听话的孩子,自然就是一副爹你放心吧,我肯定努力学习。

淘气的就说,跟着温夫子读书没意思,当爹的也不惯着,直接一脚踹过去,然后骂骂咧咧道:“去,跟牛蛋一起扔土坯去,扔不满一百块不许吃饭。”

一边儿休息的牛蛋咧嘴笑,“哼,一百块,累死他们也扔不过去。”

淘气的孩子,扔上两三块,差点给自己脑袋开瓢,立刻跑回去信誓旦旦的跟爹说,一定要努力考个进士。

叶琛看着家长教育孩子,笑得不行,嘴上跟围过来的乡亲们解释道:“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又是库房,又是作坊的,还有东司,灶房,洗澡间。真正住人的没几间,孩子们都大了,眼看要娶媳妇了,房子不大,以后住不开的。

“啧啧啧,老蔫了不起哦,这叫什么,这叫财大气粗,这拉屎的东司比我们家卧房都大呢。”

“老蔫啊,老嫂子年纪比你大,劝你有点钱,省着点,不知道啥时候用到钱,到时候自己手里有,总比跟亲戚借强。”牛大海婆姨混在人群中,声音充满了酸味,“都是村里的穷哈哈,洗澡在院子里晒盆水就完了,还整个洗澡的屋子,皇帝都没那么讲究呢。”

叶琛扯了扯嘴角,心想你个没见识的娘们懂个屁,皇帝现在不光有泳池,都用上自雨殿了呢。

当然,不还击不是叶琛的性格,于是,叶琛上前一步,笑着反讽道:“说起来,肯定不如您家讲究啊,不然孙县丞家的少爷,怎么好端端的不住村长叔家里,非要去你家住呢?”

这话一说,众人立刻来了兴致,纷纷扭头看向了牛大海婆姨,一脸的八卦之意。

男人们则不自觉的放下手里的活,远远的掐着腰看着,嘴里默念着,“快,干起来,干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