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习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斩姜子牙 > 第149章 伯夷叔齐,大儒来朝

在赵公明震惊的注视下。

子允子致两位新晋大儒,已经在城中子民的欢呼拥护中,来到孤竹城郡衙前。

那里,立有一面一人高的巨大镜子。

正是千里镜。

如今千里镜已经分布到各地郡城之中,再往后还会向县城,乡邑继续分布安置。

一到千里镜之前。

所有人都立刻完全下来,并且恭敬地微微弯腰致意。

千里镜,那早大王恩赐万民仙家法宝。

凡有王令圣旨下达,或成汤子民有冤屈者,皆可通过千里镜直达王听。

这千里镜,在成汤子民心中,代表了他们的大王。

大王当面,岂能无礼。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子允,子致来到千里镜前,行了一礼,高声道:“大王,臣等今日晋升大儒。”

“臣等当按王旨律令,前往朝歌觐见大王。”

大王有令,各地有成大儒者,第一时间前往朝歌。

千里镜中,传来帝辛的声音,道:“很好,袁洪将军会来接你们。”

……

朝歌。

御书房。

帝辛在听到千里镜中响起子允子致声音时。

就回忆起这两人身份,同时对这两人晋升为大儒,毫不意外。

不管是他自身的记忆,还是穿越者的记忆中,这两位都是成汤大贤。

在原本的命数中,这两位正是因为不耻食周粟。

最后饿死在首阳山的孤竹国主之子。

伯夷、叔齐。

子允,字公信,死后谥号夷,因是长子,故称伯夷。

子致,字公达,死后谥号齐,因为三子,故称叔齐。

孤竹国乃是北境各方国中,实力较为强大的一国。

这一代的孤竹国主,偏爱三子子致,要传位给他。

子致认为这不合礼制,坚持要兄长子允继位。

而子允则认为,父王说了算,既然已经传位给三弟,那他就绝对不能继位。

在原本的命数中,这两兄弟为了不当国主,直接逃出孤竹国。

如今帝辛改变命数,北境两百诸侯国全都改国为郡,郡守之位由帝辛下旨,内阁确认。

所以这两兄弟不用再为谁当国主一事争论,而是潜心读书。

这两人不管是学识还是品性,都身体力行地与儒道契合,成为大儒理所当然。

现在,他们终成大儒。

帝辛开口,道:“袁洪,前去孤竹郡,把新晋大儒子允子致接来朝歌。”

军营中的袁洪当即领王指,驾起一道金光向孤竹国去了。

军营中。

金大升和戴礼见到袁洪化金光而去,同时开口,道:

“袁老大自从修炼了紫府灵台经,遁光速度越来越快了。”

戴礼看了金大升一眼,道:“三弟,你的紫府灵台经,修炼到哪一步?”

自从怀袁洪一同拜入朝歌,三妖重新排序,袁洪为大哥,戴礼为二兄,金大升是老三。

金大升嘿嘿一笑,摇了摇牛角,道:“幸得大王赐法,紫府洞天已经完全打开。”

“哪怕三弟我再愚钝,不出十年,也必可晋升太乙金仙。”

戴礼:……

二弟这是已经超过我了啊。

不行,必须更加刻苦修行才行,否则哪里还有脸再觐见大王?

他瞪了金大升一眼,转身离开。

金大升:???

……

孤竹城。

袁洪踏云而来,落到子允和子致两人面前。

他在按下云头之前,就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在人群中看热闹的赵公明。

这让他有些意外。

但他见赵公明一身凡人打扮,也就没有上前打招呼,只是点头示礼,并没有声张。

随后,他按下云头,看向子允子致两兄弟,一礼道:

“礼上两位大儒,大王令本将来接两位前往朝歌觐见。”

墨家两位大儒也立刻回以一礼,道:“有劳袁将军。”

子致道:“吾等受大王恩赐,得四书五经,参悟儒道。”

“今日晋升大儒,当修身齐家,利国利民,当头顶浩然正气,为天下万民先。”

他开口之时, 头顶那股浩然正气,不断发出微鸣。

每说一个字,其体内浩然正气,就与其兄长,以及全城读书人身上的浩然正气产生一次共鸣。

言语之间。

一片浩大光明,煌煌正气氤氲流转,笼罩全城。

大儒开口,浩然正气激荡百里,周遭读书人,无不心生感应。

袁洪点点头,祭起两张金光纵云符给两位大儒。

随后驾起金光,带两位大儒往朝歌去了。

孤竹城中,万民欢呼,对两位大儒此行,极为骄傲自豪。

笼罩全城的浩然正气,经久不散,千里范围内,天地浩大光明,诸邪不侵,万法不近。

赵公明目瞪口呆看着眼前一切。

“这就是儒道?这气息虽然远不如仙气,不及贫道法力万一。”

“然而,却有浩大光明,诸邪不侵之威,如见日月星辰运转,山河大海走势。”

“儒道,到底是什么样的道?”

他一时间对儒道大感兴趣,甚至超过了他寻找机缘的念头。

没有任何犹豫,他离开人间出了城。

在城外起了遁光,向朝歌而去。

他早就有听闻,朝歌已经有数名大儒,而且各地大儒也都纷纷被接到朝歌。

在朝歌,接触更多大儒,一定能看明白,儒道到底是什么。

……

朝歌。

御书房中。

帝辛拿起了比干今天早朝时递上来的奏章。

奏章之上,正是关于帝畿各处,开始陆续出现大儒之事。

成汤最早的大儒,自然就是朝歌三贤。

他的王叔比干,箕子,以及王兄微子启三人。

另外还有商容,梅伯等文臣。

这些人本来就是成汤最有名望的文人大贤。

在接触儒道,精读四书五经之后,最早成为大儒,也是理所当然。

而朝歌之外各地出现大儒,则要晚一些。

比如伯夷、叔齐,就要晚上月余。

但这个速度,依然极快了。

这些全都在帝辛最初的预料之中。

他早就料到,最初的一批大儒,会很快出现。

一来。

鸿运图书馆中抽出的功法,全都是非凡之物,是连圣人也要为之震惊的功法。

浩然正气承载于儒道经典中,与儒道经典相辅相成。

因此如此快有大儒出现,帝辛并不意外。

二来。

当前出现的大儒,要么是曾经方国王族,要么是各地贵族长老,拥有名望和德行之人。

这些人起步高,自然也就能更快成为大儒。

这些大儒只是刚刚达到大儒的境界,往后继续精进,还需要时间慢慢积累。

而在这第一批大儒出世之后。

再往后,就要几年,甚至更久时间才会再从子民中出现大儒了。

但,帝辛对目前这个成果,很是满意。

教化万民,不可能一蹴而成,只要在稳定推进,那就可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