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习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斩姜子牙 > 第173章 你的道是一枚金钱

赵公明瞠目结舌地看着帝辛。

商王能一言破开他天命上笼罩的劫气,必然是知道他的真名在封神榜,有心提醒。

若商王什么也不知道,那就算说出同样的话,也不会有破开劫气现天命的能力。

赵公明看着帝辛,道:“商王难道知道贫道在封神榜上有真名?”

帝辛并没有直接回答赵公明。

他之前就从闻仲那里知道。

有圣人之力笼罩封神榜,所有榜上有名者,都无法知道详情。

就算通过任何手段告知那些榜上有名者,对方也会迅速遗忘。

帝辛得到穿越者记忆,又有鸿运图书馆保护,这才能记住一切。

而其他仙神就算知道了,也会迅速忘记。

他告诉过闻仲两次,老太师都是转身就忘。

所以帝辛没有回答赵公明,而是淡然道:

“道友,你以后若是遇到武夷山萧升曹宝二仙。”

“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大量的法宝砸过去,不要管法宝的威能,只要数量。”

“以孤之见,你找多宝道人借上几百件普通的先天灵宝。”

“记得,一定将他们手中的法宝抢过来。”

他从穿越者记忆里知道,落宝金钱之所以无宝不落,是因为其中蕴含交易大道。

祭起落宝金钱,以自身气运为代价,落敌人法宝。

不管是所落法宝太强,还是短时间所落宝物太多,都会瞬间抽干使用者的气运。

一旦气运不够用,就要消耗修为和寿元。

击落的法宝越强,数量越多,消耗的气运也越多。

所以在原本的命数中,萧升在击落赵公明的定海神珠之后,气运消耗殆尽。

结果后面被赵公明一鞭打死。

之后,燃灯道人在得以落宝金钱,根本不敢乱用,直接献给了元始天尊。

因为他很清楚,在量劫的时候,随意消耗自身气运,那是找死的行为。

帝辛在梳理了穿越者的记忆后,就很容易想到了对付萧升曹宝的办法。

用法宝砸。

不用定海神珠那般顶级法宝,以免瞬间消耗所有气运后,萧升曹宝产生警惕逃跑。

要是萧升曹宝带着定海神珠跑了,那赵公明损失就大了。

应该换成大量的普通法宝,用几百上千件的普通先天法宝一件一件砸过去。

慢慢消耗萧升曹宝的气运,这样对方才不会察觉。

等到气运消耗一空时,劫气入体,身陷因果不自知时,一切都晚了。

用穿越者记忆里的一句话说,正是“温水煮青蛙”。

赵公明一怔,但马上就明白过来帝辛的意思。

封神榜是诸圣共同以圣人之力掩盖,除了圣人以外, 诸天仙神不可知晓。

哪怕以某种方式知道了,也会迅速忘记。

赵公明很清楚,他只要出了御书房,就会把他在封神榜上有真名这件事情忘记。

所以讨论封神榜上的真名都有谁也好,讨论商王如何知道封神榜上真名也罢。

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

他只要出了御书房,就会完全忘记。

但不提封神榜,只提某些事却可以。

赵公明回忆起帝辛刚才提起萧升曹宝时,他所现的死兆,顿时心中了然。

萧升曹宝二仙是他躲过封神的关键。

商王既然提到了如何对付萧升曹宝,又提到了一定要将对方的法宝抢到手。

赵公明这一次来人间成汤,就是为了寻找大道机缘。

现在他在帝辛的提醒下,已经隐隐约约明白,萧升曹宝身上的某件法宝。

就是他参悟大道的关键之一。

参悟大道则是他能躲过入榜的关键。

商王这是在提点他,帮他破必死之局。

身为截教八大弟子之一,赵公明很清楚这样的提点,意味着什么。

商王不但知道封神榜上的真名,更看到了某些关键的因果。

前者也就罢了,也许是圣人告知,而商王有什么特殊手段,从而保留了这些记忆。

后者,圣人都不一定能看到这些关键因果,商王如何知道?

赵公明心中一时间如惊涛骇浪一般涌动。

突然知道自己在封神榜上有真名,让赵公明的道心出现了一丝动摇。

但在片刻之后。

赵公明重新恢复清明。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向帝辛长揖到底,道:“贫道多谢商王。”

不管商王如何知道这一切,但这一次提醒,是巨大的恩情。

这是助他逆天改命,躲过封神榜的再造之恩,恩同圣人师尊。

帝辛知道赵公明已经想明白,并且道心重新稳固,于是淡然一笑,道:

“道友客气了。”

赵公明哈哈一笑,道:“大恩不言谢,贫道日后定重谢。”

这份因果,现在无以为报,只有等到过了这道死兆后,才是他报偿因果之时。

他抱拳一礼。

一礼作罢。

他也不再拖泥带水,转身离开了御书房。

在他离开御书房的瞬间,他就已经忘记了封神榜上有他真名一事。

但帝辛的提醒,他却记得清清楚楚。

赵公明用最快速度回到了金鳌岛,找到了多宝道人。

多宝道人见到赵公明回来,还有些奇怪,道:“赵师弟为何这么快就回来了?”

“你已经寻找到机缘了?”

他一脸惊讶。

仙人寻找机缘,几百年都是常有之事。

赵师弟怎么才几日就回来了?

难道这么他快就找到机缘了?

赵公明向多宝道人一礼,道:

“见过大师兄,师弟想向大师兄借一千件先天灵宝。”

“以解命悬一线之危。”

多宝道人:???

……

金鸡岭城后,不管是阐教还是西方教,都需要重新安排他们的计划。

更何况两教已经下定决定,要把整个成汤灭绝。

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把成汤所有人族灭绝。

如此大计,岂能没有准备的时间?

因此,帝辛八年的最后一个月,毫无波澜地度过。

时间很快就又过去三月。

帝辛九年,三月初,春。

在所有成汤神灵的加班加点下,帝畿的医馆完全落成。

第一批进入医馆学习的医者,已经入驻医馆。

同时,数月来,成汤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

读书人越多,掌握浩然正气的人也就越多。

读书人越多,可以去修习医道的人也就越多。

随着读书人和医者越来越多,成汤国运也在不断的增长。

这一日。

朝会。

九间殿。

比干执朝笏上奏,道:“大王,户部接各地上报,帝畿之地,又多三位大儒。”

“如今,成汤已经有十八名大儒,十万秀才。”

满朝文武全都是神色一喜,纷纷称赞亚相比干教化有功。

修习儒道,成为读书人只是第一步,基本上能识文断字,能研读四书五经,就可以。

但再往上,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才可以。

儒道立道到现在,还不到一年时间。

能有十万秀才,可以说已经是超出满朝文武的预料。

在大王写出千字文,四书五经,立儒道之前。

这朝堂之上,都有不少大字不识一个的官员。

官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是民间。

若不是浩然正气与儒道相辅相成,绝不可能这么快就有十万秀才。

帝辛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王叔教化有功。”

成汤子民只要学会千字文,就会拥有浩然正气。

浩然正气会让成汤子民更愿意去读书,并且提升成汤子民的学习能力。

而读书越多,浩然正气也就越多。

如此相辅相成,这才能在短时间内造就这些大儒与秀才。

这离帝辛想要的全民教化,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但现在这个成果,他还是很满意。

这当中除了儒道和浩然正气的相辅相成以外,更有比干的功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