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玄幻 > 习武二十年,封神台前斩姜子牙 > 第298章 人才选拔,立科举

帝辛回到朝歌的第二日。

九间殿。

早朝之刻。

百官朝拜。

帝辛目光扫过满朝文武,一眼就看到商容和梅伯并不在。

这两位都是内阁辅臣,身居高位,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老臣。

往日他要这两位休息一日,也会被拒绝。

怎么今日一没告假,二没称病。

人却不来早朝了?

他有些好奇地看向闻仲,道:“老太师,商容和梅伯呢?”

闻仲抱笏出列,回答道:“禀大王,商相与梅大夫在内阁中批文。”

顿了一下后,他详细解释道:

“自大王立儒道教化万民以来,我大商百姓中读书人数量不断增多。”

“之前又有第一个五年计划,强化全民教化,我大商读书人之数,已过千万。”

“当下,各郡府,县府,城邑,关隘,皆有不断上报内阁,举荐各路人才。”

“当中不但有读书人,也有武者,医者,工者等等。”

“大王此番出关后,各地推举的奏章更是雪片一般传来。”

“商相与梅大夫主持此事,每日看推荐奏章过千。”

“实在是……忙不过来。”

“他们两位已经在内阁批举荐奏章三天三夜了,现在还没有批完。”

此时,殿上文武百官也低声议论起来。

“如今各地人才不断,大王更是任才重用,各地举荐人才的奏章越来越多。”

“是啊,现在每日奏章中,举荐的奏章已经超过七成,老丞相和梅大夫看不过来啊。”

“吾等年轻人竟然卷不过年逾八十的老丞相,羞愧啊。”

“今日开始,吾每日要再多卷一个时辰,否则心中难安。”

帝辛嘴角微微一抽。

当初他以说笑的方式,把穿越者记忆里关于“卷”的内容说给满朝文武听。

没想到现在文武百官当真是越来越卷了。

他一摆手,道:“传旨,让商容和梅伯立刻来九间殿。”

立刻就有内侍去内阁传旨去了。

此时,帝辛心中也开始思考起这个人才举荐问题。

这种人才举荐的方式,自三皇五帝之初,一直用到现在。

其方式就是听闻哪里的人有孝名,有贤名,有廉名,有才名,就推举其为当地官员。

这种方式只是一种传统,并没有一个名称。

帝辛就知道,轩辕黄帝麾下大将力牧,能臣风后,全都才名显露,传入轩辕黄帝耳中。

之后才被举荐为臣。

但是,举荐推官这种方式,一直以来数量都不多。

毕竟,人族教化一直是一个很困难的事。

三皇五帝也没能完全推广教化。

教化不兴,各地人才就不够,所以有的时候某些地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举荐一位人才。

因此这种举荐人才的方式,自然也不需要什么正式的名称。

到目前为止,朝中文武百官,大多还是以世袭为主,少量举荐为辅。

帝辛从穿越者的记忆里知道,一直到后世名为“汉”的时代。

这种举荐人才的方式,因为被正规化,并且写入汉之律法,这才有了一个正式的称谓。

其曰:举孝廉。

只是,不管是在帝辛自己的经验中,还是在穿越者的记忆中。

这种“举孝廉”的人才推荐方式,其实都有极大的缺陷。

其一,这种靠乡传,推贤,举荐的方式,不但会错过大量有能之人。

还会给如当年姬昌那样的人可乘之机。

当年的姬昌一心给仙神当走狗,但在他不断地宣传操作下。

天下无不传其贤名。

当时满朝文武,只有闻仲,商容等几个老臣一眼看出姬昌打的什么主意。

而其他百官,皆真以为姬昌乃是忠诚的圣贤。

其二:一旦万民教化提升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如现在这般,各地举荐无数。

最后弄得举荐奏章竟然占了每日奏章的七成。

极大地占用了其他政务处理的时间。

其三:举孝廉的标准太过模糊,以至于举荐的人才良莠不齐。

很显然,需要一种全新的筛选人才的方式。

这种方式要利于推广,要提升人才筛选的效率。

以及最为标准的一个条件:标准化!

只有可以公布于万民,让天下百姓都看得到,看得懂的人才选拔制度,才能更能激起百姓们积极向上,报效国家的心意。

帝辛在穿越者的记忆里,已经到了这个可以代替举孝廉的制度。

就在这时。

商容和梅伯来了。

两位年过八十的老臣一入九间殿,立刻快步走到金阶之下,一拜入尘,道:

“臣辜负大王所托之责,愧对大王,向大王请罪,老臣愿意以死抵罪!”

商容更是老泪纵横地道:

“大王,老臣无颜再坐在内阁之位,今日就一头撞死在金阶之前赎罪。”

帝辛:……

他觉得老丞相和梅公肯定是误会了什么。

他抬手,以人王御气术把两位老臣给提起来,直接定在原地。

“孤还没有让你们死,你们好好站着。”

商容和梅伯满脸羞愧地站在金阶之下。

他们真的认为自己办事不力,此刻又差又愧。

九间殿上,文武百官见状,也都是羞愧地低下头。

老丞相和梅大夫都如此卷,他们却还过于惫懒,一天只卷八个时辰,实在是太愧对大王了。

帝辛:……

他看九间殿上百官脸色,就知道百官也误会了什么。

不过他也不打算解释,让百官有些紧迫感也好。

他淡淡开口,道:

“吾人族各朝,自三皇五帝传承至今,历经整个夏朝,以及我朝先帝之时。”

“大多官员为世袭,除此之外的官员,皆为各地举荐。”

“此举荐以贤,孝,廉,才,能等为举荐标准。”

说到这里。

他看向商容和梅伯,道:

“此时,内阁所有举荐人才的奏章,皆是如此。”

商容和梅伯把脑袋垂得更低了。

商容更是道:“吾等身为大王臣子,理当燮理阴阳,调和鼎鼐,贤者即荐,能者即褒。”

“却不想徒耗时辰,也没能帮大王任贤选能,羞也,愧也。”

“大王,老臣有罪!老臣这就一头撞死在金阶上,以赎失职之罪。”

帝辛眼角微微一跳,挥手把商容和梅伯的嘴也给堵上。

老丞相哪里都好,就是太有责任心了一点。

满朝文武一见这个情况,立刻收声,全都不再发一言。

帝辛这才继续道:

“这种自三皇五帝之时就使用的举荐人才之法,孤称之为举孝廉。”

“此法虽然有效,并且一直从三皇之初用到现在。”

“但吾人族已经变了,时代也变了。”

“然而,举孝廉已经跟不上时代,它不但会让朝堂大量错失民间有才之人。”

“更会因为各地举荐奏章没有一个统一标准而浪费内阁批文的时间。”

“因此,选拔天下人才之法,也要跟着变。”

说到这里。

满朝文武终于恍然大悟。

大王不是要责备老丞相和梅大夫,而是要改制。

帝辛缓缓道:

“今日起,孤立科举制,以科考取代举孝廉,从天下万民中选有能者为官。”

“让天下所有有能之辈,皆可发挥一己之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