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侏儒神医 > 第75章 树给了花生命,然后又让她自生自灭

侏儒神医 第75章 树给了花生命,然后又让她自生自灭

作者:四川吴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5:14:18 来源:小说旗

小青转过头,悄悄抹泪。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还有不可告人的伤感。

她想起了自己的爷爷奶奶,病中的奶奶靠着年迈的爷爷照顾,爷爷围着瘫痪在床的无怨无悔,给她做好吃的,给她按摩腿脚。

对小青的特殊情况,彤彤有所耳闻,她家住在木木镇街上,她从小没有父母,是爷爷奶奶把她拉扯大的。

静养居严格按照国家法定节假日执行双休日,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耍周末,服务行业采取轮休。但小青是个例外,她每周五回家,周日到工作岗位。这姑娘情商高,把静养居当自己家,她负责的老人群,没有出现一起投诉,他们都很喜欢她,亲昵地叫她“乖孙。”甚至有人叫她“闺女,”但他们哪知道小青的苦和痛?

小青是个命运多舛的孩子,从她生下地就没见过父母的模样,每次问爷爷奶奶她的爸爸妈妈在哪里,老人说在外地打工。

爷爷奶奶是县上的企业员工,人到中年双双下岗,然后自谋出路,老两口推着三轮车在街上卖煎饼为生。

小青打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的三轮车屁股后面,她上幼儿园奶奶送,念小学奶奶送,直到念初中,爷爷奶奶老了,政府落实政策,给两老解决社保,两人拿到手的退休金也不到三千块,但至少有吃饭钱,不用风里来雨里去卖煎饼了。

有同学说她是弃婴,是被爷爷捡回家的,她不相信这是真的,人家说得有鼻子有眼,在一个风雨夜,爷爷卖煎饼匆匆往家里跑,突然看见一个纸箱子在摇晃,而粗大的雨点子把纸箱打落一角,露出婴儿一条乱蹬的腿,爷爷把她抱了回去。于是她就成了他们的孙女,小青半信半疑,多次向爷爷奶奶求证,但他们很不高兴:“你就是我的亲孙女,你有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在哪里?还是那句话,在外面打工,后来又说离婚了,他们有各自的家庭,小青不要去打扰。

后来,她终于发现,两老的子女在一场车祸中死去,还把这对兄妹的很多照片保存在书柜里。

既然爷爷奶奶不认,那就不提了,自己好好念书吧,争取考个好学校,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二老。小青在县城念高中特别拼,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正在小青备考冲刺阶段,周末回家看不见二老,她觉得奇怪,给他们打电话都不接,爷爷奶奶去了哪里?

但抽屉里还给她留着生活费。

她着急上火,问邻居,人家也说不知道。

她预感不妙,一定出了什么大事情,不停地给爷爷奶奶打电话,还是没人接。

又一个周末回家,邻居二婶给了她两百块钱,只是说爷爷奶奶托她给小青生活费。

小青哭着哀求二婶告诉她,爷爷奶奶到底怎么了?

架不住小青的眼泪,二婶一声叹息:“奶奶中风了,正在医院治疗,听说以后只能在轮椅上过。”

小青抹着泪往县医院跑,没跑多远听见有人喊她,一看是爷爷推着轮椅,奶奶歪着嘴说话含糊不清。

她心疼奶奶,奶奶一个劲摇头,看着她流泪。

爷爷说拿了药回家治疗,因为没有买医保,所有药都是自费?

小青说不读书了,她要出去打工挣钱给奶奶治病。爷爷说奶奶的病治不好,家里还有存款,让小青不要分心,一定要考个好大学,不要耽搁自己的前程。

小青经过努力,如愿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但她选择了放弃念书。

当她作出这个决定时,爷爷骂她,怎么骂她都不念书了,她想让奶奶多活几年。

恰在这时候,小青的亲生父母找上门来,说她还有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年想要个男孩,就把小青放在木木镇的小区里,他们很后悔,想抱她回去,再回来找她时已经不见了。

后来,父母找过爷爷奶奶,要小青回去,但老人不愿意,就这样不了了之。

但父母一直在暗中观察,闺女过得好,等她长大了再说。

没想到奶奶瘫痪,她要辍学打工,父母愿意出钱让她继续念大学,她拒绝认父母,然后逃避现实。秋季招兵,小青挥泪离别爷爷奶奶,到部队当了一名海军。

政府发给她的补偿金,以及入伍后的津贴,小青都打进了爷爷的银行卡里,转为士官后,工资大幅上涨,也给了爷爷。

退役后,本来想找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但她文凭不高,人家不要她。在部队虽然没有放弃学习,也只是勉强拿了个大专文凭,见家门口的静养居招聘退役女兵,工资收入还好,她前来应聘成功,公司对她很好,所以她努力工作。

有人给她介绍男朋友,人家一看见她奶奶,感觉是个拖累,见一面就不再跟她往来。

小青特别珍惜这份工作,每当周末,她就让爷爷出去玩,自己推着奶奶晒太阳。

彤彤开导她:“妹妹,你应该跟父母往来,毕竟是他们给了你生命,没有他们就没有你。”

但小青不这样认为,她说父母太自私了,既然生了她就该对她负责,跟贫富无关,她应该在他们温暖的怀抱里快乐成长。

她被抛弃后差点被暴雨淋死,是爷爷奶奶救活了她,也养育了她,她唯一能回报的是,挣钱给奶奶治病,让奶奶多活几年。

对自己的婚姻,小青有个条件:无论谁想跟她好,必须接纳她爷爷奶奶,否则不嫁了。

彤彤心里一热,当面夸她有情有义,懂得感恩懂得爱,才配拥有未来。

小青说,她对待静养居的每个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所以他们喜欢她。

彤彤这才明白小青的微信签名的含义:树给了花生命,然后又让花自生自灭。

如果彤彤没猜错,小青认为父母给了她生命,然后又把她抛弃了,差点被暴雨淋死,她认为自己早就死了,是爷爷奶奶给了她二次生命。所以她爱着爷爷奶奶,再苦再累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老人。

听了小青的故事,驼子很感动,他跟彤彤商量:“要不让小青把她爷爷奶奶安排进来,让老人每天可以看到自己的亲人,或许他们会长寿?”

彤彤说很好。但她显得举棋不定,来这里消费很贵,股东不会同意免费的。

驼子很爽快:“要不我帮他们出这笔费用,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彤彤摇摇头:“怎么可能让你出钱?我来想办法,谁也不需要为他们出钱。”

小青作为班长,也算是公司的管理,但按规定她只享受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单间,房间太小了住不下。

这难不住彤彤,她破格提拔小青当排长,不仅工资上涨,还可以分给她一套二的房子,爷爷奶奶一间,她一间,岂不两全其美?

彤彤的理念是,要想干大事必须对员工好,对小青这样的优秀员工,公司应该奖励,若对她不好,还有谁为你巴心巴肺做事?

事实证明彤彤做得非常正确,小青在感恩中脚踏实地工作,免去了她的后顾之忧,这里就是她的家,很多事情她还可独当一面。

对小青奶奶的老毛病,驼子带上韩小语去看了,虽然是瘫痪在床,但她神志清醒,最让驼子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老人的双腿关节还没有变形,肌体还没萎缩,想动又怕疼得要命。

都瘫痪在床几年了,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小青告诉驼子,奶奶之所以还好好活着,得益于爷爷对她的疼爱有加。这些年来,基本上是寸步不离守候她,陪她说话,给她定时按摩,不让她寂寞,给她说有趣的人和事,希望她好好活着。

爷爷说,他跟奶奶是因为爱情而结婚,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穷,但奶奶是上海的知青下放到木木镇农村参加劳动生产,说白了就是种庄稼,对艰苦的农村生活,她根本不习惯,不习惯也得学会习惯。

孤独的乡下,黑夜太漫长了。白天劳动晚上只好早早睡觉,但奶奶想看看书,那时的山区没有电灯,人们都是点煤油灯照明,况且是定量供应,每家只有半斤煤油一个月,这对奶奶来说,太少了,一个星期都用完了,她找生产队长,队长就找大队书记。大队书记出证明,她到供销社可以多买半斤煤油。

爷爷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对这个大城市来的女孩印象深刻,很奇怪:“你刚买了油怎么又来了?”

但奶奶情商高,小嘴特甜:“大哥,我是学生啊,我离不开书本的。”

爷爷什么也没说,奶奶提的三斤装瓦罐子,他竟然跟她灌满了,然后悄悄说:“小妹妹,你不要对别人说,用完了又来。”

奶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说了句:“大哥,你是个好人!”

奶奶需要什么,爷爷都提供,奶奶没钱支付,爷爷帮她垫付。就这样,他们俩好上了,直到后来国家落实知青政策,奶奶的父母让她回城,但她舍不得爷爷,于是她留下来了,进了一家国营企业当会计。

后来,他们有了一对乖巧可爱的儿女,一家人和和美美,孩子在县城上初中,哥哥用自行车拉着妹妹上学放学,没想到一辆大卡车刹车失灵,他们的一对儿女,被轮胎活活压死。

正在失去骨肉的悲痛中,小青来了,爷爷奶奶觉得小青就是上天赐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爷爷说奶奶不能走,如果奶奶走了,他活得没意思。

而小青对爷爷奶奶的爱,如同她自己的生命。

驼子认为可以让奶奶站起来,想恢复到正常人做不到,但至少生活可以自理。

小青欣喜若狂:“杨老师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驼子说:“刚开始治疗,不言谢。”

每天晚上,驼子带上韩小语按时给奶奶治疗,他们分工合作,韩小语扎针,驼子做推拿按摩,给她服用高先生的特效药。

静养居的发展,比彤彤当初的想像还要好,

就短短半年时间,几千个房间全部入住,咨询电话太多,工作人员遗憾回答:“感谢您的信任,已经没房间了。”

作为营销总监,汪小明并非等闲之辈,他认为诗人的浪漫,也应该让老人们也要浪漫,喜欢画画的人,画一幅“我的少年时光”,就画自己少年时代的样子;写诗歌散文,写“我的爱情”,然后放在网上,公开评奖,一二三等奖再加优秀奖,凡是参与者都有奖,老人们有事做,感觉自己一下子又年轻了许多。

其中不乏意境很美的诗歌,他让书法好的老人写下来,然后挂在每个角落,好的风景画,也挂在过道上。

有老人调侃:“我们这里不是敬老院,而是一所艺术学院。”

看着老人们的笑脸,彤彤感到自豪,这一切缘于管理科学,团队建设出众,让员工和客户双双满意。

本来,驼子想回七里县,这里交给小语管。没想到小青的奶奶突然站了起来,她架着双拐,在花香鸟语的院子里练习走路,不仅是一道风景线,更是给静养居打了免费广告。

驼子走不了了,外面的顽固性病号,也找上门来,人家子女有钱,别说收费多少,你只管治疗。

驼子很为难,这里是敬老院,而不是医院,咋办?

看着病人期待的眼神,彤彤心软:“正哥哥,医者仁心。”

能推的,驼子把他们推到七里县康复医院去治疗,他说那里设备齐全,治疗手段多种多样。

但有个跟特殊的病人,他是推不了的,人家是木木镇韩镇长亲自送来的病人,韩镇长瘦高个,对驼子非常客气,殷勤递给他点烟,一口一个杨老师。

韩镇长送来的是他妹妹,三十多岁的年纪,双腿莫名其妙痛,痛得不能下地行走,曾经到很多大医院治疗过,效果都不理想。

驼子还是那句老话:“送七里县康复医院治疗,应该没问题的。”

患者还没说话先流泪:“我们钱都花光了,还有个念小学的闺女,我要照顾她。他爸爸在外面打工挣钱给我治病。”

“杨老师,求求你,给我治好再走吧。”患者哀求他,“你把我治好了,我会报答你的大恩大德。”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