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骑士:为皇鞍前马后 > 第175章 假话映实

骑士:为皇鞍前马后 第175章 假话映实

作者:油香飘飘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07:50:48 来源:小说旗

一台戏能不能吸引观众,除了演员高超的演技,还需要有强大的剧本。演技为剧本服务,剧本,就是传递给观众的故事和思想。

梨园行不缺好演员,缺的是优秀的剧本。覃修己是个平凡人,但她也有一技之长,那就是文字本领。

简单点,就是她会写。

换灵魂前的覃修己原主,也爱写故事。而正经写史实的父亲看不惯女儿编故事,他认为那样不真实,便时时打击女儿,叫她少写故事,多回归现实。

什么是回归现实?比如帮扶家庭、做女工等手工活、和男子相亲之类。

原主性格偏弱,后来者覃修己性格也不算强势,但是因为对覃家没有感情,所以没被覃家父母pUA。遇见渠箪后,覃修己更坚定了写剧本的心志,覃家父母唠叨多了,她干脆搬出原主的家,住进了仲封鹰的宅子。

申梓澹和渠康很喜欢覃修己写的剧本,还想为她的剧本作画。覃修己想起两人画过的春宫图,心里有些膈应,婉拒了。

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仲封鹰宅子里的男人们太吵,覃修己常常到渠箪的院子里构思写事。院子里很清幽,除了练习技艺的渠箪,就只有埋头苦写的覃修己。

覃修己握着毛笔,写着蹩脚的毛笔字,写惯硬笔字的她还需要些时间来习惯用毛笔写字。空气里是泥土和花草树木的气息,兼夹水袖的“拂拂”声。覃修己想不出下文时,就会开窗欣赏下方女子在院子里舞水袖的英姿,放空一下灵魂,酝酿新一轮的灵感。

或许是长时间练水袖有些疲惫,渠箪停下练习,活动活动肩膀。没有人告诉她,但她就是觉得背后有人注视她。转身,45度抬头,和专心欣赏的覃修己碰撞了视线。没有了水袖声音的环境更加寂静,只是气氛里多了磅礴的没有言说的情绪。

大王爷高至晄进到院子,看到的就是两人静静对视的画面。

手下朱察暮的女婿渠康整天捧着覃修己写的话本不离手,上茅厕还要带着。朱察暮的女儿朱荥萱见夫君入迷,她也凑过去看,顺带着入坑了。

故事连载需要灵感和精力,覃修己的“读者”们巴巴地等她更新。高至晄按捺不住好奇,也去看了看,文字背后深厚的内涵,着实惊了他一把。

覃修己,这人高至晄不认识。不过,高至晄认识她父亲,那个冥顽不灵的史官。

“大王高至昡为了稳住王位,同意自己年岁颇长的王兄去娶已故侄子未过门的妻子,简直有违伦常。”

“大王爷高至晄不顾天堑国公主本人的反对,不顾亲弟弟的膈应,强行娶妙龄公主为妻,说老牛吃嫩草是轻,说什么真爱是假,最真实的,就是老男人那颗色心。可怜天堑国公主,未过门夫君就死了,还被自己亲大伯给卖了,最后嫁了个老男人。”

“大王高至昡为了留得佳婿,默许公主高芯薏使计,两父女可谓一丘之貉。”

“户部尚书朱察暮,墙头草,两边倒。”

史书里的大白话,把每件事都写得真实,顺带加上自己毫不客气的评价,覃修己的父亲还没被杀,高至晄都觉得是自己和大王以及权臣过于仁慈了。

覃修己的父亲是个愣头青,而覃修己明显比父亲圆滑。父亲是实话实说,覃修己是假话映实,虽然目的都是为了呈现真实的历史,但效果显然不同。

覃修己的父亲不懂拐弯抹角,注定被打击。

百句故事映照一句史实,看不懂的只看故事一笑而过,看懂的惊叹作者胸中丘壑一看再看,高至晄认为,覃修己比她父亲棋高一着。

未见其人前,高至晄设想过对方是个什么长相的人。直至今天,他见到真人,才发现不过如是。普通长相、普通身材、普通身高,是高至晄对覃修己的第一印象。

然而,下一秒他就改变了看法。

覃修己注意到渠箪身后忽然冒出的高至晄,视线顺势移到了后者的身上,原本迷离看着有些傻乎乎的眼神蓦地变得犀利。高至晄的胸腔仿若被刺了一剑,这才是他心中的她。

表面人畜无害,就像她嘻嘻哈哈的话本,背后隐藏獠牙,就像她犀利的眼神,以及她文字后暗含的深意。

除了眼睛里透出的高干,高至晄还察觉到了她掩埋心底的感情。他很清楚那是什么,因为他同样深爱着渠箪。

高至晄的视线收回,落在近处的心上人身上。渠箪还是凝望着覃修己,深情的目光从未飘过在自己身上。高至晄心里叹息,还是老了,否则……哪怕不择手段,也要占据眼前人的所有身心,高至晄很想,可惜做不到。

高至晄请渠箪和覃修己吃饭,覃修己演技不怎么样,即使装着傻,还是透露出睿智。相比之下,渠箪就真的有些傻气,高至晄特别喜欢她的单纯,也希望永远可以看到单纯的她。

时光缓缓流淌,覃修己的话本虽然没在书肆售卖,却也收获了不少忠实读者,其中就包括阳晖。

风和日丽的午后,覃修己苦练毛笔字,手指和手臂的痛苦和好天气不成正比。覃修己一边练,一边吐槽,阳晖就是在这时候闯进了她的视野。

~~~~~~~~~~

伯仲国。

第一届文举前十的倒数五位仁兄——常幡、晏槐林、夏宿莽、尹绍弓、万俟昪,因为仕途共同的不顺利,成了患难之交。

五人中,晏槐林是首位脱离困境的人,这得益于常右相。

第一届文举,卷一由秦左相出题,常右相的人马改卷。晏槐林是卷一的第一,也是常右相看到的最优秀的考生。

晏槐林的怀才不遇,主要因为他是外国人,伯仲国君臣不敢轻易交心。常右相经过探子的暗访,明白晏槐林回梁国已无太大可能,出于私心,把晏槐林从失意的人中捞了出来。

那么,常右相有何私心呢?两点:第一,女儿常夏需要一位军师;第二,他需要一位正当年华的男子,做弟子也好,做门生也好,总之,他需要一个人在自己老后支撑自己。毕竟,他已经没有儿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