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四合院:我有一个抽奖倍增系统 > 第445章 共富才是王道

“不赔钱……”苏小强也知道这个老板估计很无奈,怎么招个苦力就摊上这种事。

但没办法, 谁让你开矿场的,发生这种事也是在成本里面,肯定要有这个思想准备,要不然就别开。

“按理来说这事劳动部门应该管的,难不成没人过问?”

“反正听村里人说是没人管,也没有任何音讯,几个孩子也小,去了也没人理。”陈凡越说越气愤,“两个人就葬在后山上,如果咱们不来……”

“咱们不来,说不定会多三个小包。”苏小强吐出最后一口烟,按连小芳这种干活方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意外,这家人运气这么差,这是很有可能的。

她一走,剩下的两个孩子也肯定活不成。

“叔公,您看这事儿咱管一管?”陈凡是知道苏小强的厉害,也许只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

“管肯定是要管的,既然碰上了,就没有视而不见的道理,但这事儿不是这么简单,这边有多少这样类似的小孩,全区又有多少孤儿?既然要管就要管到底,要不然没有任何意义。”苏小强脑海里闪现出一揽子计划,这个计划很需要钱。

好在他最不缺的就是钱,就当做慈善了,只是没人好用,这是个麻烦事。

收拾一下营地,苏小强打算先去矿山逛逛,昨天那张富贵夫妻肯定没那么快下判决书。

“苏先生怎么这么快就要走了。”张建置过来客套道。

“本来也是到处走走,村长我打听一下连小微工作的矿场在哪里?”

连小微是连小芳的姐姐,那个可怜的女人,本来会有幸福的生活,但没想到造化弄人,苏小强也是爱莫能助,只能说加快经济的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您二位这是……”张建置有点发懵,“这个矿场是在虎峪那边,距离还是挺远的。”

“哟,是挺远的,每天骑自行车来回也要两个多小时吧。”苏小强稍稍计算了距离,十几公里,心中对连小微更加佩服。

“苏先生您别勉强,咱们比不过他们有后台,得过且过吧。”张建置犹豫了下,还是提醒道。

“我懂分寸,多谢村长的鸡肉很好吃,咱们还会见面的。”苏小强微微一笑,营口屯的工厂计划不是那么简单一两句就办起来的。

里面涉及的事挺多的,苏小强只是有一个概念而已,需要专业的人过来谈。

两人发动摩托车,路过连小芳家门口的时候,陈凡停了下来。

“给你五分钟,不要久待。”苏小强本来想阻拦,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善良的心也是需要培养的,只要不是愚善,他都可以接受。

陈凡停下摩托车,从后备箱里拿出一个黑色袋子,想了想又放了回去,然后偷摸着从里面抽出了一小叠走了进去。

苏小强看着点了点头,现在还是用现钞的时候,出门的时候,苏小强取了两万块钱,刚刚抽出去的应该有个小两千,而没有全部拿走,这让苏小强有点欣慰,还好不是烂好人。

不过这还是有点多,果然没有经历过穷苦人家生活的陈凡,还是不明白穷人到底是有多穷。

反正最后苏小强是看到他在里面拉拉扯扯的好一会儿,然后跑出来骑上摩托车就走。

苏小强是时刻准备着,他出来的时候,已经先行一步走了。

“叔公,我现在明白办企业的目的了。”

“哦?说来听听。”苏小强饶有兴趣的问道。

“在满足自我成就的同时,如果能帮助更多的人,培养更多人走出贫困,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陈凡认真的说道,显然这两天的事情给他影响很大。

“那我再送你八个字:量力而行,不要勉强。”

苏小强一直秉承着,能者兼济天下,贫者独善其身,当年没钱的时候,他也只先顾着自己吃饱才会考虑帮助别人。

这么多年他也没有变过,像那种大公无私,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行为,他做不到。

两人一直往北开,这次的行程是从昌平区的西边进入,毕竟考察嘛,肯定要多方位了解情况。

这边去矿场之后,然后往东开个十公里就到秦家村,还是不远的。

至少比当年进城要方便太多了,以前哪有这种马路,出行靠两条腿,也没有直接去四九城的汽车,反正苏小强第一次进城还转了个火车。

而且这个火车还一言难尽,开个几公里就要停好久。

一路开开停停,比比划划,终于来到了矿山脚下的村子,这里叫泥沟村,这个村名也是够奇葩。

摸了摸路边的树叶,厚厚的一层灰,还有远处不断传来的轰鸣声,明显是在开采山石。

“这……没有控制扬尘?”陈凡略懂这方面的要求,一般都要控制灰尘的,要不然周边的村落没法生活。

“看来不用进去看了,非法采矿,非法用工,够够的。”苏小强微笑道,他可不管对方有什么背景,大不了最多一起做掉,还省的麻烦了。

“对,直接叫环保局就可以了,顺便叫上公安,一锅端了。”陈凡也哈哈大笑,这也太明目张胆了,这么久都没停下,显然对方也是有后台的,不过这不是他考虑的问题。

而且他还没见过有比他叔公更厉害的,至于会不会掰不动,完全不可能的存在的事。

“回头直接找区长吧,亲眼所见就够了,这事儿也不用着急,不能影响到咱们考察。”苏小强过来只是想亲眼看一看,毕竟眼见为实,他可不想好像办坏事。

这边的村子比营口屯还穷,生活条件还恶劣,显然这个矿场的存在并没有给村民们带来生活的改变,他们都是被压迫的一方。

本来苏小强还是有点犹豫要不要把工厂设立在这边,现在已经决定要在这边投资,四九城其他地方好像都比这里富,可能也不需要吧。

而且要分散开投资,四个方位的人群都要照顾到,只要家里有一个人在强工集团上班,省的花钱,基本上能养活一家人,还能送孩子们去上学。

苏小强想到的一个办法就是要办希望学校,让所有的孤儿都有学上,以强工集团的名义来办,更能收拢长昌平区的人心,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外加强工集团的污水废气处理做的非常好,三者一起发力,这名声一起来,就能在这里落地生根,成就百年企业。

当然也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这是双赢的局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