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六十年代女军医 > 第191章 菖蒲下乡

六十年代女军医 第191章 菖蒲下乡

作者:我系桑桑呀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3:57:10 来源:小说旗

这话说的,菖蒲冷静下来:“怎么说?”

不管怎样,宁远县属于云安地区,上梁公社属于宁远县,就是再穷再偏远也不该从干部嘴里出现这种带着偏见的话来。

菖蒲觉得,这话,定然有由来。

革委会的负责人叹了口气:“那边交通不便利,太偏僻了,基本上都是文盲,思想上行为上很多时候都没法跟我们一致。说实话,这一次的培训,上梁公社那边能来人我们都觉得很意外。”

“那安排人去扫盲了吗?”当地社员都是文盲就不说了,眼下山区文盲多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干部总是有文化的吧?起码得她看那个何远名就是个有文化的。

不说文凭多高,识字绝对不少。

不识字怎么当大夫,怎么开处方怎么写一手漂亮的字?

不等对方回答菖蒲又问:“之前下乡了两批知识青年,上梁公社那边有去的吗?”

说起这个,革委会的人更加的一言难尽了。

“当然有,政策面前一视同仁。上梁公社两批分了上百名知青过去。男知青六十余人,女知青五十多人,但是——”

菖蒲疑惑的看着对方。

“从第一批知青下乡到现在时间也不算长,据上梁公社反馈来的消息,有近一半的女知青都在那边跟当地的社员发生了关系怀了孩子。”

最重要的,大部分并非自愿。

不是自愿,会是个什么情况想想就知道了。

最重要的,这些不自愿的女知青几乎没有一个站出来反抗的。

所以,不管是从哪一方面讲,革委会都不希望菖蒲一个女同志去上梁公社。

这次来培训的事情是地区革委会下达的命令,事关重大,前来的都是从地区大医院选出来的人,出了任何事情他们都承担不起。

说的如此彻底,菖蒲也就彻底的明白过来了。

但是,她还是打算去一趟。

“上梁公社那边也成立的有革委会吧?”

“那是自然,上梁公社革委会的主任是外调过去的,从部队里转过来的,上过战场的。”

否则一般人把当地那些老油条根本都压不住。

“那公社武装部呢?”

“武装部也是有的,公社武装部部长是县武装部的抽调过去的。”

菖蒲点了点头:“就算不相信那边的人我也相信咱们自己的同志。我还是决定走这一趟。而且,前去给当地赤脚大夫培训的也不可能是我一个人,县医院这边也要安排人跟我一起。

培训的地方希望是可以安排在公社那边,住宿问题,要是不能在附近老乡家里借宿,我们自己带着行李,只要有空屋子都能自己解决。”

能说的都跟她说了,她坚持要去,革委会的人也不好再阻拦。

他们有他们的工作,菖蒲也有菖蒲的事情。

既然是针对整个宁远县乡村大夫的培训,那么势必每个公社都会有人去,上梁那个地方你去他去最终都要有人去。

上梁公社在宁远县东北边跟川省交界。

培训时间是半个月。

菖蒲走之前再一次参加了会议,跟周昌海等人一起划分了任务。

按着就近原则,她首站选择了上梁公社,那么就要走北边那一条线了。

先到上梁公社,然后钱江公社,然后到平安公社。

一起的除了前来学习的几个公社的大夫,还有县医院的一名叫徐海威的中年大夫,以及县革委会的干事许安平。

许安平不会跟菖蒲他们一直呆在一起到培训结束,是将人送过去之后郑重的交代给当地的革委会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等上梁公社的培训结束,他到时候会准时的跟钱江公社那边的人一起去将人接过去。

以此彰显县里最这次培训的重视。

县里统一的学习结束,菖蒲就暂时的跟周昌海分开,带着自己的行李坐上了拖拉机到离上梁公社最近的镇上,然后再一起打着火把进山朝上梁公社走。

“何大夫家里有几口人?”

何远名算了一下:“十八口人。”

“没分家?”

“没有,我们那,父母只要还在,都不兴分家,分家要被人笑话。”

“兄弟几个啊?”

“一个姐姐两个弟弟,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爸妈也都还在,我爷爷也还在。”

是正儿八经的四世同堂了。

“你们一家人都住在公社附近吗?”

“没有没有,我们家离公社那边大院子大概有一里路的样子,算是最近的一个大队,叫阳沟寺大队,何家湾生产队。”

徐海威问他:“那公社卫生院一共几个人?”

“一共两个人,我跟我媳妇。”

“你家属也是大夫啊?”

“她认得一些药草,上山采药,简单炮制一下药材能行,抓药也行,就是看病不太行。”

这些孩子都是他教的。

“那你这一走好几天,那不是有人看病的话就得耽搁了?”

何远名道:“一半都是头疼脑热的,在自己对上的卫生室或者就近谁懂得一点药材偏方就能行了,很少有到卫生院来的。到卫生院来看病的没有拿药的多,因为卫生院里面有一些见效比较快的西药,好些都是下面队上卫生所没有的。”

这一回他回去也背了一大包,都是从县医院领的医疗物资。

针管,注射器,常用的药之类的。

许安平还帮着背了一个口袋。

去一趟县里实在太难了,伤筋动骨的。

菖蒲又问:“我听说上梁那边在大山里面,因为过于偏僻,里面的人很少出来,外面的人也很少往里面去,还是解放之后土改才开始跟外界正常往来的。

那边好些人都不识字,但是何大夫看起来可不像是不识字的样子。”

“我们公社那边现在也有学校的,虽然才办起来没几年,但是存在的时间还是挺长的,以前不叫学校,叫私塾,是当地地主家的学堂。

土改之后撤了,里面教书的先生也回自个儿家了,就在当地村子里教书。不说能学多少学问,只要认真学,识字算账还是能成的。只不过早年那会儿太难过了,活着都成问题,整天都只有肚子饿一种感觉,只有吃饱饭一个念头,有几个人有那个学习的念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