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 第228章 晋阳学宫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第228章 晋阳学宫

作者:云上生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9:23 来源:小说旗

就在曹操、袁绍等人继续厉兵秣马,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夯实自己的根基而努力时,董璜正在晋阳视察完工的晋阳学宫。

人才不仅要争取,还要自己培养!只有拥有稳定的人才来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世家的人才虽然不少,而且能力也更强,但董璜可是太清楚世家都是个什么尿性了,在他们眼中,还是家族的利益最重要。

虽然在董璜的规划中,政权应该是以西凉旧部为核心,辅以关中世家,其次则是并州将校、益州士人为基本盘,不断吸纳各种人才充实,同时进行内部制衡。但现实中的将领因为底蕴不足,其实是不能和世家们抗衡的,为了不让世家做大,董璜不得不想办法引入其他的力量。

荀攸、钟繇这样的颍川士人是一个选择,但颍川的士人太强大了,董璜不敢继续吸纳。至于蔡邕为代表的儒学士人,嗯……可堪大用的真的蛮少的,于是只能从寒门士子着手了。

这时代的寒门,家世已经没落,几代人中都没有出过两千石的高官,正常来说都没法通过察举步入仕途了,同时不少人都失去了传家经学,没能接受系统的教育。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董璜可以帮他们啊!

大将军府和并州牧府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想入仕做官?可以啊!只要你真的要有本事,能够通过考试,那你就可以进入府中为掾吏了!

这年头藏书最多的地方在哪儿?当然是东观了,这可是皇家藏书馆啊!和历史上不同,这些藏书现在可都被董璜好好的保护下来了,现在还在长安城呢!

也可以说,这些书都在董璜的手里,在这个年代活了二十多年的董璜,可是太清楚这些东观藏书对于这个时代的士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了,尤其是已经没落的寒门。

虽然不能将东观藏书全部拿出来,但是抄录一部分总可以吧?甚至连抄录都是一份美差,足以吸引一大批士人和寒门挤破头来争抢了。

除了藏书之外,董璜这边还有名师啊!蔡邕了解一下?

再经过通盘考虑后,在董璜的授予下,路粹和杜畿在晋阳城外的西山南段,选址修建了一座学宫,专门用来教导培养寒门士人,董璜打算到时候将岳父蔡邕请来坐镇学宫。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建设后,晋阳学宫已经基本落成了,当董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领一众官吏将校前往视察。

西山离晋阳城不远,董璜一行人骑马很快就赶到了这里,当看到雅致清净的学宫后,董璜满意的点了点头,“文蔚、伯侯你们辛苦了。”

路粹和杜畿摇了摇头,谦逊道,“多谢大将军关心,但我们也只是规划选址罢了,真正营建的是那些服苦役的鲜卑人,除了耗损一些粮食外和木石之外,没有对民生和农事造成什么影响,大将军可以放心。”

董璜自然知道这一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接着二人在前面引路,同时为董璜一行人介绍道,“大将军,这晋阳学宫现在只是主体的讲堂和藏书室完工了,还有士子住宿的斋舍以及一些休息用的亭阁和院落尚在建设,预计完工后占地可达百顷,可同时容纳数百人……”

董璜一边跟着路粹和杜畿游览学宫,一面默默的点头,对学宫现在的规模董璜还是满意的,现阶段肯定是够用了,日后再进行扩建就行了。

转了一圈后,董璜对着二人问道,“藏书室可以容纳多少卷书籍?”

杜畿回忆了一番后说道,“属下是按照万卷书的规模去建设的。”

万卷吗?也不算少了,估计除了自己也没人能拿出这么多的书籍了,现在还不是推广活字印刷的时候,不然这万卷书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抄录慢是慢了点,但也可以吸引一波人才了。

“刘长史”

听到董璜叫自己,刘艾立刻走了出来,“大将军,属下在。”

“立即以大将军府的名义上奏朝廷,就说为了教化并州胡人,我在晋阳建设了学宫,希望朝廷能允许我派人去东观抄录藏书,充实晋阳学宫,同时请求让蔡太常出任大祭酒。”

“然后再下一道命令,大将军府招募抄录藏书的士人,同时告诉全天下有心向学但又没有办法读书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为了教化胡人出力,都可以免费入学。”

刘艾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这是打着教化胡人的大旗,从全天下搜集寒门士子啊!

贾诩皱眉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大将军,学宫可以容纳的人数有限,我们是不是在学子入学前进行一些考核呢?只有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入学!”

董璜闻言一愣,随即想到了科举制度,现在虽然条件不成熟,但也可以开始推行简化版的了。

“文和说的不错,确实应该有个入学的标准才行,入学前进行一次考试吧!合格者方能入学。此外还有教学的内容,因为是要教化胡人,肯定是要和世家子弟的教育有所区别的,这些事情都交给蔡太常吧!”

“他是当世大儒,肯定比我们更加了解这些!”

“是”

见董璜答应了下来,贾诩点了点头,行过礼后就退了回去。

董璜想了想,觉得刚好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整顿一下察举制,钟繇之前曾经向他提议,由朝廷派出人选去地方考察选拔人才,然后再将被举荐者召集起来,派官吏进行考核,再以能力大小任官。

事情是好事,但肯定是不能一下子就完成的,欲速则不达,要是太过急躁搞不好会惹出大麻烦,直接得罪了各地的世家。

思索过后,董璜开口说话了,“文和先生的话倒是提醒我了,如今的察举制举荐的人才,有很多都是名不副实、沽名钓誉之辈,这些人直接拉低了我大汉官吏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实在是可恶至极。”

“我打算日后对察举制选拔的人才也进行一些策论和经典考核,以此剔除那些徒有虚名的士人,诸位觉得如何?”

听到这话,众人不由得一愣,随即面面相觑起来,不知道该作何回答,主簿张松立即站了出来,“策问之法乃文帝所创,也是为了考核地方举荐的人才,大将军此举不过是恢复古制罢了,我想天下都会理解的。”

有了张松开头,众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了董璜,不就是考试吗?谁怕谁啊!刷下去一些竞争者更好。董璜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

第一步先推行考试,给察举制上一道保险,别以为被举荐了就可以当官了,考不过一样会被刷下去。等所有人都习惯了察举之后要考试,再找个茬办个大案,将举荐之权从地方官身上收回来。

到时候世家在地方的经济结构,也差不多被自己的均田制和商会瓦解渗了,而且寒门士子应该也有不少人进入仕途了,加上推行活字印刷、推广教育,世家也就不足为惧了。

不着急,千万不能着急,慢慢来吧!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董璜思索片刻做出了决定,“此事就以我的名义上奏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