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 第299章 讨贼诏书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第299章 讨贼诏书

作者:云上生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9:23 来源:小说旗

天子和朝廷这张牌既然在自己的手中,那就要打好了。要尽可能的利用刘协的所有价值才行。袁绍曹操打算讨贼那就先让你们变成贼!想恶心我?我先恶心死你们!

兴平二年六月,董璜授意朝廷征召袁绍、曹操入朝为官,担任骠骑将军和廷尉。当诏书抵达曹操和袁绍的治所时,两人一瞬间就明白了如今的情况,董璜这是打发难了啊!

入朝肯定是不能去的,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可要是直接拒绝,那董璜就有足够的理由出兵讨伐了。虽然袁绍和曹操已经做好了和董璜交战的准备,但他们也不想被扣上犯上作乱的帽子啊!

因此他们一方面加快了战争准备,一方面以关东战乱未平的理由上书推辞,接着又上书弹劾董璜窃权弄政、卑侮王室,要求朝廷惩治董璜,否则他们就要起兵为国除贼了。

坐镇尚书台的李儒收到两人的奏表后对此不屑一顾,直接将奏表扣了下来,然后按照董璜的指示继续起草诏书,草拟了一封讨贼檄文,在檄文中将袁绍、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

对于袁绍,专门从他引以为傲的四世三公出发,将这四代三公全部拉出来鞭尸一番,将他们结党营私、揽权受贿的所作所为昭告天下,将袁氏依靠作秀崛起的事情也传来出来。同时将袁绍坑害族人,图谋上官的黑料也翻了出来。

对于曹操,那黑料可太多了,阉宦之后、屠城、盗墓、吃人,一抓一大把,李儒将这些事情全部抖了出来写在了檄文上。

写完后李儒还煞有其事的找来了杨彪,让太尉帮忙润色一二,杨彪看着李儒身后跟着的士卒,默默的叹了口气,满足了李儒的要求。

之后还不算完,李儒又找到了作为摆设的刘协,玉玺一直在尚书台保管,倒用不着刘协同意,李儒也只是要求刘协在檄文上面署名罢了。

对此刘协是很不满的,自己要是在这上面署名了,就算日后袁绍曹操赢了,自己不一样要倒霉吗?署名后自己也只能跟着董璜一条道走到黑了,这怎么可能呢!自然坚决不从。

对于刘协的激烈反对,李儒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找来了杨彪和伏完进行劝说。

杨彪已经参与进去了,想要尽可能的保全自己,唯一的选择就是将刘协也拉进去,这样才有人在前面顶住。日后袁绍曹操就算获得了胜利,也不可能清算刘协这个天子吧?

而且,杨彪觉得,董璜输的可能不大,他可以做汉室的忠臣,但他的家族不能就此覆灭啊!也是时候为家族找一条后路了。

而伏完就简单多了,李儒告诉他,要是天子不署名的话,为了增强将士的士气,一定要派一位皇亲国戚去前线才行。

皇亲国戚?也就是宗亲和外戚呗!宗亲?好像没什么着名的宗室在董璜的手中,而且这样搞不好会弄巧成拙。那就只有外戚了,结合李儒的表情,伏完也猜到了他说的是谁了。

伏完很清楚,自己在长安还能借助刘协的天子名号,以及一干汉室大臣的响应保全自身,甚至是掣肘董氏的势力,但要是去了前线,董璜有的是办法整死自己还不用担心出现任何问题。

董璜本身就是大将军,而且是持节的,斩杀触犯军纪的将领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因此,伏完也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在杨彪、伏完这两个刘协一直依靠的大臣纷纷出言劝谏后,刘协也彻底明白了如今的状况,沉默了许久后,才颤颤巍巍的在诏书上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李儒也懒得陪刘协几人玩过家家了。对着刘协敷衍的一礼后,径直离开了未央宫。

看着对自己没有丝毫尊敬的李儒,想到这狗贼一直以来的欺辱,刘协气的双眼直冒火,但想到现在自己真的无可奈何,于是也只好颓然的打发杨彪和伏完离开了皇宫。

回到尚书台后,李儒又派人请来了卫将军董旻,董旻虽然平时就跟个吉祥物一样,压根不怎么管事。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卫将军领司隶校尉、加侍中,卫将军掌握京畿兵权,司隶校尉掌握司隶监察之权,侍中又是天子的近侍。董璜将自己的三叔授予这些官职,就是让董旻作为自己的代表控制长安和关中。

李儒虽然执掌尚书台,也是董氏心腹,但遇到大事还是要和董旻商议一番的。

好在董旻虽然本事不济,但也从不添乱,看过李儒草拟的讨贼诏书后直接通过了。甚至他也想在诏书上署名,好在被京兆尹田景给劝住了。

得到了董旻的同意后,李儒立刻召集了尚书台的所有吏员,连夜赶工通过了所有的程序,同时誉抄出了上千份的诏书。

第二日一早,李儒正式向全天下发布了讨贼诏书,目标直指袁绍和曹操。

对于如今的百姓来说,因为文化水平的原因,国家大事他们不太不了解,最多还是听读书的士人们进行讲解,这样就难免受到士人的引导。但名人的黑料,不管有没有文化都还是喜欢听的,而且也不容易被士人影响。因为讨贼诏书中的袁绍和曹操黑料充足,迅速在天下百姓的口中传播开来,大大的帮助袁绍和曹操提升了一波知名度。

正召集人手打算起草讨董檄文的袁绍和曹操,在看到董璜下达的讨贼诏书后,差点昏了过去。

对于袁绍的斥责,大部分都找不到确凿的证据,虽然士人们都猜到了是怎么回事,但大部分世家都是这样发家的,除了坑死自己的家族外,倒也没什么。

但对于曹操来说可不一样了,他的所作所为不说天下皆知吧!至少兖豫徐一带的百姓都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这些个事情单拎出来都够人喝一壶的了,现在全部集中到了曹操的身上,这就有点难受了。

曹操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就当没看见这封诏书,继续自顾自的发布了属下长史王必撰写的檄文,号召天下群雄一起讨伐董璜,同时表奏袁绍为大将军,推举他为盟主。

袁绍的境遇要比曹操好一些,而且他的手下还有陈琳这个笔杆子在,对于诏书中的“污蔑”进行了逐条驳斥,然后又将董氏一族全部拉出来骂了一顿,说禽兽对于董氏一族都是赞美了,其中重点照顾了董璜早亡的父母。

之后又在檄文中表示,就算自己被污蔑,就算前面是刀山火海,他袁绍依旧要为汉室天下拼尽全力。那慷慨激昂的叙述,让袁绍都差点信了。

在发布了自己的檄文后,袁绍也表奏了曹操为车骑将军,之后就下令集结兵马,打出了为国讨贼的旗号,做好了西征董璜的准备。

从袁绍召集军队的速度来看,他应该也被董璜的诏书气的不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