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 第60章 白渠

三国:吾乃西凉统帅 第60章 白渠

作者:云上生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4:29:23 来源:小说旗

董璜领了长安军务后,花了几天时间清点了一下现在西凉军的军队。

发现经过与讨董联军的激战后,军队数量已经膨胀到了十万人,其中有四万左右的降卒,又从张温手上拿走了长安的一万驻军,要是再算上皇甫嵩手上的三万大军,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人。

而现在董卓势力控制的郡有:京兆、冯翊、扶风、弘农、河东、河南、南阳七郡之地,治下百姓有四百多万人,兵民比例达到了一比三十,但其中有一百多万的人口还需要安置处理,暂时无法为朝廷提供赋税劳役。所以,现在养这些军队还是挺吃力的。

而且关中被荒废太久,耕地条件大大下降,早就不是西汉时期的天下粮仓了,能不能养活那么多人口都是个问题。

最后就是上百万的百姓的安置问题,朝廷一时半会肯定是没办法解决的,经过大战和迁都后,钱粮已经不足以一次安置所有百姓,而在这段时间里,得不到妥善安置的百姓恐怕会有不少乱子啊,地痞无赖什么都恐怕也不会少见。

意识到现在最严重的是百姓安置和关中粮食产量的问题后,董璜想了想,直接找到了刚刚出任尚书令的李儒,打算和李儒商量一下。

李儒招呼董璜坐下后,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开口问道,“元伯不在军营处理军务,来我这里干什么?若是得闲多陪陪娇妻美妾不是更好?早点生育子嗣才是正事啊。”

董璜无语,他发现他自从成婚后,所有人都开始催他生孩子了,这才成婚不到一个月啊!

“此事不急,慢慢来就行,今日我来这里是为了正事。”

见董璜满脸严肃,李儒也收起了调笑之意,眼睛转了转,出言道,“是为了迁徙的百万民众?”

“是,不知文优先生是打算怎么做?”

说到这里,李儒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苦笑了片刻,“我能怎么办呢?现在钱粮不足,只能按照老办法开垦耕地、从世家嘴里扣出钱粮土地了。”

“我想了想,打算借助大军的威慑在关中推行均田制度,彻底将关中变成我们的领地,只是这事也急不得啊!”

董璜点了点头,也觉得这是个推行均田制的好机会,纵使大军分散在各地,但长安还有三万五千人,足够震慑关中的世家豪强了。

不过纵使全面推行均田制,也只是让百姓有田种而已,但能不能养活自己还是个问题呢!

从东汉开国以来,就没认真经营过关中,致使这里的粮食产量下降,已经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了。

“我来找文优先生,是想着能不能疏通白渠,以此灌溉关中土地,提高关中的粮食产量。”

“白渠?”李儒是关中冯翊人,对于白渠自然不陌生。

提到关中的水利工程,所有人都会想到郑国渠,但实际上还有使用时间更久的白渠。

早期的郑国渠含泥量高,可以压碱肥田,改善土质,提高产量。然而年长月久后,容易淤高渠道和农田,导致田高于渠,渠高于泾河,势必破坏了灌溉系统。

早在汉武帝太史二年,郑国渠就已经不再适合灌溉了,当时的赵中大夫白公建议,在郑国渠的基础上再修一条水渠,改善关中的灌溉系统。

该渠在郑国渠之南,两渠大致走向相同,白渠经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至下圭注入渭河,而郑国渠的下游注入洛河。由于是白公建议修建,因人而名,故称白渠。

白渠的建成,使关中渭北一带的大片土地,改善了土肥条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住了关中的粮仓地位。

白渠的灌溉面积虽远比郑国渠小,但是由于它的比降比较大,远比郑国渠合理,因而不像郑国渠那样易被泥沙堵塞,在历史上白渠长期发挥作用。

可惜自从东汉定都洛阳以来,因为远离中枢,白渠自然也就被废置了。

甚至要不是董璜提起,李儒都快忘记了。修整白渠的好处李儒自然是知道的,但现在百万百姓的生计都还没解决呢,他哪儿来的人力去修水利工程啊?

“元伯,这修整疏通白渠的好处我自然是知道的,但现在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啊!要不你带着军队去?”

董璜立刻摆手拒绝了李儒的提议,开什么玩笑,把军队带去干活?历史上只要是这么搞得,军队战斗力都下降了。

而且军队还要驻守长安呢,再说了三万多人跟白渠需要的人力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根本没用。

“文优先生你放心,我这里已经有一个想法了,也许还能同时解决百姓的安置问题,你先听一听如何?”

李儒点了点头,没有拒绝,他也很想知道董璜能说出什么办法。

“你觉得以工代赈如何?”

“以工代赈?是《晏子春秋》中记载的,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董璜点了点头,对于这些博闻强识的家伙只有佩服,“没错,文优觉得如何?”

虽然这些百姓并不是需要赈济的灾民,而是要妥善安置的移民,但其实本质是差不多的。

朝廷暂时没办法一口气安置他们,又怕他们闹事,也怕他们被世家吸纳为部曲家奴,只能用休整白渠来稳住他们,在整合这些百姓的同时,借用他们的力量让关中重焕生机,当然了,以后也是他们的家。

“确实是个好办法,这样一来,修整白渠简直轻而易举。只需要为这些迁徙的百姓提供粮食就行,而且这样一来也方便管理,治安问题也解决了。”

李儒沉思片刻,也觉得可以施行,只要百姓有活干,也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至于期间耗损的粮食问题?本来也是要朝廷先供养他们啊!原先他们只是一味的等待朝廷安置而已,现在朝廷还能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修整白渠,而且之后分配均田时肯定也要照顾一下这些百姓,双方都不亏啊!

“没想到元伯竟然在政务上,也有如此天份,不如我向太师请示一下,让你来帮我如何?”

“还是算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文优先生只是事务繁杂,一时之间有所疏忽罢了。我也就是提醒了一下,真要我去做,恐怕是做不好的,此事还是劳烦文优先生了。”

对于李儒的话,董璜直接婉拒了。他说的也是实话,他真不觉得自己能做的比李儒好,而且他和李儒是叔父在军事政务两方面的依靠,他就是想跑去从政,叔父也不会答应啊!

“行,此事交给我就是了”

李儒笑了笑,也不再打趣董璜,“元伯如果在军务上有什么需要,也可找我帮忙。”

“文优先生,我这边还打算做一件事,你看能不能跟白渠一起?”

“嗯?什么事情?”

“修缮关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