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他的信中尽是偏爱 > 番外:关于裴景淮的那些小心思(完)

(第一人称,信件,请注意查收!)

我写这封信的当下是刚刚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问某葡萄,问她会在什么时候把这封信发出来?

她说,会用在书本的结尾,所以她希望我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之余,也像给笔友写信那般,写一写目前的生活和乱七八糟的感悟。

我觉得这种形式还蛮好的,所以我将她的提议说给了让让听,问她要不要也写点什么?

让让一口答应,可在信件发出的前一天,我问她写完了没?

她说还在润色,让我先把信发给某葡萄。

没办法,我是一个众所周知惧内的人,她说什么我就得听什么,她说没写完,我也不好再催,只能自己来完成这封信的结尾。

前天,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看到了一个卖气球的老人。

她瞧着至少得有六十多,七十岁了,头发花白,穿着一件暗红色的碎花外套,黑裤子,布鞋,她佝偻着腰,拿着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彩色气球,守在广场上等着有人来买。

这个老人本身,其实没什么好稀奇了,像她这样为了生活操劳的人有很多,大家都在努力活着。

可我之所以会关注到她,一方面是因为我正在经历堵车,苏城的晚高峰是真的很吓人,要不是因为让让今天在家,按照我的习惯,我一定会在公司待到不堵车了再走。

周木那天还说,当你遇见堵车,开什么车都会堵,除非是不要命了,一路横冲直撞出去,他说完这句话,想了想又补充道:“虽然但是,就算我不要命了,车也不一定能横冲直撞出去。”

所以他提议我采用上天的方式出行。

我笑了,上天五分钟不到就落地,我还真是嫌钱多花不出去,这不纯属有病。

说回能让我注意到买气球老人的另一方面,是她当时背着一个黄色的小鸭子形状的包。

一看就是家里的孙子或者孙女用旧了,或者不喜欢淘汰下来的。

老人不舍得扔,所以用来装东西背出来卖气球,还能给她的工作增添几分童趣。

我看着她就在想,如果以后我和让让有孩子了,甚至有了孙子孙女,我会不会也像这个老人一样,不嫌弃的把孙子孙女用过的东西带在身边?

可这个问题还没想出答案,我就又认识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等我有孙子孙女了,那得多大年纪了?

八十得有了吧?万一我和让让的孩子想要晚婚,我看见我的孙子孙女,不得九十岁打底了?万一他要是再晚婚晚育一起赶上,我想我这辈子可能注定没有见到孙辈的缘分。

不过,让让倒是有这样的福分,但也不一定……

我越想越难受,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从不去考虑年龄的问题,可真要仔细去想,那可真是一想就难过。

青春年少一去不在,转眼竟即将步入中年。

我开始无限的去感慨时间,去羡慕那些我所不曾拥有的幸福,也羡慕那些走在路上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学生。

他们正青春年少,不论处在什么样的年级,只要他们想,就有改变的机会。

他们的未来不是既定的,十年二十年都充满变数,或许他们也只有长大后才会理解,为什么大人们总说,步入社会后才会真的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努力了就能改变一切,努力最有用的阶段就是在学生时期,因为分数总会告诉你答案。

在成人的世界里,虽然处处藏着分数,可这些分数却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就像卖气球的老人,她走街串巷要风吹日晒一整天,日复一日,可却并不一定能赚到很多钱……

我坐在车里,举这样的例子,不够有说服力,但根据我浅显的陪让让高考过的经历来看,我能得出在有能力改变的年纪,一定要不留余力的去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结论。

不要被动等爱,等着被拯救,等着天降馅饼,要记住,被动得到的一切都不一定会永远属于你,自己的野心,自己的梦想,自己想要的一切,一定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也务必要比这世上的所有,都更加爱自己。

爱人的前提永远永远都是自爱,能真正陪你走过一辈子的人,也只有你自己。

……

上个月,我和让让一起去看了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画展,在画展上,让让看上了一幅画。

画幅不大,白色的背景上有一颗红色正在滴血的心脏,心脏被从中间刨开,绽满了各种鲜花,鲜花的花瓣上也挂着红色的血珠,说实话,我觉得有些吓人。

但让让很喜欢,她说这幅画看起来特别有意境。

在我的理解里,意境这两个字大概并不适合用在这幅画上,可根据姨父长期以来的教导,老婆说什么是什么,她就算说这颗心脏在流粉红色血,我也会说对,没错,血液本来就是粉色的。

我问她,有什么意境?

她说,心脏如果开花了,人就会死,可花活了,又代表着新生。

我觉得她这句话,说得很有哲理,于是收藏了这幅画。

艺术家本人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并送了我们一幅更小的心脏,只不过在这幅小画中,心脏流得是蓝色的血,花朵也从彩色变成了红色。

这样的配色,让整幅画面看起来更具冲击,也更加诡异。

我和让让想着,艺术家这样塑造作品肯定是有他更深层次的寓意,所以抱着求教的心态,我们向他提出了疑惑。

艺术家沉思了许久,说出了让我们意外的答案,他说,这样的配色其实是个意外,因为画画那天,他室友多挤出来了一些蓝色和红色的颜料,不想浪费,就问他需不需要,他也是秉持着不浪费的原则,灵机一动,将整幅作品的色调定为了红色和蓝色。

我听着觉得十分有趣,艺术家本人也是诚实的可爱。

从画展上出来,让让还在想这件事,她说,如果她是艺术家,被问了这样的问题,高低要绞尽脑汁去胡编一些高大上的答案。

我想了想,如果是我,或许也会像让让说的那样做。

倒不是因为不诚实,而是这样的做法,在我们这种没那么懂艺术的观众心中,会显得他更像是一位深沉且神秘的艺术家。

就像,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觉得作家就该是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作,浪漫且自由。

直到后来我认识了姜绾,这位鼎鼎有名的旅行家,她说,她确实有在旅途中随笔记录的习惯,但等到旅途结束,发文前,她总会花上十天半个月,甚至长达半年的时间,找个地方安安静静的待着,整理手稿,也反复回忆她想要写下的旅途经过,风景以及人文。

她说整理稿件到真正成文,修稿的过程,是十分漫长且枯燥的,因为同样一篇文章,她每隔几天读一读,就又会发现叙述上的新问题,或者总觉得自己描写的不够引人入胜……

总之,只要她想给自己挑毛病,就一定能找出一箩筐的问题。

或许不是每个作家都像她一样,但她确实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感性,且热爱生活的。

尤其是在她丈夫孟迟病后,她毅然决然放弃了自己进行到一半的旅途,回国来专心致志的照顾孟迟。

照顾病人总是枯燥的,可我每次见到她,她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她说她甚至有些感谢孟迟的病,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病,他们也不会有这么大把的时间在一起相处。

以前总觉得都年轻,他们还有余生可以永远在一起,所以她忙,在全世界到处跑,孟迟也是个工作狂,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他们有时忙起来,十天半个月不联系都是常有的事。

可直到孟迟倒下,姜绾才意识到,其实每一天人生都在倒计时,珍惜眼前人,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一起种花,一起散步,一起弹钢琴,看电影,将生活慢下来,时间似乎也慢了下来……

孟迟因病去世后,姜绾在伤心之余,独自撑起了烂摊子,她继承孟迟的遗愿,帮他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未了的事,处理完这些,她收拾好心情,再次踏上了属于她的旅程。

前段时间,她刚写完一本新书,在后记里,她提到了她的孟先生,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心生感慨,她说:

“孟先生走得慢,我也走不快,我搀着他,推着他,慢慢走,慢慢晃,总也能一起到老。可不知是我太慢了,还是他太快了,我按照惯例放缓脚步向前走了一天,他却永远留在了昨日。”

“孟先生曾说,他最快乐的时光,是二十多岁的时候,身体比昨天好,没有太多的烦恼和忧愁,身边还有志趣相投的朋友,世界很大,风景很多,眼睛看过,脑子记住,下次还想去更远的地方。”

“他不想做笼中鸟,他喜欢自由,想做天上自由自在的鹰。”

“他希望我快乐,希望我继续用脚步丈量世界,带着他那份,一起去看更广阔的天地。”

……

所以姜绾带着孟迟的愿望,满怀的热情的踏上了旅途,也写下了这本让让读一次哭一次的书。

让让问我,如果有一天,她要是不在了,我会怎么办?

我想了想,我说,我会好好活着。

这个答案明显不是她想听到的。

于是我赶忙解释,说如果我就这样跟着她一起去了,那我们留下的一大堆事,又该交给谁来处理?

姨妈姨父和外婆怎么办?他们一定会很伤心。

让让冷静了一会儿,皱眉看着我,她说,如果我要是敢死在她之前,她一定会在我咽气的第二天,开始一段黄昏恋,死了也要气死我。

我觉得有趣,听着她大胆的构想,可越听,心里越不是滋味,因为九岁的年龄差,确实有极大的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我之前说过的那个感悟上,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开始关注时间。

我想这大概也是生活幸福的一种表现吧,因为觉得幸福,所以总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些,再慢些。

……

大概是去年年中还是年末的时候,我还听了许如晔的一桩抱怨。

他说他有个叔叔叫许彦亭,这人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干好事,结婚后因为老婆不能生,所以找了个比他小挺多岁的小三,还哄骗着人家给他生了个孩子。

因为利益牵扯,他老婆对这件事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直到那年,小三在得知他动了什么去母留子的想法后,开始谋划靠儿子上位。

只可惜利益联姻哪里是那么容易被撼动的,小三逼宫失败,带着儿子跑了。

许彦亭大发雷霆,几次三番想要带回他的这位“太子”,可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倒不是因为小三有多厉害,而是他家的“太子”对这种畸形的家庭环境感到了厌倦,所以不肯和他回家。

不回就不回吧,他开始收心试着靠医学手段,和他老婆拥有一个孩子,但坚持了很多年,每次都失败。

许如晔说,这肯定是道德败坏的报应。

报应不止于此,前几年,许彦亭又查出了癌症,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他老婆也和他正式提出了离婚,孤身一人的他只能再去找他儿子,而能说服对他厌恶至极的儿子回来的唯一办法,就是不菲的家业。

儿子最后倒是真回来了,可却把他送进了疗养院,现在正在熬日子。

我听完十分唏嘘,果然,恶有恶报这句话,绝不是空穴来风。

……

乐子讲完了,转眼,这封信也写到结尾了,不知道大家是在什么时候读完的,但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如果我的文字能带给你一些力量和快乐,那我所写下的一切就都是有意义的。

最后引用我喜欢的一部电影《绿皮书》中的两句话作为结尾: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做到极致,上班就认真工作,笑就尽情大笑,吃东西时,就像最后一餐那样去享受。”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恰巧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不是缘分,只仅仅是我们本就应该是朋友。”

所以,我素未谋面的亲爱朋友们,里尔克曾说过,“爱者永远超越被爱者,因为生活比命运更庞大”,我们都要做抚爱生命,爱自己的人。

请记住,爱人先爱己,我们都值得爱与被爱,也值得所有更好的一切!

楮墨有限,不尽欲言。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署名:你遥远的朋友——裴景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