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100章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下去

江海潜寻 第100章 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下去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状如扁平砝码,一枚银锭放在实验桌前。因为锈蚀严重,正面錾刻的文字只能勉强看清“中书”“五”三字。

称重之后,作为有经验的考古人,王逸少等人都猜得出完整的文字是“行中书省”“五十两”。

不出意外,这枚银锭的正面,还錾刻着负责监铸的官吏的姓名;而在反面,则阴刻着“元宝”两字。

倘如此,这枚银锭就是元代的官银,对于“长江口四号”的定年颇有意义。

但这只是猜测。正因为锈蚀严重,担心传统的除锈方法会对银锭造成伤害,梁宽等负责金属修复的组员,暂时将它搁置。

高盛掂了掂银锭,准备对它进行除锈工作。

桌上已备好了一应器材。

第一件,是一个电化学分离器,是江宁大学自主研发的,专用于金属器除锈分离的。

这个分离器,首先能快速测定金属器的腐蚀机理,然后给出电化学分解锈蚀的强度和时间。

照着分离器的指示,高盛把银锭投进去,启动机关,开始耐心等待。

窗口是透明的。在一小时的锈蚀分离操作里,郭超仁、梁宽、耿岳、张驰等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口里。

在正负向电流的冲击下,一开始,银锭上只是轻轻冒泡,约摸半小时后,银锭上的锈层似乎有了松动的迹象。快到一小时时,部分锈层已肉眼可见地蓬松了。质地倒有点像牛肉松。

郭超仁甚至觉得,自己倘若用手去戳一戳,锈层就有可能掉下来。

当然,也只是想想,对待文物不可如此粗暴。前几天,他和耿岳为了解惑,亲手做了实验。

二人找来藤、木块、现成的鱼鳔胶,准备“格物致知”。

一根藤尖先用热水泡,再轻砸;另一根藤尖,却在泡了热水后,用剪刀修成毛笔尖的模样。

通过对比,可以感觉到,剪刀修出的藤尖比较致密,而砸出的藤尖要疏松一些,使起鳔来更趁手。

他俩高兴坏了,把这一结论直接写在论文二稿中。

此时此刻,郭超仁心想,高老师的团队,研发这款电化学分离器,不知进行了多少次实验。

向来是,实践出真知。

就在考古所的年轻人都在围观电化学分离器的操作时,高盛则坐在一旁气定神闲地喝茶。

虽然在上海生活过数年,但高盛不惯喝咖啡,更喜欢饮茶。

茶香里,袅袅升起的细烟,让她觉得诗意盎然,给枯燥的修复生活添了些兴味。

至于王逸少,一时在电化学分离器前停留观察,一时又陪坐在高盛跟前,小声说几句话。

“滴”的一声,机器停止运转。

一个小时到。接下来,该进行第二步工作了。

第二件器材,是实验室里现成的,郭超仁在给清洗瓷片时用过的超声波清洗器。

已经蓬松的黑色锈层,在超声波清洗器里,有节律地微微颤动,在时间的催促下渐渐抖落。

一个小时后,虽锈蚀层的剥落,银锭的颜色由黑变灰再变为银白。正反面錾刻的字,也逐渐清晰起来。

再过了一个小时,银锭已复原如初,银闪闪的好不晃眼,錾刻的字格外清晰!

看起来成色十足,果然是元代的官银啊!

见状,几个年轻人都很兴奋,郭超仁拍了好几张图,又录了视频,打算将这段资料存下来。

要知道,这一次试除锈,没有使用任何化学药剂就把银锭“洗白”了,最大限度地复合了考古的“最小干预”原则。

称得上是一项不错的科研成果。

机器停下后,大家把银锭小心翼翼地护送到桌面上,开始辨认上面的文字,并做好记录。

记着记着,梁宽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高老师,我有个问题。电化学分离器的优点很突出,我们都看到了。不过,这之后呢?银、铜、铁等文物,能通过这种办法,短暂地恢复原貌,但时间一久就会继续氧化。又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确实很现实。

领导人曾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些年来,考古学和博物馆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无不为“对文物的保护利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费尽心思。

文博工作者,无不清楚一点。要想对文物的价值做挖掘阐释,讲好中国故事,得让文物活起来。

而“让文物活起来”的前提,就是“让文物活下去”。

梁宽的问题,指向的就是这个“活下去”。在金属器中,银、铜、铁的属性,和灿亮的金器不一样。它们很容易再度氧化发黑。

听了梁宽的问题,高盛自信一笑:“这个,我们正在研究,快的话明年就能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了。”

在学术圈里,哪些话该问,哪些话不该问,要有分寸。考古所诸人都没有追问,只一味称好表示期待。

高盛却主动说起:“也没什么神秘可言,就是一种缓释剂。只不过,不能用一种材料,而要通过复配的方式来达成;或者通过新合成的方式,来对已有的缓释剂进行改良。”

话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不能再说深了。

不过,王逸少却听出了一点言外之意。

他有意把年轻人都叫出办公室,让他们去干活,之后才关了门,跟高盛推心置腹,问她是否想加入到“长江口四号”的项目中来。

高盛素来大方,直截了当:“没错!等我们的缓蚀剂研发成功后,希望能尽一点绵力,把它用在‘长江口四号’的出水金属器上。”

王逸少一口答应:“好,正有此意。除了银器,不少兵器锈蚀都很严重,我们正需要!”

对了他的爽快,高盛有点意外,笑着说:“老王,你这么快就答应了,就不怕以后食言啦?”

“不怕!好东西谁不想抢着用,高老师肯纡尊降贵,那是再好没有了!”

“说什么呢?这可不敢当!”

“当得起!当得起!早就想跟你合作了!看来,现在就是机会!”

“行吧!我也是知道,你现在有自主权了,哈,就马上来找你了!”

“是吗?哈哈!那可算来对啰!”

二人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