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133章 水下原址区·潜水观察

江海潜寻 第133章 水下原址区·潜水观察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返回一楼后,站在水下参观等候区,戈老师细心地问起观众们的身体状况,因为水下原址区,位于长江水面下30多米处,而隧道式自动扶梯长达91米,垂直高度40米,很可能让人感到不适。

了解到大家身体状况良好后,戈老师便说:“稍后,请观众朋友们一人一梯站在梯步上。”

接下来,穿过等候区,众人都进了一座门,往前走二十余步,就会抵达电梯口。

光线随之暗下来,一眼望去不到头。

威廉斯、童婳、任燃、郭超仁四人各占一梯。电梯向下运行,刚运行半分钟,郭超仁身后便传来大口呼气的声音,听起来很紧张。他扭头看了下,发现正是先前不明白“连通器”系统,进行提问的女士。

郭超仁轻声问:“您是不是不适应?”

电梯空间里,有蓝色的明度很低的背景光,幽幽蓝光打过去,女士的脸色很难看。

她“嗯”了一声:“有点眩晕,我怕……”

“那换换吧,你到我这儿来,”郭超仁热心地说,“我可以照看您一下。”

说着,便虚扶了一把。

女士很感激:“谢谢啊!”

二人交换位置。电梯下行费时也不算很长,但无论是女士,还是郭超仁,都觉得时间很漫长,一个是尽力适应空间位置的落差,一个是在仔细照看生怕对方发晕跌下去。

好容易到了地面,两个人都松了一口气,女士忙表示感谢。

郭超仁忙说:“不客气。”

见状,童婳笑道:“你还挺热心的嘛。”

郭超仁本来想说“你才知道”,又怕毁了自己形象,便笑道:“举手之劳嘛,应该的。”

威廉森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任燃已经翻译给他听了,他便直爽地笑道:“originally, teacher Guo was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people. I thought he only cared about tong hua, hehe.”(原来,郭老师对人都很热心,我还以为他只关心童婳呢,嘿嘿)

童婳、郭超仁自然都能听懂,童婳微微一笑算是回应,郭超仁却大着胆子,趁势表白:“不不不,童婳可不一样。”

说罢,他又翻译了一遍。

任燃在心里给郭超仁点了个赞:这小子,总算是敢说了。等他再铺垫铺垫,我再来个神助攻,可不就把这老\/处\/男给送出去啦?

郭超仁当然不知任燃的心思,只涎着脸跟在童婳身后,说:“别发呆了,跟上戈老师要紧。”

说着,又看了刚刚那位女士一眼,但见她好奇地打量着落脚处附近的舱门和仪器,应该已不再眩晕,郭超仁才放心地看回到童婳这边。

他并不知道,这么个小细节,被童婳尽数收入眼底,对他好感 1。

水下时光隧道,长为147米,这也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精华所在。应该说,先前的所见所闻,都是在为亲见这个水下水光隧道做知识储备。

这个水下原址区,仿佛一座时光的殿堂,让人置身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走进那70米长的参观廊道,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每一步都踩在历史的印迹上。廊道的两侧,23个直径80厘米的观察窗如同历史的眼睛,透过它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中静静躺着的白鹤梁题刻,那古老的字迹浸在处理过的江水之中,因着灯光的映照更显沧桑。

而更为震撼的是,廊道内安装的28个360度旋转的摄像头,如同守护历史的精灵,它们无声地旋转着,捕捉着水下的白鹤梁每一个细节。通过它们,白鹤梁题刻在水中的倒影、那些沉积在水底的古老痕迹,都一一展现在游人眼前,仿佛触手可及。

在这里,每一处细节都注入了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刻都让人震撼不已。刻在石头上的题刻和石鱼,与先前在“诗——白鹤梁题刻的人文价值”展区中所见的拓片,一一对应起来,看得郭超仁大为震惊。

童婳、郭超仁都趴在观察窗外,从不同角度欣赏那些石刻,碰到黄庭坚、朱熹的诗文题刻,铭录了长江千年水文信息的石鱼雕刻,他们还用微单相机进行拍摄。

没办法,观察窗的玻璃太厚,手机的像素再高,也不足用。

当年,在三峡工程修建后,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中的白鹤梁,因江水上涨之故,而永沉水底。但是,这道天然石梁上所刻的那些诗文题刻、石鱼雕刻,却富含了生动的人文信息,极具史料价值,所以相关的科技保护方案,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虽然见了很多的水下考古项目,但郭超仁接触的主要还是沉船项目。像这种水下题刻,还是第一次见到。他不免有些感慨:“生活在当代,为了享受更好的人居环境,人们很难避免和大自然或是人文遗迹发生冲突。幸好,还有越来越发达的科技手段……”

童婳顺着他的话说:“有了这些科技手段,白鹤梁水下题刻,才不会真的沉没于江底。”

“不仅不会被真的淹没,”任燃更关注技术层面,突然插言,“而且还能得到更好的保护。现在的江水是被处理过的,对石刻的腐蚀性很小。”

三人又小声地讨论了一会儿,话题是“无压容器”方案。

戈老师正好跟一个观众解说黄庭坚的时刻,郭超仁、童婳、任燃三人的讨论,也落入她的耳中。讲完之后,戈老师主动和他们三人打招呼:“你们好,请问你们是专业人士吗?”

郭超仁便亮明了身份。

戈老师微微一讶:“先前就听说,有上海的水下考古老师要过来,没想到是你们。没注意到啊,抱歉抱歉。”

“没关系的,是我们自己想跟着观众一起看的,”郭超仁笑着指了指威廉森,“那位威廉森先生也是一位水下考古工作者。”

“哎呀,那可太荣幸了,”戈老师笑起来,“您看这样可以吗?稍后……”

她的声音稍微低下去,仅郭超仁三人能听清,说的也正是郭超仁本来准备提出的请求:穿上潜水服,到水下去参观题刻。

之所以有“无压容器”方案及参观廊道,为的就是方便一般观众,在不穿潜水服的情况下,进入到江底,近距离参观水下题刻——这也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独有的特色。

但实际上,对于极少数有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可以在经过审批之后,零距离接触水下题刻,去听听历史的回声,感受白鹤梁的沧桑历史。

和童婳、郭超仁不同,任燃对题刻本身的兴趣不大,但却对参观廊道中的各个器械钻研起来。不过,当他看到一处石鱼,是两只亲\/嘴鱼之后,便饶有兴致地照了一张。

参观结束后,在戈老师的带领下,一干观众通过另一条154米长的水平交通廊道,和90米长的自动扶梯,重新返回地面。

脚刚落地,每个人都颇为感叹:地面和水下,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

也有人意犹未尽,问起戈老师:“老师,我们还能再下去一次吗?”

“当然可以啊,”戈老师笑眯眯,“只要是在下午五点前,都可以的哦,只要跟着任意一位讲解员,就可以了。”

郭超仁三人对视一番,都轻轻摇摇头,他们倒没必要再下去一次了。等到观众散去,他们调整好状态,童婳、郭超仁、威廉森都可以申请亲自潜水,零距离观察题刻。

至于任燃……

任燃心想,他可以趴观察窗外,看他们仨潜水。

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