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39章 鱼鳔?大蒜液?冰糖水?

江海潜寻 第39章 鱼鳔?大蒜液?冰糖水?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闹了这一波,有人惭愧,有人惊愕,但也有人置身事外。

任燃饶有兴致地看童婳发飙,热气腾腾地输出价值观。毕竟他没对沉船价值做过判断。

饭堂里的气氛有些凝滞,王逸少弄明白前因后果,自己也有些赧然。他们竟然不如一个新闻人来得客观。

童婳疯狂输出后,坐回座位,一勺一勺地喝剩下的黑米粥,只是每一勺都没几颗米。王逸少便坐到先前程致君那个位置,微笑着看她。

童婳脸上腾地烧红一片,嗫嚅道:“对不起,王队,我失态了。我心情不好。”

“不,你这是旁观者清,你说得很好。这事儿怪我。老实说,其实我也有些功利心的,我这想法也影响了大家。”

王逸少句句肺腑之言,看向童婳的眼神也很真诚。他大概能猜到,童婳和男友闹矛盾心情不好,这才想找个情绪的泄口。可这没关系,她说得有道理。

童婳微微一讶,王队长也太大度了。童婳数着米粒吃,脑里飞快运转,忽然灵机一动:“王队,我想到一个点子。您要是不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王逸少笑眯眯地吃面,“你说就好。”

“我记得,金箔贴金工艺,会使用特制的胶水。唐宋古法用鱼鳔胶水,关中一带用构树津液,还有很多地方,还使用豆浆黏液、大蒜液。”

“对,”王逸少补充道,“冰糖水也可以。”

“那么,这只金箔贴金碗,是用的什么胶水呢?”

“这个,还没有做分析。”

“我觉得可以做一下分析,这也算是一项考古成果。”

一听这话,大伙儿都有了劲,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童婳脸上恢复了往日神采:“在唐代,金箔贴金工艺已经广为使用了,到了两宋时期,因为黄金比较竭乏,一度下过销金禁令,宋仁宗就严令禁止,用金箔来装饰佛像。到了元明清三朝,金箔贴金工艺,也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所以,金箔贴金碗是不多见的。我分析得对吗?”

虽是问句,但她自信满满,王逸少颔首:“可以这么说,《天工开物》里就有介绍,‘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

“一个银胎的碗,上面贴了金,在河底埋了好几百年,还能做到光亮如新,大家就不好奇,它到底用了什么胶水吗?”童婳被自己的思路振奋了,“我这两天又查了下资料,古人喜欢在布上用大蒜液,那么器皿呢?用什么胶水,才能让金箔贴合得那么好?”

一语惊醒梦中人,王逸少怔住了。

贴金箔的胶是有机物质,以前大家并没关注过金箔胶的成分。倘若在这上面做文章,不失为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很多课题,往往就是从微观出发,迈向更深更远。

任燃、郭超仁都目光灼灼地盯住童婳,看得她心里发毛。王逸少没表态,他两人神色又怪异,莫不是她说得不对?

童婳摸了摸发烫的脸:“好吧,我说得不好,见谅见谅。”也是,大家都是一线考古人员,她一个外行在这指手画脚,传出去都让人笑话。

看她生出了误会,郭超仁忙解释:“不是,你说得很好,对吧,师父?”

王逸少点点头:“真的是旁观者清,我们还真没想过这个切入口,完全可以做一个金箔贴金胶水的研究嘛!”

“和外省的研究所合作,多找几个样本,”郭超仁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说,“弄清胶水的成分,说不定能从中窥见社会生活的一角。”

隔壁桌的耿岳也搭了话:“文物修复讲究一个‘修旧如旧’,弄清楚胶水成分,应该也对文物修复有帮助吧?”

“没错,是这样。”王逸少看看耿岳,又看看童婳,“小童啊,谢谢你提供的思路啊!”

童婳被夸得不好意思:“王队,您不怪我扰了大家吃饭的兴致就好。”

大伙儿异口同声:“没有,没有。”

这事就算翻篇了。童婳走出饭堂时,心情也愉悦了几分,看见程致君还在甲板上吹风,心里也软了几分。

“你不冷啊?”心里软,声音也软。

程致君听得心里一动,却不动声色,淡淡道:“冷啊,但心更冷。除非你抱一个。”

童婳觉得好笑,近前一步:“我今天乱发脾气,我道歉。不过,你反省过你的错吗?”

“反省了。不该把她弄进报社。”

“唔,展开说说。”

“我洗稿肯定不对,但她也是利用这件事,来要挟我帮她进报社。我不应该答应她,让她奸计得逞。”

“倒也说不上是奸计,只能说有些心眼,”童婳脸色一肃,“你别说我小题大做,我是怕你被人拿捏。”

“原来你这是在关心我,”程致君心里一暖,扯过童婳搂进怀里,“我知道,我错了,你原谅我!要不,我回头找个理由把她撵走?”

“不要公私不分。再说了,她的稿子确实不错,你要唯才是用啊。”

“好,好,听你的。”程致君把童婳搂得更紧。

甲板上空无一人,队员们一见这搂抱的一对,都自动远离,不便搅扰。

只有王逸少、郭超仁站在不远处,小声论议道:“和好了就好。”

王逸少拍拍郭超仁的肩膀:“那事儿就别跟童婳说了,她要知道了,会后悔今天发这顿火。”

郭超仁咬咬唇,片刻后才点头:“我守口如瓶。”

其实,考古队员们不完全是因为沉船的断代和预期不同,而觉得灰心丧气,更多的原因还是“经费”。

和田野考古相比,水下考古更费事,也更费钱,因此,财政拨给考古所的经费,在审批上会极为严格。

这些年下来,考古队曾发现好几艘不同规格的沉船,但几乎都没进行发掘工作,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文物局觉得“价值不大”,很难向财政要到经费。

对这一艘沉船,队员们寄望颇深,也付出了一些“沉没成本”,自然是希望善始善终。然而,从已有的证据来看,沉船大概率不是元代的。

马上就要全面布设探方了,在这个节骨眼上,如果得不到文物局的支持,该如何是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