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61章 (番外3)元青花罐里的爱情传奇

江海潜寻 第61章 (番外3)元青花罐里的爱情传奇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上一期,小编为读者朋友们介绍了“元青花八大罐”中的四件罐子,它们都与历史典故有关。

这一期,小编将继续介绍“元青花八大罐”里另外四件罐子,它们都演绎着动人的爱情传奇。

第一件,是收藏于日本万野美术馆的“元青花百花亭图罐”,取材于元人爱情传奇《逞风流王焕百花亭》。

话说,过去有一位名为王焕的书生,文采风流,意态潇洒,朋友圈子里都称他作“风流王焕”。

那一年,清明时节百花齐放,王焕前往百花亭游春,途中邂逅名妓贺怜怜。两人一见钟情,日夜相思,苦于相守之机。后来,二人得到了卖查梨条王小二的帮助,顺利地走到了一起。

二人相恋相守,不觉间就过去了半年之久。岂知,忽有一日风波骤起,将军高邈看上了贺怜怜,便用武力赶走了王焕。高邈逼迫贺怜怜嫁给他,并移住于承天寺。

百般无奈之下,贺怜怜只能再次请王小二帮忙,为她和王焕传情达意。王焕心知贺怜怜对他的感情始终如一,便乔装打扮,扮作卖查梨条的小贩,一路上叫卖吆喝,到寺里与贺怜怜相会。

二人也想到了对付高邈的办法:贺怜怜用变卖首饰资助王焕,让他弃笔从戎,去西延边关从军立功。

原来,高邈平时嚣张跋扈,少不得做些违法之事。王焕一旦有了军功,便能凭他之力揭发高邈。

投笔从戎够,王焕果然没辜负贺怜怜的期望,后来凭借军功升为西凉节度,举告高邈恶行,并夺回爱人贺怜怜。

【爱情的魔力真伟大,一介弱质书生,竟能为了夺回恋人,而投效沙场,成为一个受人瞻仰的大英雄。最终,王焕事业爱情双丰收,人月两团圆。

——编者按】

第二件,是收藏于某位亚洲私人藏家的“元青花西厢记焚香图罐”,取材于元人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编者也不再赘述。在故事里,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细节,比如“焚香拜月”这一幕。

在古代中国,焚香拜月,是中秋佳节的一大习俗。在红娘的安排下,崔莺莺于月夜操琴焚香。原文中写到,“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见那九曲桥梁红栏曲,在那湖心亭旁侧绿纱窗。那小姐是,她身靠栏杆观水面,见那池中戏水有两鸳鸯。红娘是,推动绿纱窗,香几摆中央,炉内焚了香,瑶琴脱了囊,莺莺坐下按宫商……”

在青花罐上,非常传神地还原了曲中的意境。雕栏、假山、花树、月色无不是风雅之物。在画面的正中,设着香几,香几之上置着香炉,其上云烟氤氲,一旁崔莺莺正躬身祭拜……

可以想象的是,这一厢,崔莺莺月夜焚香,隔墙操琴,而在隔壁,张生也在附耳聆听,准备以琴音相和。

小编认为,在画面上张生并未露面,反而是很高明的处理办法,能够引发一些艺术遐思。这和“深山藏古寺”的构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如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所说,在阅读《西厢记》时,宜扫地读之,不存一点尘于胸中。崔莺莺焚香拜月的情节,确能表现《西厢记》中的最纯粹真挚的感情。

——编者按】

第三件,是收藏于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的“元青花昭君出塞图罐”。

“昭君出塞”是文人、画家笔下常写常新的题材。很多人的看法都不尽相同,有崇敬,有惋叹,也有怜悯。那么,这个青花罐的制作者,想表达什么呢?

在青花罐的中心位置,王昭君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着高髻,作汉装女子打扮,神情难辨悲喜。在她身前身后,是两名随行的胡服女子。其他人物,有的头顶貂冠,髡发着胡服;有的头戴毡笠,身穿汉装。这些人,或骑在马上,或摇鞭缓行。观其形容与身份,应当是送亲的汉朝官员和迎亲的匈奴使节。

由此看来,青花罐所描述的景象,是“昭君出塞”旅途中的一个场景。

在画面中,还有山石、苍松、翠柳、修竹、芭蕉等纹饰作为衬托,显得整幅画面布局开阔,疏密有致。

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几乎没有出现沙漠中的意象,所以小编认为,图画中所绘应该是在昭君尚未入塞的情形。

【严格来说,胡汉和亲,王昭君下嫁呼韩邪单于一事,只关乎政治,与爱情无关,但小编更愿意相信,昭君出塞之后,凭借她的美丽与智慧,也曾赢得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否则,“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她这一生该是多么寂寞啊!

——编者按】

第四件,是收藏于台湾着名收藏家王定乾先生的“元青花锦香亭图罐”,取材于元代剧作家王仲文的《孟月梅写恨锦香亭》。

话说,唐玄宗时期有一才子名唤陈圭。某一日,陈圭在孟家花园偶遇孟月梅。这对才子佳人,对彼此一见钟情,很快私定终身。此事为孟父所知,遂横加阻拦。

孟父要求陈圭必须高中进士,才能迎娶孟月梅。陈圭依言奔赴考场。

得中进士后,陈圭因触怒安禄山,而被贬为陕西石泉堡司户。在赴任途中,陈圭偶遇雷万春,雷万春认为陈圭是值得托付之人,便把侄女许配给陈圭。

不久后,安禄山反唐,孟月梅全家都陷于敌手。孟月梅和看守的卫士及其女儿碧秋,一起想办法逃了出去。孰料,在途中,孟月梅与碧秋走散,彼此都很仓皇。

安史之乱平定后,为了巴结陈圭,孟父偶遇碧秋,故意将之冒认为月梅送往陈圭处完婚。

而真正的孟月梅,则为乱兵所掳后来被卖入郭子仪宅中,成了一名歌妓。

得知孟月梅的遭遇,郭子仪便将她归还陈圭。此时,陈圭调任到四川,设宴邀碧秋、孟月梅相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陈圭不胜感慨,与孟月梅再续前缘。

这一只“元青花锦香亭图罐”,造型端庄、形制规整,青花采用了进口钴料,色泽十分浓艳。在青花罐的口沿上,有一圈江牙纹,肩部则饰以缠枝牡丹纹、变体仰莲纹。到青花罐的腹部,是画面的中心,以山石、亭台、花草树木纹饰为衬托,烘托出锦香亭人物故事。

【家国离乱之时,人生难如初见。很多感情跌进尘埃里,再难有重拾旧欢的一日。还好,苍天有情,人间有爱,不至让有情人天各一方。初见之欢固然可喜,而重逢之喜更让人镂骨铭心。

——编者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