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江海潜寻 > 第84章 (番外4)中国的“亚特兰蒂斯”

江海潜寻 第84章 (番外4)中国的“亚特兰蒂斯”

作者:灵犀无翼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3:17 来源:小说旗

欢迎回到《超仁水下课堂》第四十一期。

宝子们,在第四十期的微课里,超仁跟大家回顾了“元青花独孤信侧帽风流人物罐”的发现和修复经历。

这之后,超仁出国学习,现在正在风光秀美的卢塞恩,参加一个水下村落的考古活动。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千岛湖的水下考古故事。这期咱们就来讲讲狮城、贺城的故事吧。

先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时间回到2012年4月,中央电视台对千岛湖的水下考古进程进行了直播,整个杭州都为之沸腾。

在很早之前,千岛湖就被评为4A旅游景点,所以它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可是,在央视直播之前,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千岛湖底,竟然还藏着两座千年古城,我们把它们叫做贺城、狮城。

根据史料记载,狮城、贺城始建于汉唐年间,后来保持着明清原貌。贺城,也称作淳安古城。

时间再回溯到1959年。

当时,为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用电需求,修建完毕的新安江水库,开始截流蓄水,百姓需要及时搬迁。29万村民因此而迁居异乡,得到妥善安置。

蓄水结束之后,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以及狮城、贺城两座古城,都沉入了千岛湖底。

遗憾的是,由于文物保护认知不够,贺城的保存状况不佳,但由于狮城距离水库很远,村民又迅速迁离,所以狮城保存比较完整。

现在,宝子们看见的这几张牌坊、雕刻,都来自于狮城。有没有觉得,精美绝伦、古意盎然呢?

时间往后推移,来到2001年。

近年来,因为文物保护意识的提高,考古学者们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让水下古城“重见天日”。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自一家北京潜水俱乐部的潜水员。在当地旅游部门的邀请下,几位潜水员尝试对狮城展开水下调查。

因为是第一次下水,所以他们已经做好了“空手而归”的心理准备。没想到,这次竟然迎来了“开门红”。

潜水员们第一次下水,就探到了城墙,捡回了刻着“民国二十三年”“县长张宝琛”字样的砖块。

除了砖块之外,他们还发现,狮城的建筑保存状况非常好,与图片资料上的显示别无二致。那些琼楼玉宇、雕栏玉琢、大气的民宅,都一如当年!

更令人欣喜的是,狮城西面的拱形门,竟然还可以任意开关。在水下环境中,看起来像是一扇时空之门。

推开城门之时,潜水员们还能看到门上的铆钉和铁环,还有镌刻着“光绪十五年制”字样的瓦片。

在接下来的几次潜水活动中,潜水员们利用GpS定位、声呐等手段,把状元台、新安会馆、方氏宗祠等以前的重点建筑一一定位。

从此往后,当地政府加大了经费投入,对水下古城进行多次探摸。

现在,宝子们请跟超仁一起,从狮城城门开始往里看啊!

狮城共有五座城门,分别是东门、南门、小西门、大西门、北门,每座城门上都修筑了城楼。城楼顶部又盖着大大的石板,四面砌着砖,两侧开着拱门。

总的来说,城墙保存状况还不错。

推开城门,来到城内,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当时主要的街道: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横街……

现在,我们可以看见,在古城之中,到处是修建于明清时代的石质建筑,气派而又精美。街道布局规整,孔庙、书院、民居、牌坊都彰显着城市的繁华。

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狮城当中,牌坊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竟有265座之多。

到了2005年,关于千岛湖水下考古的重大发现,让当地文旅局为之一振。

现在,宝子们可以在图片里,看到一些集镇的形象。这些图片,并非来自狮城。

原来,当时被淹没在千岛湖底的,不只是狮城、贺城这两座千年古城,还有威坪、港口、茶园这三个大型古集镇。

好家伙!如果把古集镇和古城连起来看,这不活脱脱一个完整而又神秘的古建筑群吗?

前几年,有几位潜水爱好者,又在千岛湖下40米左右的深水区,发现了石峡书院,还拍摄了一些视频资料。

在古希腊学者柏拉图的《克里特阿斯》《提迈奥斯》两本对话录中,曾有一个说法:“在梭伦九千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

海格力斯之柱,就是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亚特兰蒂斯”,则是在古老传说中的曾有过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

传说中,亚特兰蒂斯被一场史前大洪水埋葬,淹没在了大西洋海底。

古人曾经感慨,沧海桑田,总以为时间要够长,够久,才能让这个世界发生改变。就像,曾经的亚特兰蒂斯一样。

但现在,生活在淳安的百姓们,只用了几十年时间,也看到了“沧海桑田”的另一种可能性。

也许,很多人会因为狮城、贺城的沉没,而感觉遗憾。毕竟,在越来越重视文旅产业和文物保护的当下,宏伟气魄的明清古城,完全可以被打造成热门的旅游景点。

超仁个人倒不这么觉得,且不说“文物保护与生产发展的矛盾”,咱们不妨想一想,现在宝子们去打卡的古城,保护情况又如何?绝大多数不尽如人意。

还是古人说得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许对于古城来说,它们消失在了人世间,也许是祸;但换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福?

因为沉没水底,隔绝了空气,古城没有再遭受风暴的凌虐、烈日的暴晒,也远离了人类的搅扰。

再加上,沉入水底之后,诸如水流、泥沙等自然力,对它的改变也慢了下来。

如此这般,今天我们看见的古城,仍然保留着1959年的面貌,如同吃了防腐剂。

时间就此封存,像一枚被瞬间凝固的琥珀,也像一颗富含历史信息的时光胶囊。也许,十年、百年、千年之后,水下古城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

到了那个时候,说不定,科考人员已经设计出了可供人们在水下行走的安全隧道?

隔着特制玻璃,沉潜于水底世界,饱览明清古城的恢宏与壮丽,这也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超仁水下课堂》第四十一期,卢塞恩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