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甄嬛传之安陵容回归 > 番外篇:卫氏(五)

甄嬛传之安陵容回归 番外篇:卫氏(五)

作者:爱吃桔酱的莫若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5:54:32 来源:小说旗

孝贤皇后丧期已过,但立后的人选却迟迟没有定下来,和贵妃和景贵妃的家世分别是一武一文,且都在从二品。

景贵妃虽然儿女双全,但佟佳氏,在清朝建立以来,一共出过两任皇后,分别是顺治爷的皇后,康熙爷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以及康熙爷的第三任皇后,同时也是先帝的养母,孝懿仁皇后。

而钮祜禄氏,所出的那任皇后,是圣祖康熙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可却一生无子。

因此,后宫众人的心思,比较偏向景贵妃,但前朝却比较偏向佟佳氏。

可偏偏这两人,都不是皇上心中最佳的立后人选,他心中真正喜爱,希望她能成为自己妻子的,是令妃魏佳氏。

皇后这个位置,需要帮皇帝管理好后宫,然而,令妃魏佳氏,性子活泼,与后宫近一半的人关系都极好,另一半纯粹是没事找事。

一天天就拿着令妃的出身说事,偏偏自己还样样比不过人家。

就这么一直拖了大半年,令妃诞下皇十四子,取名永璐。

过了大约八个月后,令妃再次有孕,这次,皇上终于排除万难,立令妃为后。成为大清朝第二个汉人皇后。

丰后大典非同凡响,哪怕皇上再不高兴,也得让令妃的母亲和弟弟来帮衬。

令妃母亲在来的路上,就从家门口一直喊到京城,说自己的女儿当上了皇后,令妃的弟弟佐禄也向他的那些狐朋狗友吹嘘自己姐姐是大清的皇后。

但要是对方要求办点事的话,那这母子二人便会打哈哈,毕竟皇上看的严,他们也就只能嘴上高兴高兴,但实际上是拿不出一点好东西。

令妃的家乡,无一不说,这卫家生了一个好女儿。

从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宫女,入宫七年,便坐到了皇后的位置,成为一代传奇。

因令妃的封后大典,当时正值九月,天气炎热,所以朝服以青绒为主,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

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 ,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而参加封后大典的后妃们,朝冠后部的垂珠形式之一,即垂珍珠五串,称五行;以青金石等玉石作为分节点,将珍珠分为上下两段,称二就,合称五行二就。

后妃朝冠形制中最高等级的标志之一,仅皇后或皇太后可享用,皇后以下的皇贵妃或皇子福晋的朝冠则只能享用三行二就。

封后大典十分复杂,在皇帝册立皇后的制文下来后,礼部尚书会立即赴内阁承制,并选择吉日,遍告诸司作各项准备。

接着,礼部和工部会同制册宝,送内阁镌制册文、宝文。届时,礼部奏请,命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分充册立正副使。册立前一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皇帝或遣官或亲自到奉先殿行礼,告以册立事。

册立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

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

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还有注意方向都是向南,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

届时,礼部官自内阁捧出金册、金宝及宣读册文、宝文,并将它们陈设于亭内。

然后,以礼部官十人为前导,礼部侍郎捧节、銮仪卫抬亭,由中路入太和门,至太和殿阶下。再由内阁、礼部官手捧金册、金宝,由中阶进入殿和门,将节陈设于中案、册设于左案、宝设于右案。设毕退出。

随之,正副册使祗俟于丹墀东、卤薄之南。大学士一人立殿东檐下,西面宣读;其身后之鸿胪寺官举册、宝案;内阁、礼部官分立东西檐下,东西面为身着朝服的王公、百官。

一切准备完成,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礼部尚书、侍郎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同时午门鸣起钟鼓。

皇帝在礼部官之前引和侍卫的扈从下,至太和殿后降,入殿门时,中和韶乐队奏“隆平之章”。入门后,又在礼部官的导引下,至册宝案前阅金册、金宝。

阅毕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下即三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接着,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和口令下,王以下及正副使、文武各官排班立,并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引正副使进东阶,至丹陛北面立。随之,鸣赞官赞“有制正副使跪”,宣制官进至殿中门之左,宣制曰:“乾隆十七年九月,钦奉皇太后懿旨,册立令妃魏佳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礼。”

宣毕,大学士进殿左门,至中案捧节由中门出,至丹陛,将节授于正使。正使受节后与副使起立。内阁、礼部官同时进殿左右门,举册、宝案出中门。

正使节前行,副使随行,以次降中阶。内阁、礼部官将册、宝设于龙亭内,由銮仪卫抬行,自太和门出。皇帝赐王公、大臣茶。饮茶毕,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队奏“显平之章”。于是,皇帝起座还宫,乐止,王公、百官俱退。

册立的当日,内銮仪卫还要将仪驾、卤薄陈设于皇后宫阶下及宫门外,内监设丹陛乐队于宫门内,设节案于宫内正中,宫内南为香案,设册、宝案于东、西各一,设皇后拜位于香案前,北向;拜位左右有女官四人,东案之南有宣读女官二人,宫殿监率内銮仪校预候于景运门。

正副册使既承命出,由协和门中门至景运门外,由正使节授予内监,内銮仪校接抬册、宝亭至皇后宫门外。之后,内监以次手捧节、册、宝由中门入宫。这时,丹陛乐队奏乐。皇后着礼服出内宫,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迎于宫门内道右,候其过后,随行入宫。

入宫后,内监将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陈放毕退出,乐止。

接着,引礼女官引皇后在拜位北面立,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引礼女官奏“跪”﹐皇后跪,赞“宣册”,宣读女官就案,宣读册文,宣毕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赞“受册”,女官以册文奉送皇后,皇后转授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陈放于西案。

其次是宣宝文,受宝文仪式与此相同。

陈放完毕,引礼女官奏“兴”,皇后起。乐队随即奏乐,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礼毕,退到东面立,乐止。

内监紧接着进至中案,捧节出,皇后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目送于宫内道右。内监捧节过后乐止,皇后还宫。内监将节捧至景运门,授予正使,正使持节同副使到后左门复命。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第二天,皇帝在王公和文武大臣的陪同之下,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御太和殿。诸王、文武百官各上表行庆贺礼,皇帝颁诏宣示天下。

同日,皇后也要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再至皇帝前行礼。

之后,贵妃率领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至皇后宫内行礼。贵人及皇子、皇孙也要分别到皇后宫内行礼。

和贵妃和景贵妃分开,一个带领西六宫,一个带领东六宫。一个带文官的命妇,一个带武官的命妇。

不仅如此,皇上还给卫嬿婉补了一场大婚。

龙凤花烛、撒帐、椒房、生饺子、交杯酒全安排上了。

不管是民间还是皇室,汉族还是满族,凡是结婚的步骤,全用在了这场大婚上,起初,卫嬿婉还担心过于奢靡,会引起朝臣不满。

可皇上让卫嬿婉放心,如今,大清国力昌盛,而这些银钱,是打孝贤皇后过世,便开始筹备。攒了整整四年,如今全用上了。

尽管如此,但有些大臣们心中还是不满,毕竟卫嬿婉是宫女出身,一个奴才居然成了大清的国母,这实在是难以让人接受。

在后宫中,以恪嫔和颖嫔为首的一些蒙古嫔妃,外带上一些满族和汉族的部分嫔妃,都看不起这个宫女上位的人。

恪嫔在请安时便一直没给对方好脸色,颖嫔更是直接开口说自己看不起她。

“放肆。”卫嬿婉没了平日温婉的样子,高高坐于上首,看着下面的一众嫔妃:“我是奉天地祖宗之命,从大清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

恪嫔和颖嫔皆是一愣,二人对视一眼,只得不甘心的坐下。

皇上几乎独宠卫嬿婉,卫嬿婉不久后生下九公主璟妧(二者同字不同音)。

皇帝大喜,当即就封九公主为固伦和恪公主,但因七公主出生时,卫嬿婉是妃子,因此,按照规矩,七公主算是庶出,可皇帝依旧将七公主封为固伦和静公主,让自己和卫嬿婉的两个女儿,全都是嫡公主的名头。

生下九公主不到一年,卫嬿婉再次有孕。

世人都称赞帝后情深,而一些不服的嫔妃,便跑到太后安陵容跟前,想让安陵容劝皇上雨露均沾。

结果被安陵容全给打发了,不过,身为皇帝,也确实应该要雨露均沾,安陵容还是象征性的,说了儿子几句。

毕竟是自己亲娘说的,皇上也听,于是就变成了每天,每顿饭都和皇后卫嬿婉一起吃,晚上呢,就按照位分,和侍寝次数最少的,随便翻了个牌子。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但凡不服卫嬿婉的嫔妃,皇上一律不翻。

林妃林宛茵很有眼力见,她当时本来就常去太后那里走动,一看到太后和皇上对卫嬿婉的态度,就非常利索的和卫嬿婉交好。

再加上林妃是太后的远亲,有太后这个靠山,再加上与卫嬿婉交好,一下子让林妃成为宫中第二受宠的人。连带自己所出的九阿哥,也得到了皇上的青睐。

皇上如此明显的偏爱,却仍旧有找死的人往上凑。

颖嫔不服卫嬿婉,起初,卫嬿婉是想罚她,可颖嫔却称:“我身后是蒙古四十九部,皇上礼重蒙古,你岂敢动我?”

卫嬿婉虽然懂些诗书,但对于蒙古那边部落情况,和政治都不是很了解,也生怕因为自己处置了颖嫔后,会给皇上带来不好的麻烦,就只是罚了颖嫔的俸禄。

颖嫔近一年没有被翻牌子,不仅是她,其他与卫嬿婉不交好的人也都没有被翻牌子,有些撑不住的,已经向卫嬿婉服软,当天晚上就被翻了牌子。

颖嫔直接来到养心殿求见皇上:“皇上,请恕臣妾胆大直言,嫔妃们有些不敬皇后娘娘,确实行为失当,但那都是因为感到心中不平,更是因皇上独宠皇后,无法雨露均沾而对皇后心有不甘。”

“放肆!”皇上直接不客气的,一巴掌就打上去,给旁边的卫嬿婉都吓了一跳,赶紧摸摸肚子,生怕吓到肚子里的孩子。

颖嫔赶紧跪下,可却依旧不卑不亢:“臣妾不得不说出心里话,反正隐瞒皇上是错,直言犯上也是错,那就请皇上任意责罚便是。”

“好,那朕就答应你。”随后直接吩咐:“李玉,颖嫔大不敬,褫夺封号降为答应,怎么称呼都行,只要别和林妃冲了就好。”

“是。”

颖嫔有些不可置信的抬头:“皇上,您如此为情乱智,会伤了蒙古四十九部的心,会让咱们怀疑,一直仰赖的天子,是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好好好。”皇上都给气笑了,直接拉着卫嬿婉进了养心殿,当天下午,皇上就下令,派兵攻打蒙古四十九部,但注意这个四十九部,是蒙古第四十九部,也就是颖嫔的母家巴林部。不是看不起皇后吗?那就让整个巴林部全部世代为奴。

皇上又下令,将巴林湄若关到一个偏僻的宫殿,禁足起来,什么时候想通了,就什么时候放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