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拢山记事 > 第191章 云山寺

天拢山记事 第191章 云山寺

作者:云水山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6:16 来源:小说旗

意宸国,是一个佛教大国,佛教是意宸国的国教。在这个国家,寺院占满了名山大川。

在这个国家,当僧人是不容易的。除了家世,还需要学识。也有很穷人吃不起饭,把孩子送进寺院的。但这样的小沙弥,一般都在寺院里干杂活。从小到老,但对于百姓来说,能吃饭就行了。干活,本来就是苦命家的孩子。

很多王公贵族都出家,或出过家。尤其皇帝,在当太子时,都必须出家三年,学习佛法。学满之后,还得十大寺的住持对其进行考核,考核过后,才能还俗回宫,才有资格当皇帝。否则不仅会被留一年,皇宫还会送来另一个皇子学习。而给太子的也只有一年的机会,这一年都没有考核过,就只能把皇位拱手相让。

而,出家人也有世袭的,都是原本的高僧的亲属中有慧根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挑选到本家的寺院,进行长达十多年的修行,以继承寺主或执事位。

久而久之,意宸国里的很多寺院就变了味道,很多地方都不是供人修行了。更多的是积聚世家子弟,进来的人都是冲着积累人脉而来。

修行的寺院也有,大的寺院是皇家直属的几个,有皇帝监督,也变质不到哪里去。还有就是一些偏僻的地方,还留存的有一些赤诚之人。

建立意宸国的皇帝,本意其实很好。希望全国普及佛教的修持,让民众的心变得慈悲,少一些戾气。尤其丢到长久以来的抢、杀行为,让百姓的心变得柔软。

避免别的国家一提到意宸国,就是野蛮人,或者暴徒。意宸国的历代皇帝做了很大的努力,才从别国,一代又一代的请了许多大修行人建寺开宗。

再加当年意宸国确实孤魂遍野,四处为非作歹。大修行们来了之后,能被超度的都超度了,不能超度的都打散了。这样才还了意宸国的清平。

否则,意宸国不需要这些民众,单是那些飘,都能让这个国家毁灭。也是这样,民众也如皇帝一般,开始信仰佛法。

经过了十来代,意宸国内的佛法也慢慢的变了,曾经所有人都可以剃度。每个人都可以当寺主或执事,只要修行达到了圣果。如今,不是本土的世袭,就是王公贵族当家。穷人想在寺院里有作为,能够学到修行的窍诀,已经是天方夜谭。

不仅和开国的皇帝初心违背,也和当年来到这里的大修行的意愿相左。也许,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脱,盛极必衰。佛教,也是一样。

佛教在意宸国开始变的时候,就有一些真正修行的人离开了意宸国。皇帝见状,就下令不准修行人离开。是以,许多修行人选择了去一些偏远的地方,建造寺院。哪怕日子清苦一些,但能办道,贫苦的日子他们都甘之如饴。

有些有名望的修行人,被留在了各大寺,只是话语权不多。他们就关起门来,自我修行,不再对外普度众生。那些来的人,都是想要权利的,他们被这些人包围,根本走不到民间去。

白云寺的住持就是当年离开各大寺的大修行,他翻山越岭,到了一座山清水秀的山里,修了一座小寺院。规模没有都城的三分之一大,他自己甚至要挖野菜充饥。

后来,有人因为各种灾难,逃在了这里,看见有寺院。对于民间信仰的百姓来说,便是皈依。于是就在山下居住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村庄。

有些村民或他们的孩子,有想出家的志向。也就在白云寺住持座下剃度,他们很敬仰自己的师父。知道这位法师不会以身份而抉择弟子,并且对弟子一视同仁。包括一些想修法的村民,都可以随时求教。

所以白云寺直到如今,都还颇有开国时期的遗风。村民们感念住持的慈悲,都挑米面蔬果来供养。但住持只要了他们的种子,带领着自己的弟子种田种菜种果树。

除了寺院的口粮,一半拿去布施给了贫困的地方,一半在居士的商铺里寄卖。农禅并重、自养的风气,也很好的保留了下来。

白云寺不看身份,只见诚心。来到寺院的人,就要抛弃曾经的身份,随着大众一起劳作,一起修行,一起上课。有修行的人,才能做白云寺的住持和执事。

传到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法名惠果,原是镇上的小乞儿。为了照顾自己的老乞丐,他从镇上一步一拜的到了白云寺。祈求住持能慈悲,治好老乞丐。

住持被他的孝心所感,真的随他去治疗了老乞丐。本来药石无医的老乞丐,被住持的神通给治好后。和小乞丐一起,去了白云寺常住。

小乞丐越来越对佛法感兴趣,也有悟性。于是拜了住持为师,取名惠果。而老乞丐,在白云寺当了常住居士。慧根没有那么好,但学的很精进。只是没两年,老乞丐还是迎来了无常。

不过老乞丐说,自己一生飘零,临终之前在白云寺做了几年居士,是自己最幸福的时光。他很感激住持,也很感谢惠果。嘱咐还是小沙弥的惠果,一定要好好修行,要做一个像住持一般的法师。

惠果送走了老乞丐后,果然愈发的奋发向上。没出三年,就凭自己的额能力当上执事。住持观察自己的小徒弟,心性不错,修行也用功。就开始着重的培养他,惠果的另三位师兄见状,也为师弟高兴。

也告诫自己好好修持,以后能帮助自己的师弟。也能真的帮助所有的众生,尤其那些孤魂。

白云寺下边的村庄叫白云村,以寺名为村名。有婴儿诞生,他们会请法师赐福。有人死了,也会请山上的师父超度。每次都随力供养,这是白云寺规定的。

村民们都很喜欢他们家乡的师父,尤其是出去过的人,都会回到自己的村子。白云寺的师父没有出去过,如果要出这个镇,必须要达到圣境,否则寺院都不会让僧人离开。

住持这样的规定,也是怕修行薄弱的人,出去看了花花世界后,学到一些陋习。对修行不利的事,白云寺都扼杀在摇篮里。

久而久之,白云寺在周围有了些名气。想真心修行的,都慕名而来。但更多的是别的寺院的讥笑,笑他们清高,穷酸。笑他们自甘堕落,和一群贱命打成一片,有损身份。

但白云寺,在穷苦百姓心中,确是圣地一般的存在。哪怕寺院再小,哪怕师父们还穿打补丁的僧衣,在百姓的心中,他们如佛菩萨的庄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