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拢山记事 > 第72章 十年,乱

天拢山记事 第72章 十年,乱

作者:云水山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6:16 来源:小说旗

自从季大姐的事情后,季老婆子的身体就变差了。幸而有银子了,季家也请大夫,给她吃药。可季老婆子不想治病了,她说这是她闺女的买命钱。

季老头似乎一如既往,只是笑容里都带着悲伤。他悄悄的找来季大姐儿时的衣服,到他爹娘的坟山上,又立了一个衣冠冢,就挨着季老三。

季老二远远的跟在他爹身后,知道他爹的去向就折回了村里。在他三弟走的时候,他就见过他爹扛着锄头,给三弟立了个坟。

很长一段时间,季老二回家也很晚,基本天黑了才回来。他刨完地,就去坟山上坐了很久。而后,又到青山上去,打些柴或捡点野菜。

就这样,十年一晃而过。

这十年间,季二丫和季三丫都陆续的嫁人了。因为家境好些的原因,都嫁到了镇上去。

季大丫早就随着朱大郎他们举家去了镇上,这十来年间,季大丫生了三儿一女,是把朱家高兴坏了。如今在朱家过得很滋润,丈夫摆了个肉摊子,公爹偶尔还会去山里抓大东西。

只是后来有次受了伤,他们就不准他上山了。于是,就和自己媳妇儿一起帮着带孙子孙女。

季家最终都去了大河镇,还连带着易家一起。易老头是舍不得季回,坚决不是舍不得季老头这个朋友。

两家互相帮忙,在大河镇终于立足。比如,易老头开了个私塾。易家三个小子都当了夫子,如今是季全季福的先生。最小的那个却爱舞刀弄棒的,和季回最是要好。

季二丫和季三丫都是嫁的军户,意味着以后生的儿子也是军户。好在,她们丈夫都是什长,还都是发小。家境在大河镇也算中等,比大丫那会儿的条件好很多。

如今都在镇上,三个丫头偶尔也能回家看看。季老二如今帮着大女婿收货,老二家的主要照顾季老婆子。而季老头则被易老头喊过去,当了私塾的门房大爷。

也是因为看到季老头这些年始终不开怀,易老头就塞了一个工作给他担着。他没事的时候,还在私塾的后院种菜。易家人偶尔也会加入其中。

季三丫的丈夫给季回和易小四找了个武师父,战场上退下来的。骑马射箭大刀都很不错,两小的一下学就往武师父家跑。

易老头见着小孙子学到了些真本事也很开心,让几个大的都跟着学学。那武师父表示他一个人教不了,推荐了他的几个同僚。于是,如今是各有师承!

易家小伙子也没有排斥,毕竟这几年一直都跟着季老头练拳脚。从都城到边城,他们已经明白了武力的重要性。

正因几个孩子都不娇气,才能活着到边城,也才能在大雁村这些年。如今的生活已经是很安稳、满足了。

在大河镇这五年生活,似乎把罩在季家头上的乌云拨开了些。季老婆子在这些年的精心调养中,身体也逐渐好起来。

看着全家为了她一个人,放弃在村里的土地,到了大河镇。这些年又花了这么多钱在她身上,无比的心疼。她一再说把钱留给季老二他们,自己已经老了。

季老婆子身体好了后,又闲不住了,在大河镇四处逛。后来回家说要拉着老二家的开个面铺,家里的人都支持。有事做,比闲着胡思乱想的好。

于是大河镇出现了一家很好吃的面铺,就在菜市场附近。肉是从大女婿那边进的,面粉就在离菜场不远的铺子上买。二女婿、三女婿也会带着自己的弟兄来照顾生意。

每当这时候,季老二家的和季老婆子都会给他们足足的份量。尤其是那些和她家季回、季全那么大一点儿的小兵。

味道好、份量足,价钱也不贵,不仅军户、附近军营的人喜欢来吃,大河镇上的百姓也爱吃。。

就在季家一切都走上正轨不久,也就是三四年的光阴。季家又开始操心季回的婚事了!

季家相中了一家女儿,家境如今不算好,是被流放来的。那家女儿已经十三岁了,姓卢,名巧娘。长得是花容月貌,心地善良。

起因还是季老婆子摔了一跤,这小姑娘把她扶起来结的缘份。卢家以前虽然是当官的,和易老头一样,不迂腐。也许是这些年的光阴,把卢家的傲骨磨下来了。

卢家老爷打听到季回也念过书,是跟着易老头,欣然同意了。于是季回终于定下了这一门亲事。

也像当年的朱大郎一样,季回偶尔也去卢家帮忙种地。卢家说好要留卢巧娘到十五,季家也同意了。

易家的大郎、二郎已经有了孩子。两个人的媳妇,一个是季婆子介绍的,一个是季老头介绍的。

说起来,一个是面铺子的老顾客,家里是卖米面的。亲戚是被贬的官员,这家人姓李。因不想和一大家子都挤在边城,于是来了山清水秀的大河镇。想着离得远了,自然少很多麻烦事。

李家的姑娘长得眉清目秀,很白。在大河镇是数一数二的美,很少出门,有一手好绣技。

另一个是季老头守门,守出来的。还是大郎学生的姑姑,姓米。叫米小西,他爹是个百夫长。在大河镇也是颇有点门面!送孙子读书,完全是为了以后孙子从军有点文化,能更好的晋升。

易老头即使来了有些年头,要说出这么好的亲事,也是不容易。尤其是米家,季家二丫、三丫的女婿是说了好话的。

这年冬天,特别的冷。不怎么下雪的大河镇,竟也飘起了雪。卖炭翁多了起来,还有挑担子卖油的也多了起来。

年一过,大河镇还没什么影响。但军营的人开始往边城去了,季二丫、季三丫的丈夫也随行去了。

在走之前特意来了季家,请岳丈家照看下寡母和自己的妻儿。这一去,也不知道多久回来,季二丫哭着说:“传得急什么都没有准备。”

最后还是季婆子直接去了布庄,买了几件冬衣给两个孙女婿。后来又买了两件一件给大丫家的朱大郎,一件让季回给他师父拿去。让他顺道去卢家看看,季回应了声就匆匆出门了。

季回给自己武师父送棉衣去时,正巧易小四也在。他师父对他俩说:“你们要喊家里的做好准备,看情形应该要征兵了!”

易小四直接回了家,季回顺道去了卢家。卢家说没什么需要帮忙的,但季回还是挑了些柴过去。

回到家和家里说了情况,季家的人都沉默不语。他们没有易家人那么乐观,无可奈何之下,提醒小的都好好把武练扎实。

在边城,不要说当兵的回不回得来!像季老三那种读书人,又有几个出去是安全的呢?

百姓的日子,总都是不好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