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逐龙少年志 > 第345章 穷途末路

逐龙少年志 第345章 穷途末路

作者:关中闲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6:27:59 来源:小说旗

彭越万分忤逆的话一出口,刘邦顿时气炸了。

不过,他还是强压着怒火,回头问藏在堡垒中的汉军:“诸位听到了吗?”

“听到了!”

曹参,杨武厉声大喊。

躲在庸城堡垒的汉军将士厉声大喊。

“朕南下平叛之时,听人说英布是为了给彭越报仇,才要造朕的反,朕以为英布虽然大逆不道,却也还算仁义。”

“因此,朕迟迟不肯与他开战,就是在想如何安抚于他。”

“可是,今日,英布终于将真实面目露了出来。”

众人喊声中,刘邦咬了咬嘴唇,点着头,万分失望地讲了起来。

“对于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朕不忍了。”

“你们能忍吗?!”

情绪激动之下,刘邦厉声喝问。

“不能!”

堡垒中的汉军同时愤怒地大吼。

“那就掩杀出去,用你们手中的矛戈,用枪用剑……”

“告诉堡垒外的英布和他的附逆,这世上还有正义,还有王法!”

说完最后一句,刘邦果断拔出佩剑高声呐喊:“杀啊!”

“杀!”

三万汉军喊声震天,像潮水一般冲出了堡垒。

英布还以为刘邦带着汉军龟缩在堡垒里,就不会主动出击。

没想到刘邦只是问了他两句话后,便突然来了个绝地反击。

“上,给孤上,生擒汉王者赏十万金,封王爵!”

面对汉军的出击,英布马上组织起了反击。

“生擒汉王,赏金封王!杀啊……”

叛军原本在人数上就占优势,在英布的激励下更是凶猛如虎。

等到双方一交战,立刻杀红了眼。

“陛下,汉军真的有把握取胜吗?”

曹参陪着刘邦站在高处,俯视着地面上的搏杀,心中一阵不安。

汉军的士气虽然很足,可是叛军数量实在过于庞大。

万一要是败了,被困在城堡中的刘邦可就危险了。

“世上从来就没有完全有把握的战争。”

“不过,朕信汉军,朕也信叛军,哈哈哈。”

刘邦仰头大笑,脸上激荡起了昔日曾有过的豪迈气概。

其实,刘邦心里还抱了一个不能对曹参和世人说的想法。

那就是他想死在战场上。

太子有商山四皓辅佐,即使再没有大本事,总能将大汉治理好。

因此,刘邦对大汉朝局的稳定已经没有任何可担忧的了。

相反,他对昔日和他一同起事的兄弟们充满了愧疚。

臧荼、韩王信、陈豨、韩信、彭越、卢绾……

这些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总归是走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他们有错吗?自然有。

可是,刘邦自己就没有错吗?

说实话,刘邦可以面对臧荼、韩信等人,却唯独无法面对卢绾。

卢绾和他同时出生,同时长大,同窗同学,又追随他多年。

这样的人也反了……

刘邦实在不想反思自己究竟哪里对不起他,更不想面对卢绾。

如果卢绾真的有错,就让太子收拾他,拿他建功立业吧。

至于刘邦自己,则倦了,累了,不想当坏人了……

“快看,叛军溃散了!”

刘邦正想着心事,曹参忽然指着远处,激动地喊了起来。

“原来是荆楚两国的军队。”战事出现转机自然是好事,刘邦赶忙收敛思绪,顺着曹参所指观瞧了起来:“这两支军队本来就是受英布裹挟而来的,如今见到汉军如此凶猛,溃散也在情理之中。”

“是啊,臣以为陛下之所以相信汉军毕胜,就是相信这两股叛军会在关键时刻溃散而逃。”曹参点点头,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刘邦确实想过荆楚两国的军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溃散,可是,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谁又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呢?只能说上天仍旧眷顾着刘邦,让他又一次在一场不可能取胜的战斗中获胜了。

“传令兵,听朕号令!”

“生擒英布者,赏万金,封侯!”

战场形势一变,刘邦立刻对汉军下达了新的军令。

也许是有心如此,刘邦特意将生擒英布的赏格,比英布不久前宣布的生擒他的赏格整整降了十倍。

“喏!”传令兵匆匆离去。

片刻后,汉军开始大喊:“杀啊,生擒英布,赏金封侯!”

“大王,大势已去,撤,赶紧撤吧!”

城堡外,看到英布还想与汉军作战,几名手下同时拦住了他。

“撤,我等还能撤向哪里?”

“莫不如随孤杀进堡垒生擒了汉王!”

英布浑身是血,却依旧精神抖擞,杀气腾腾。

“如今汉军气势正盛,生擒汉王已经不可能了。”

“大王还是带着我淮南国人马,且战且退,退回淮南再说吧。”

手下们纷纷劝说。

英布望了望视线尽头的庸城城堡,以及站在城堡顶上那两道模糊的身影,重重地叹息了一声,这才不情不愿地说:“哎,走吧!”

随后,英布带着剩余叛军,一路东行,渡过淮河之后,转向江南。过程中,他们还停下来与汉军交战过十几回,可是始终没有打过胜仗。随着持续战败,追随英布的人马也一再损失。等到了江南,仅仅剩下一百多人。回想起过往的种种,英布简直跟做梦一样。

与此同时,汉军在追着叛军打的过程中,陆续收复了荆楚等国。

“英布叛乱已经平定,陛下还是返回长安的好,至于英布本人,纵使他如何逃窜,始终是会被缉拿住的。”

渡过长江时,曹参提议说。刘邦的身体状况,曹参也是有所耳闻的。他劝刘邦班师还朝,实在是爱惜他,希望他不要再这么劳累了。

“不急,等朕到了长沙国,见到英布头颅,自会班师的。”

刘邦话里有话,胸有陈竹地说。

曹参见他早已有安排,便不再劝说,而是解下自己的披风,给刘邦披在了身上:“江上风大,陛下切莫受了风寒。”

江南某地,大雨滂沱。

英布等一百多人正在逃亡,一匹快马追上了他们。

“请问是淮南王的队伍吗?”

骑马人身披蓑衣,追上来之后,立刻勒紧了马缰。

“是又怎么样?”

英布打量了来人一眼,冷冷地说,摸向了自己的佩剑。

“原来真是姑丈啊,侄儿是长沙国的吴回啊!”

骑马人立刻翻身下马,跪在了泥泞中,望着英布磕起了头。

吴回可是长沙王吴臣的长子。当初在上一任长沙王吴芮撮合下,英布娶了吴臣的姐姐,作为吴家的子侄辈,喊英布一声姑丈很合理。

只是长沙国并没有参与英布的谋反。

吴回这么追上来,究竟有何目的呢?

英布的眼睛不由得眯了起来。穷途末路,不得不防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