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 第387章 抢滩登陆,灭沪城外围之敌

按照华中派遣军的部署,在核心的江防阵地放一个步兵大队已经算很多的兵力了,搭配机枪碉堡,绝对能够挡住一个师的进攻。

此刻留守在沪杭地区、金陵地区的都是弄个师团下属的步兵大队、中队。

因为主力师团全部安排到鄂汉大战的五路军当中去了,根本没有完整的师团来驻防。

就算大队、中队,也都是甲种师团内的精锐士兵,分别负责不同的交通要点。

关键张宪的实力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火炮、坦克、飞机的数量大大的超出了日军的理解范畴。

步兵大队可以抵挡寻常的步兵师,放在张宪面前,还真不够看的。

你就是扔一个甲种师团过来,该给你灭了,还是给你灭了。

双方的步兵火力、支援火力、投放火力均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了,可以这么说吧,张宪在努力的跟西方战场看齐。

而小日子还用他们原有的战术去对待,吃大亏是必然的。

他们部署的密密麻麻的机枪碉堡,目的是射杀登陆作战的步兵,可以形成强有力的抵抗。

实际一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航弹洗地、舰炮洗地以后,机枪碉堡十不存一,剩下的鬼子已经死的七七八八了。

等坦克从船头一点点的挪下来,开始登陆作战的时候,遭遇到的阻击微乎其微。

当地的航空团的反应也很慢,明明已经发现了敌机来袭,己方的飞机扭扭捏捏了好一阵才上空激战。

根本原因在于长谷川清被刺杀,新接手的高桥伊望还没看清楚状况,不敢贸然的下决定。

犹豫之下,就影响了空战的时机。

等鬼子的战机再升空作战的时候,滩头位置的战斗已经告一段落了。

习惯就好,即便高桥伊望不犹豫,想让海航跟陆军马鹿打配合来空地协同作战,那也是痴心妄想的事情。

海航不把炸弹扔陆军马鹿头上就不错了,有时候还故意借着风向,给陆军马鹿搞事情呢。

飞机在天空绞杀,而作战的地点就是小鬼子的头顶上空。

不断看到九六式舰战从天坠落,而从飞机上跳伞的飞行员,出现了好几个被误杀的情况。

张宪手上也有九六式舰战,也有九六式轰炸机,在天空上浑水摸鱼,影响下方的高射炮部队作战。

小鬼子打也不对,不打也不对。

疾驰的战机很难捕捉到身影,更不好辨认到底是自己一方的,还是属于第一战区的。

这一次高桥伊望下了血本,一口气安排了几十架飞机上天,务必把张宪的轰炸机击退。

只要打退第一战区飞机,再安排人手反扑滩头,就足够夺回江防阵地。

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在金陵,第三舰队司令部在沪城,而张宪选择的登陆寻找地点很有意思,处在了两者之间的交界处。

两位中将第一时间安排兵力支援,分别从金陵地区跟沪城地区抽调兵力,往交战地点集结。

务必阻拦第一战区的压进,将战事控制在长江滩头附近。

增援的兵力有四五千人,以汽车、装甲车、摩托车开路。其余步兵扛着枪大步前进。

鬼子扛枪是很经典的动作,不是因为他们特意摆拍,而是一把步枪好几斤重,拎着累,抱着累,背着累。

再加上步枪的长度很可能比鬼子身高还多一些,只能倾斜着扛着,鬼子扛枪也就成了典型动作。

枪炮声席卷沪城滩头,登陆的34师兵力率先发起进攻,在坦克的掩护下,冲开了更多的防线。

势如破竹一般,横推十几公里。

随后到达的新五军1师,登陆以后迅速的补充到战线,秉承着进攻的势头,随同在34师精锐以后向前进攻。

江岸地区相对平坦,没有可以利用的工事,更没有纵深可言。

必须趁机往内推进,找到一些村庄、乡镇作为坚守点。

进攻,进攻,必须进攻。

运输船则从后方持续的运输兵力过来,将步兵炮、火炮轮番运输过来。

江面舰艇提供舰炮支持,充当炮兵阵地,以火力摧毁鬼子的严防工事。

尤其是浅水重炮舰到达作战地点后,那380毫米的舰炮开火,一炮打出天地震惊。

炮弹落地的位置,鬼子一个中队都差不多被灭光了。

炸开的深坑内迅速积水,水泽呈现血红色,夹杂着炸碎的鬼子残渣。

内河战列舰跟你闹着玩呢。

舰炮的射程普遍在20公里以上,所提供的覆盖火力,远不是小鬼子所能抵抗的。

随后则是四五十辆坦克向前压进,以玛蒂尔达坦克带头,其余的bt坦克、97式中型坦克压轴,联合向内压进。

最先支援过来的鬼子中队立马傻眼了。

这怎么打?

为了快速支援,他们基本上轻装上阵,拿的最厉害的武器是掷弹筒,用掷弹筒打坦克吗?

飞机呼啸的声音响彻鬼子兵的头顶,双方战机纠缠,暂时没有分出胜负。

双方的步兵都无法获得空中火力支持,只靠步兵碰步兵。

显然双方的火力差距有点大。

一方有坦克压轴,并有冲锋枪、通用机枪等良好的自动火力,还夹杂着60小炮、无后坐力炮这类短兵相接的神器。

交火的瞬间就把来援的日军给揍懵了。

沪城海兵队距离战场最近,也是最先支援过来的。

头顶樱花盔或者海军盔,军装是深蓝色,跟鬼子陆军完全不同。

这些士兵的战斗力也比不上真正的甲种师团的老鬼子。

部分士兵还配备着SIG1920型冲锋枪,类似于张宪手上的mp28冲锋枪,只不过是瑞士生产,外形上有略微的不同。

这倒是新鲜,很少能看到鬼子配备冲锋枪作战。

随后亦有来自海兵队的火炮,包含了75毫米山炮跟105毫米榴弹炮的影子,还有150毫米榴弹炮的声音。

有了火炮支援之后,双方才能正儿八经的厮杀成一团。

地面一片深蓝,不少海兵队的畜生被射成筛子。

他们挡不住34师精锐团的进攻,而张宪的炮团也逐步的在外滩地区登陆。缺少有效的牵引设备,只能先把75毫米山炮、120毫米榴弹炮运输过来,配合步兵压进。

这也是跨江作战的弊端,很难保证火炮的机动。

张宪本人也准备到达前线,依靠其可随身配备的5万t的私人军火库,为进攻部队提供军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