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 第424章 大阴对第一战区新式冲锋枪不屑一顾

三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这段时间内,大量的运输船涌入黄浦江,涌入长江下游。

大批西方设备跟技术不计代价的引入过来,为已经濒临灭亡的工业注入了超级肾上腺素。

沪城周边的工业区在以眼见的速度复苏,很多荒废的烟囱重新冒出黑烟,炼钢厂内也重新流出钢水。

真金白银的几个亿砸进来确实看到了水花,不仅有水花,还能折腾出扑通声。

金陵兵工厂重新启用,内部的设备大多是新运输过来,部分则是由太源的机械制造厂生产。

那边有张宪双穿门拉过来的精密机床,打造的设备质量也不错,小电炉生产的合金钢材质量也很优秀。

采矿、冶金、制造这条线是通的,剩下的无外乎是引入设备扩充更多生产线。

轻工业的崛起快是因为它不需要什么技术,而重工业的每一步都需要技术支撑,无论缺少哪一环,都会影响整个重工业的质量。

冶金技术不足,稀有金属无法提纯,则钢材质量有问题,各类设备就无法生产。

采矿设备不够,煤炭、钢铁、稀有金属矿也难以开采,撑不住重工业的基础。

环环相扣,又环环制约。

既需要设备,也需要资金,更需要技术人员,还他妈需要自家矿产资源丰富,这些条件凑在一起,想要实现工业化可真不是一句话就解决的。

以前那些创办实业的大佬,不知付出了多少代价,才凑出来一点点基础。

不提这些,张宪的运气挺好,能够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再加上小日子占领后拉过来不少设备,也一股脑的成了第一战区的战利品。

俘虏的小鬼子侨民,当成免费的劳力,必须三班倒不间断的进工厂干活。

不把他们榨成干,都对不起张宪当过牛马的加班经验。

扯的有点远了,回到金陵兵工厂上来,它这里最优秀的自然是两款武器,一个是马克沁水冷重机枪,另一个是82毫米迫击炮,这两个生产线可以很简单的凑出来。

另外则要考虑生产司登冲锋枪,张宪将其命名为民27年式冲锋枪,有图纸,可以优先仿造一批看看效果,再针对性的优化一步。

至于冲压机械、锻压机械,需要一大批百吨级的冲床,技术方面倒是有根源可追溯。

老西在实业公司引入了2000吨的水压机,主要用来生产炮弹、子弹这类零件,对冲压技术也是有运用的。

冲锋枪的零件用百吨级冲床就够了。冲压设备的生产线是针对大量军械使用的,如果仅仅生产几百只,几千只,根本不用冲压设备。

铣削也能生产,但靠铣削就不值当了,生产的成本、批量生产的难度可就不一样了。

张宪可是计划生产几百万支冲锋枪的,还要用这批冲锋枪狠狠的赚一波日不落的英镑。

所以该投入还是要投入,这笔钱可以投,后期绝对能够回本,而且可以大赚特赚一笔。

除了冲锋枪外,配套使用的冲锋枪子弹也要考虑大量生产,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以及后续的优化版本9x1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口径弹药。

很多部队无法配备冲锋枪的原因就是撑不住子弹的消耗。

小日子迟迟不愿意配备冲锋枪,就因为资源贫乏,认为冲锋枪的消耗太大,后勤压力重。

他们坚信一杆步枪打天下,把精度要求到变态的地步。

不管是火炮、机枪、步枪,优先考虑精度问题。

第一战区尽管工业落后,矿产资源还是能撑得住的,经过这一轮的工业复苏,钢铁年产量翻倍,能达到十万吨规模。

可以供应军械生产的所需,其余的酸厂、火药厂产能也大大提升。

供应炮弹、子弹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张宪憋了三个月没搞事情,到头来突然拿出这样一款冲锋枪,被沪城的一些董事,通过特殊渠道采购了几把。

把第一战区的新式冲锋枪拿到手,该枪命名为二十七式冲锋枪,整体的设计看起来粗烂不堪。

威廉传教士特意弄了几挺,交给他们在租界的士兵用了用,一群人全部撇嘴。

“威廉爵士,拿着它让我像极了水管工,这样的枪白给我,我都嫌弃。”

“精度、设计、外形、性能都不如汤姆逊冲锋枪,真不知道这种枪有什么优点?我看叫臭气枪好了。”

士兵非常嫌弃这款冲锋枪,扔在了一旁,没人愿意使用。

威廉呵呵一笑,看着测试的结果不尽人意。

不禁感叹道:“张宪这傻小子花费重金搞了这样一条生产线,真是人傻钱多。看来是我多虑了,以他们的工业水平能造出什么东西呢?给他十年二十年,也追不上世界标准水平。”

希望如此吧,到时候你们千万别用哈。

搞定了金陵兵工厂的复工以后,张宪就全面盯着另一件事,要把沪城的造船厂搞起来。

法鸡要提供给他三份东西,1000吨级驱逐舰的技术、空想级驱逐舰的技术、出售2艘莫加多尔级驱逐舰。前两者可以迅速交付,采购的2艘空想级驱逐舰已经到了南洋。

驱逐舰补充了油料之后,会从南洋直接开到租界区,跟张宪完成交付。

技术已经提前提供了。

所谓的千吨级驱逐舰的技术,其实就是汉斯大型鱼雷艇的技术,排水量900左右,满载排水量1100吨左右,最大航速34.5节,额定人员120人,主要武器为4门105毫米火炮、4门37毫米高射炮、6门20毫米高射炮、6具鱼雷发射管、4具深水炸弹发射器,一次性最多可载30枚水雷。

不算什么先进的技术,也不算多么落后的驱逐舰,对于张宪而言,可以用来过渡。

毕竟是白给的技术,还要什么自行车啊。它所搭配的动力系统也算弥补了造船厂上的空缺。

小型鱼雷艇、布雷舰、小型驱逐舰、大型驱逐舰一口气全都有了,优先保证造船厂的修复水平,再一步步打通这些军舰的生产线。

与小日子第三舰队海战,有两艘被炮击沉海的驱逐舰,修复的可能性很小。

但驱逐舰上的武器该拆卸的拆卸了,可以优先拼凑2艘千吨级驱逐舰出来,对该系列就直接命名为淞沪级驱逐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