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 第594章 用实力让白熊低头

第一战区除了目前的基本盘能持续发展外,正在快速的扎根南洋。

工业这种东西,只要你有人、有技术、有钱、有物资,它是可以快速实现复制的。

没技术的时候觉得它很难,当一切都能拿到手的时候,无外乎是速建厂房,修路,引入设备,调试生产。

原材料源源不断的涌入过来,产品则从生产线冒出来。

这一切又显得简单粗暴。

像北边的白垩帝国,利用两个五年计划就把重工业体系建设起来了,吸收了大量的设备、资源,实现了工业化的过渡。

眼下第一战区也有这样的机会,通过掠夺积累了海量的物资。

利用合纵连横的数段吸收了大量的技术。

又恰逢大战,对军需品的需求极高,不仅仅可以供应汉斯帝国,冲锋枪、自动步枪等也可以供应给盟军。

只要把东西卖出去,亦或者继续掠夺资源,就足够实现快速的工业流转。

凑齐了工业化的几个必须条件,静待时间发酵就好了。

目光回到眼下的关外,第一次谈判无疾而终后,局面依旧僵持着,混乱着。

卡普拉夫斯基向远东第一方面军借调5万兵力,联合手上现有的十几万兵力,决定来一波大规模的剿灭行动,彻底清扫越界的土匪。

好好好,宁可调动远东军出马,也绝不向张宪低头。

关键这位卡普拉夫斯基中将还是没有抓住矛盾的重点啊,即便耗费两三个月把土匪剿灭干净了,铁路是不是需要维修?剿匪的这两三个月,西线战场就等着吃土好了。

士兵缴获了土匪的武器,拿到了卡普拉夫斯基眼前。

那是一把卖相一般的自动步枪,冲压生产,零件简单又易于维护。

你要说它的精度、人工体学、射击性能等,可能不如其他枪械。

可要是从混战角度而言,一把简单易操作的自动步枪,连土匪都能拿着使用,对着士兵一通哒哒哒扫射,这玩意儿堪称众生平等器,随便一个人拿在手里,都能发挥出优秀的火力来。

就算把它扔给猴子,猴子都能开枪。

靠着自动步枪 冲锋枪,再搭配一些长短快枪跟掷弹筒,愣是让方面军是伤亡进一步加剧。

在人烟稀少,地形复杂的山区剿匪,火炮跟坦克的作用不大。

步枪发挥的作用却无限大。

依托这款武器组成的火力网,可让方面军吃了大亏。

众生平等不是白说的,任谁被扫一梭子,必死无疑。

因剿匪产生的伤亡超过了8000人。

可眼下的匪患,非但没有减少,还愈演愈烈了。

卡普拉夫斯基中将仿佛得出了一个荒唐的结论,靠手上的十几万人,可能灭不了这些土匪?难道双方的战斗力是一样的?

不可能,绝不可能。

他们可是正规军,哪能是不入流的土匪能够比的。

实际上,这三大方面军都是二流部队,装备军械落后也就算了,训练也并不合格。真正的精锐在西线战场,东线的这些兵更像是炮灰。

另外是后勤物资问题,他们配备的飞机、坦克、火炮数量不足,质量落后,亦没有足够的弹药储备。

看似有上千门火炮,却不足以拉出来执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西线战场尚且物资短缺,哪有多余的精力支援东线二流方面军?

别说炮弹紧缺了,就连飞机起飞的油料,怕是都要短缺呢。

这种情况下的二流方面军,空有外表虚胖,实则不堪一击。纯轻武器游击对抗上,土匪还真不怕他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又没心理负担。

解决土匪的方式也很简单,结硬寨,打呆仗,以碉堡、火力点封锁就行了。

问题是卡普拉夫斯基有足够的兵力来结硬寨吗,有足够的作战物资来支撑封锁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此路不通,别路也不通,投降算了。

战争时期,每天都在死人,有时候死得多,有时候死得少。但物资供应不足的时候,任何伤亡都会导致士气崩溃,西线战场已经出现两次大规模的崩溃了。

拼死拼活的士兵拿不到作战物资,必然要向后勤发火。

后勤能找谁发火?那只能朝着东线这群废物骂了。

区区一伙土匪就阻断了铁路线,难道三个方面军都是饭桶吗?明明有130万兵力守在这边,为什么土匪还能来去自如?

这就不得不提一嘴,土匪手上的地图比方面军的作战地图还详细。

漫长的边界线,守是绝对守不住的。

哪有天天防贼的道理。

何况方面军内部也不干净,军官私自采矿,跟土匪合作,把挖到的金矿等运输到第一战区内出售。如果把土匪都杀光了,谁来给他们赚钱?

继续拖下去,土匪翻不了天,但汉斯帝国要把他们推翻天了。

西线战场增加了黑豹坦克200辆,飞机600架,轻型坦克500辆,自动步枪2万支,这是在汉斯帝国工厂全面运转的基础上,增加出来的武器装备,通过海运到达战线。

坦克能够装备2个装甲师,飞机则提供一次大规模的空战。

在战斗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任何武器装备的涌入,都是值得兴奋的。

消耗战的本意,不就是消磨彼此的物资储备吗?

指挥官的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就看谁手下的牌更多了,即便几十万人厮杀的战场上,2个装甲师也能出其不意的突破防线,进而打破战争的平衡。

种种迹象表明,西线战场要输了。

迫于压力,白垩帝国不得不低头,不得不按照第一战区提出来的要求去考虑一下。

没有物资涌入,他们的血快流光了。

第二次的代表团进入关外,依旧是卡普拉夫斯基为首,精气神明显耷拉下去,带着十足不情愿的前来商议。

廖叔浇很乐意看到对方吃瘪,便将条约稍微调整了一下,上一次聊是抽取10%的过路费。

现在不行了,得加钱。

西线局势更不友好的情况下,过路费至少得15%,乃至20%。

采矿的时间也需要延长到5年,允许第一战区无条件的进行开采。

条件就是这个条件,愿意答应就签订协议,不愿意答应,那就等着西线崩溃,等着更多的兵力填上去送死好了。

下个月第一战区所能提供的坦克飞机,比本月更高。

接下来是数个月,等工厂全部开工,所能爆发的产能更为惊人。

我们不急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