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破案:我可以拾取记忆碎片 > 第190章 明天我来市局单独向你汇报吧

林慕等人一同去了汽车站派出所,把执法记录仪的录像采集完毕后,林慕和范聪先行离开。

楚松的伤情鉴定则是前往司法鉴定中心,林慕给他放了3天假,算上周天以及周一的调休,他可以下周五来上一天班,然后继续双休。

林慕和范聪直接回办公室安排结案报告,至于黑白灰组织如何处理还压在林慕的心头。

下午3点,林慕接到韩上春的电话,孔容霏的身份刚恢复,远在京城用孔容霏身份的那个人就失踪了。

黑白灰组织案因为没有证据草草结案。

林慕没想到,黑白灰组织如此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各种证据全部解决。

看来想要轻松找到他们,难如登天!

现在必须利用玉田村枯井藏尸案找到一点线索才行!

吴岚的dNA还需要和他父母做匹配才能最后结案,dNA结果虽然今天就能出,但是林慕决定做好一切在提交结案报告。

如果黑白灰组织在系统内部有眼线,一定要通过这次机会找到!

不过现在还有一条线索,那就是吴岚使用的身份:赵娟柔!

但是现在用内部系统查很有可能会被内鬼看到查询记录。

林慕回到自己办公室,拿出自己的手持终端机开始查看赵娟柔的基本信息。

赵娟柔,25岁,蓉城龙泉本地人,本来是一个房地产销售顾问,之前一直在龙泉城区上班。

因为父母从小离婚再婚,是爷爷奶奶拉扯大和父母从来不联系,最后爷爷奶奶在她读大学期间离世,户口本上只剩下她一个人。

再查看赵娟柔的各种社交账号,都在5年前有过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更新。

手机号也是在5年前欠费停机,自然注销,1年多后再次办理手机号肯定就是吴岚办理的。

现在看来,这个赵娟柔要么是已经不在人世,要么就是更换身份。

如果不在人世,那线索又断了,如果只是更换身份,那还有得查。

正看着赵娟柔的信息发呆,毛有斌等人回来了,林慕赶紧收起手持终端机。

“林队,现场指认完毕,这是指认现场笔录。”

毛有斌把笔录放在林慕的桌上。

“辛苦了,去看一下结案报告的进度,结案报告做好先别提交,我明天来提。”

“是,林队!”

毛有斌虽然对林慕的命令有些疑惑,一般情况下结案报告做好了就可以安排提交,为什么非要等到第二天呢?

不过既然领导说了,他只有照做。

林慕翻开指认现场笔录,想到今天确实看到吴岚掉落的红色记忆碎片,但是他没有去拾取。

红色记忆碎片是命案,自然是吴岚杀人的事,如果涉及到黑白灰组织肯定是其他颜色。

说明吴岚没有深度参与黑白灰组织,不过他应该知道些什么,只是不敢说。

现在这个案件涉及到黑白灰组织的内容,只有审讯记录和录音录像,到时候就密切关注到底是哪个账号查看了审讯记录,以及下载了录音录像就行。

当然还有打击地下代孕行业的重任也要转交给刑侦大队。

一般情况下,重案中队只负责命案一类的案件,代孕行业打击这种都是刑侦大队以及派出所来联合执法。

......

第二天周天

林慕在食堂吃完早饭,慢悠悠地来到办公室,把已经准备好的结案报告点了提交。

手持终端机已经打开,随时监控着到底谁点了查看,到底谁会下载录音录像。

在林慕提交结案报告的一瞬间,电脑面前加班的陈冬泉就看到了消息提醒。

什么情况?

新都区重案中队?

林慕那种一点班都不愿意的加的人,竟然加班办案,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打开结案报告一看,陈冬泉神色凝重,他没想到林慕又破了一个老案。

这个老案是4年前的老案,在现代各项侦查技术情况下犯案,当时没有破案,说明对方反侦察手段足够强。

这个案件都破了,确实有点水平。

赶紧打开案件基本情况,让他惊奇的是,在他眼皮子底下竟然有黑白灰组织这种存在。

没有犹豫,他拨通了林慕的电话。

“林慕,那个黑白灰组织到底是什么情况?”

“陈局,说来话长,明天我来市局单独向你汇报吧。”

林慕现在就是要趁着周天监控系统的查看和下载情况,不可能现在去当面汇报。

“好,明天你随时过来。”

陈冬泉挂断电话,继续查看案件细节,越看越心惊。

纷繁复杂的案情,如果没有点本事别说查案,就连想都想不到这样复杂的剧情。

既涉及到代孕婚外情,又涉及到身份买卖这种黑色产业,而且从最近林慕侦破的案件来看,高智商犯罪越来越多。

看来加快技术侦查矩阵搭建势在必行,光靠一个林慕最多就能解决一个老大难的区域,更多的还是靠技术。

在他看来,林慕的成功是靠林慕自己的能力去选定侦查方向,就好比一个狙击手,准得不行。

他想象中的技术侦查矩阵,根本就不需要筛选,大数据直接覆盖,可能的关联全部输出。

就像机关枪一样,直接火力覆盖,把可疑点全部找出来然后再筛选。

民警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可疑点里面找线索,甚至直接看到案件的真相。

第一轮就把80%以上的案件破掉,然后再把所有力量集中在这20%的案件上,破案率自然就高了。

可惜,现在技术还不成熟,江建兴的工作遇到很大的困难。

按照江建兴的说法,第一个问题是算法问题,要想解决还得加大人力投入,而且是高技术的大数据人才。

但是公安系统的经费有限,暂时没有这么多钱去搞。

第二个问题是全国的dNA数据联网问题,很多dNA数据库无法联网。

因为一旦联网就存在数据泄露,如何确保在既可以对比数据,又不泄露数据,这个问题还需要高层去协调一个解决方案。

假如正常情况下,一个嫌疑人被锁定,采集对方dNA数据是可以送去匹配的。

但是在陈冬泉的设想下,把案件相关的人员,全部采集dNA直接拿数据去dNA库匹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