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60,暴打众禽 > 第297章 震惊的农科院专家

农科院的专家们一听说李阳种出了高产的新品种小麦和水稻,都惊喜交加。

专家组由农科院的院长王志国带队,十几号人浩浩荡荡地下了车

一行人穿过麦田,只见一望无际的麦浪在风中翻滚,绿油油的麦穗压弯了腰,颗粒饱满,沉甸甸的。

\"这,这麦子长势真好啊!一看就是高产的品种!\"王院长惊叹道,伸手摘下一个麦穗,掂量了两下。

随行的小麦专家张建国也说:\"嗯,从穗型和粒重上看,亩产怕是在千斤以上!\"

众人听了,无不动容。

要知道,放眼全国,小麦平均亩产才三四百斤,寻常农户顶天了也就六七百。

没想到在李阳手里,产量竟能翻上几番,直逼千斤大关! 接着,一行人又来到水稻田。

只见一片片水稻雄姿英发,秆粗叶阔,浓绿似染。

\"看这稻杆,粗得像小树苗儿!稻穗又大又饱满,随便一捋都是上百粒!\"

众人躬下身子细细察看,个个啧啧称奇。

张建国估算了一下,惊呼道:\"照这长势,只怕亩产能上两千斤!李工,您真是神了!\"

李阳笑着摆摆手,大大方方地说:\"各位来得正好,新品种马上就要成熟了,到时候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一行人连连点头,称赞他心胸开阔,气度不凡。

正说着,孙德林忽然眉飞色舞地跑来,兴奋地喊道:\"李工,院长,大伙都来看啊!咱们的玉米也喜获丰收了!\"

孙德林领着众人来到玉米地,只见一株株玉米迎风招展,火红的穗子压弯了腰,粗壮的棒子足有胳膊粗细。

\"我的天啊!这玉米长得,简直像变异了一样!\"有人不禁惊呼出声。

\"还变异呢,这叫优良品种!你们瞧瞧,这秆子粗得跟柱子似的,三四个大老爷们儿也压不弯!\"孙德林洋洋得意地说。

众人仔细打量,只见玉米长势喜人,株高三米有余,穗大粒饱,果然非同寻常。

\"早听说是高产玉米,没想到竟有这般惊人!\"玉米专家连连惊叹

\"何止高产啊,抗病抗倒性也好,适应性强,种植容易,简直就是咱农民的福音!\"孙德林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李阳谦逊地笑笑,对专家们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才种出了点儿名堂,不然,我一个机械出身的,哪懂这些?\"

众人听了,越发佩服起李阳的谦虚。

区区一个搞机械的,却对农业如此在行,真乃是奇才也!

一行人兴致勃勃,在田间一路看下去。

从花生到大豆,从高粱到谷子,但凡是李阳栽种的,无一不长势喜人,大有丰收之象。

这一个个绿色的奇迹,无不令众人惊叹不已。

一时间,农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专家们东奔西走,或査看禾苗,或采集标本,或在地里掰苞米。

李阳和孙德林在一旁招呼着,忙得不亦乐乎。

等到日头偏西,众人才心满意足地坐到了一起,开起了座谈会。

王院长首先发言,直言自己被眼前的新品种镇住了。

他一手拿着玉米,一手捧着稻穗,感慨万千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农科研究,还没见过这般高产又好种的作物!

这要是推广开来,不出三年,保准咱们国家粮食产量翻一番!

对了李工,我听说你培育的杂交水稻,籽粒收集得就有些困难,需要人工去一穗穗拔?\" 李阳点点头,如实相告:\"不错,杂交水稻因为没有自交不亲和基因,授粉时需要人工去摘掉花药袋,十分费工费时。

可若不摘,籽粒又结不饱满,产量要大打折扣\"

\"那是自然,异花授粉嘛。\"王院长若有所思,\"要是能自己杂交,无须人工去摘,该有多好?\"

李阳闻言一怔,继而笑道:\"院长英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如此说来,我得赶紧培育一个能自交不亲和的品种了!\"

众人听了,纷纷称妙,这才是大智慧呢!

接下来,几位专家又就如何推广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问题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李阳边听边记,频频点头。

作为一个搞机械出身的,这些农学的门道他虽也懂一些,却远不如专业人士来得全面透彻。

座谈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这才散了场。

临行前,王院长郑重地拉住李阳的手,感慨地说:\"李工,你为国家农业科研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啊!

改天得到农科院讲学,让更多人学到你的好经验!\"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李阳乃是国家栋梁,前途不可限量云云。

李阳连连谢过,笑着推辞。

送走了专家们,他长舒了口气,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作为一个穿越者,李阳对未来的农业发展,自然是了如指掌。

可他何尝不明白,现在这些所谓的\"高产品种\",跟他原本的时空比起来,还差得太远太远。

那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耕地面积锐减,化肥农药过度,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而农民的处境,也愈发艰难。

一边是不敷成本的收购价,一边是翻天覆地的物价,多少庄稼人,沦为城市的廉价劳动力,想到这里,李阳的心头,泛起一丝苦涩。

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在这个时代,引导农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让农民有尊严地种地,让土地永葆生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李阳坚信。

有了第三代计算机这个利器,他就有了改变一切的资本!

正想着,大门忽然被人敲响。

李阳抬头一看,只见林将军一身戎装,笑容可掬地走了进来。

\"李阳,许久不见,别来无恙啊!\"林将军爽朗地打着招呼。

两人热络地拥抱了一下,一同坐了下来。

李阳忙着倒茶,笑着问道:\"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不知您这是......\"

林将军呵呵一笑,单刀直入道:\"哪里的话,我此番前来,一是想向你道个谢,二是有件事想求你。\"

原来,军队这边在李阳的帮助下,已经开始使用第三代计算机从事军事指挥和作战仿真。

从作战方案制定,到兵力部署模拟,无不是大显神威,令将士们眼界大开。

如今,各军兵种争先恐后地来申请,都想试用这先进的利器。

而林将军这次登门,就是想请李阳再接再厉,帮忙研制一批军用的硬件设备。

\"李工,你也知道,我军目前的装备,还比较陈旧落后,有些关键的设备,还需要仰人鼻息。如今好不容易盼来了自主研发的机会,还希望你能鼎力相助!\"林将军诚恳地说。

李阳闻言,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何尝不知,新炎国的军事工业,在这个年代是多么薄弱?

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制导武器,大多都依赖进口,受制于人。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计算机这个突破口,岂能不抓住机会,大干一场?

想到这里,李阳的眼神愈发坚定起来。

他笑着对林将军说:\"您放心,军队有什么需求,我一定鼎力相助!有了咱们自主研发的芯片,还愁造不出尖端武器?\" ……

送走了林将军,李阳一个人在办公室冥思苦想。

军队要什么好呢?坦克,大炮,这在他看来,跟第三代计算机还不太搭界。

忽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无人机。

对啊,这个时代,无人机才刚刚起步。

而它恰恰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一大应用!

李阳想起, 20 世纪初,无人机就已经初具雏形。

彼时交战双方,就尝试用带有炸弹的热气球,对敌军阵地进行轰炸。

一战时期,无线电遥控技术开始应用,人们制造出了第一批固定翼无人机。

可它们大多是靶机,用于训练防空部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执行作战任务。

直到二战后期,研制出 dh.82b \"女王蜂\" 无人机。

用电视摄像头将影像传回地面控制站,再由遥控驾驶员操纵。

但因为当时电子设备,尤其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限制,遥控距离很短,功能也很单一无人机始终未能成为主流的作战力量。

如今,新炎国拥有了第三代机这个利器,无人机技术,正可大展拳脚!

尤其是源自未来的李阳,脑子里,早就有一个颠覆性的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

没错,就是那种后世最经典的密闭式机身,上装云台相机,底部安装四个旋翼的造型。

以李阳对未来科技的了解,这款四旋翼无人机,绝对是这个年代,独一无二的利器!

相比固定翼,它起降更灵活;相比直升机,它机动更敏捷。

调整桨叶的转速和角度,就能实现垂直、倾斜、平移等各种飞行动作。

配合智能的飞控算法,抗风能力强,巡航稳定,非常适合在复杂地形中执行任务。

最关键是,它小巧玲珑,便于藏匿和机动、用于侦查、跟踪、定位,可以大大提升战场感知力

想到这里,李阳再也坐不住了。

他一咕噜爬起来,三步并两步冲到书桌前,开始疯狂地打草稿。

……

可以的话,给点点爱心送送免费的为爱发电,点点催更就能送,一天满500为爱发电块礼物就加更,因为是全职写手,拜托了,么么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