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60,暴打众禽 > 第389章 动力系统和外形设计

李阳站在实验室中央,手指轻轻敲击着桌上的一份设计图纸,眉头微蹙,目光中透出一丝凝重。

整个实验室静悄悄的,只有几位工程师在各自的工作台上忙碌,偶尔传来轻微的翻页声和笔尖划过图纸的沙沙声。

这个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稍有差池,便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地效航母飞行器的动力问题。”

李阳将设计图纸铺开在桌面上,几位核心成员聚拢过来,目光全都集中在那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注解上。李阳的手指轻轻滑过图纸,指向中央标注着“核聚变反应堆”字样的区域。

“这个反应堆将是整架飞行器的心脏,”他的声音不大,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它不仅要为飞行器提供强大的推力,还要保证在长时间飞行中保持稳定和高效。”

首先,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材料的选择。核聚变反应堆的工作环境极其严苛,反应堆内部的温度将会超过一亿度,任何普通材料都会在瞬间蒸发殆尽。

“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承受极高温度和强磁场的材料。”李阳沉思着,目光从图纸上移开,投向站在一旁的张师傅。

张师傅是实验室里最资深的材料专家,他的两鬓已有些斑白,但神采奕奕的双眼仍然透出不输年轻人的精力与干劲。他闻言点点头,随即走到一旁的资料架前,抽出一本厚重的《高温材料学》翻阅起来。

“李工,我建议使用一种钽合金材料。”张师傅很快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丝肯定的神色,“钽的熔点非常高,而且耐腐蚀,能够在极端环境下保持稳定。”

李阳走到张师傅身旁,接过那本书,快速浏览几页,点了点头:“钽合金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它的组成结构。”

为了提高钽合金的耐热和抗压性能,李阳决定加入少量的铼和钼。铼能够提高合金的高温抗蠕变性能,而钼则可以增强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两者的结合,能够让钽合金在极端环境下保持更长时间的稳定。

接下来的几天里,实验室里充斥着金属锻压机的轰鸣声和焊接电弧的噼啪声。李阳和张师傅每天都要对新合成的钽合金进行拉伸、压缩和高温测试,确保它能够满足反应堆的苛刻要求。

“温度达到一千五百度。”张师傅盯着高温炉的温度计,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反应堆模型在高温炉中发出阵阵红光,金属表面逐渐变得滚烫,仿佛随时可能融化。几位年轻的工程师紧张地围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担忧。

“保持住。”李阳冷静地下达指令,目光死死盯着炉内的金属块。

“温度继续上升……达到两千三百度。”

“还行。”张师傅抹了抹额头的汗水,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合金的性能非常稳定。”

“很好。”李阳点点头,心中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反应堆的内部设计了。”

在外部材料确定后,李阳将目光转向反应堆的内部结构。核聚变反应堆的核心是托卡马克装置,这是一种通过磁场约束高温等离子体的设备。李阳需要设计一个能够产生强大磁场的线圈,并确保它能够在极端条件下长时间稳定运行。

“我们需要超导材料来制造磁线圈。”李阳一边在图纸上绘制,一边对身旁的老王说道。

老王是实验室中负责电磁系统的专家,他对超导材料的研究已有多年经验,但此刻他依然感受到一丝压力。毕竟,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项目,而是关乎国家未来的战略性工程。

“超导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老王沉吟道,“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铌钛合金,这种材料在低温下具有优异的超导性能。”

“铌钛合金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李阳点头认可,“但我们还需要设计一套低温冷却系统,来维持超导体的性能。”

在60年代的炎国,超导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但李阳凭借金手指的加持,掌握了未来的前沿技术。他决定使用液氦作为冷却介质,通过一套复杂的循环系统将磁线圈维持在超导状态。

设计工作一刻也不容松懈。李阳和老王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液氦的管道设计、冷却系统的布局、超导线圈的绕制方式……每一个环节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和验证。

“李工,冷却系统的设计图已经完成。”老王将一张图纸递给李阳,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李阳接过图纸仔细审阅,看到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全,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欣慰。他知道,这套冷却系统将是整个反应堆的关键,它不仅要保证超导线圈的稳定性,还要确保在长时间运行中不会出现任何故障。

“接下来,我们要开始磁线圈的绕制工作。”李阳将图纸放下,语气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磁线圈的绕制是一个极其精细的过程,需要在高精度的绕线机上进行。李阳和老王亲自监督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圈线都紧密而均匀地缠绕在一起。

“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任何松懈。”李阳盯着绕线机,不时提醒着操作的工程师。

绕制完成后,李阳和老王将磁线圈小心翼翼地安装到反应堆的核心位置。每一个接线点都经过反复检查,确保电流能够顺畅地通过,而不会出现任何短路或漏电现象。

“最后一步,进行通电测试。”李阳下达了指令,几位工程师迅速行动,将电源接通到磁线圈上。

伴随着一阵低沉的嗡鸣声,磁线圈逐渐开始发热,强大的电流通过线圈,形成了一个足以约束等离子体的强磁场。李阳盯着仪器上的读数,看到磁场强度逐渐达到预定值,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

“磁场稳定,超导线圈工作正常。”老王汇报道,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很好。”李阳点点头,目光中闪烁着一丝欣慰,“接下来,我们要进行反应堆的最终组装。”

在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全部测试完毕后,李阳开始着手进行反应堆的整体组装。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需要将每一个部件精确地安装到指定位置,并确保所有的连接点都牢固可靠。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阳和他的团队几乎不分昼夜地工作着,他们反复分析数据,调整参数,并进行更多的实验。

终于,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他们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李阳意识到,之前的磁场设计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材料特性的微小偏差,导致了磁场的波动。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李阳决定对磁场的生成系统进行彻底的优化。

他和老王一起,重新设计了磁线圈的形状和电流分布方式,同时对超导材料的纯度进行了更严格的控制。经过数次测试后,他们终于得到了一个稳定的磁场,这为反应堆的成功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工,我们终于成功了。”老王兴奋地说道,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

在核聚变发动机的设计逐渐稳定后,李阳开始转向飞行器的外形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军事装备,地效航母飞行器不仅要具备强大的性能,还要在外形上达到最佳的空气动力学效果。

李阳站在一块巨大的白板前,手持一支马克笔,在白板上勾勒出飞行器的轮廓。几位设计师站在他身旁,眼神中透着期待与专注。

“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具有最佳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机身。”李阳一边绘图,一边解释道,“飞行器的外形要尽量流线型,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同时提高飞行速度。”

他在白板上画出一个流线型的机身,机头微微上翘,机尾则设计成一个平滑的弧线。整个飞行器的轮廓看上去既有力量感,又不失优雅。

“机身的主要材料选择什么?”一位年轻的设计师问道。

李阳沉吟片刻,回答道:“机身的材料必须具备轻质高强的特性,同时还要耐腐蚀和耐高温。我建议使用钛合金,这种材料不仅重量轻,而且强度高,非常适合用于航空器的结构。”

钛合金的选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接下来,李阳和设计团队开始对机身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设计。他们决定采用蜂窝状的结构,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大大减轻机身的重量,还能增加机身的强度,确保飞行器在高速飞行中不易发生变形。

“我们还需要考虑飞行器的隐身性”一位设计师提醒道,“毕竟,这是一款军事装备,隐身能力至关重要。”

李阳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隐身性能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在机身表面涂覆一种特殊的吸波材料,这种材料能够有效吸收雷达波,减少飞行器的雷达反射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隐身性能,李阳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将飞行器的尾翼设计成V字形,这样不仅能够减小雷达反射面积,还能增强飞行器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这个设计非常有创意。”老王赞许地说道,“V字形尾翼的确可以有效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在外形设计的过程中,李阳还特别关注了飞行器的舱室布局。作为一款地效航母飞行器,它不仅要搭载核聚变反应堆,还要容纳大量的武器系统和作战人员。因此,舱室的布局必须合理紧凑,既要保证各系统之间的协调运作,还要为飞行器的稳定性提供支持。

“我们可以将核聚变反应堆和动力系统布置在机身的中央部分,这样可以保证飞行器的重心稳定。”李阳一边思索,一边在图纸上标注出各个系统的位置。

“武器系统则布置在机身两侧,便于发射和操作。”他继续说道,“同时,我们还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搭载快速反应部队和物资。”

在李阳的指导下,设计团队逐渐完善了飞行器的外形设计和舱室布局。整个设计过程既充满了挑战,也带来了无数的惊喜,每一个细节的优化,都让飞行器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李阳和团队成员们一同投入到飞行器的制造工作中。整个实验室变得更加繁忙,金属切割机的轰鸣声、焊接电弧的噼啪声、以及工程师们的讨论声不绝于耳。

“这块钛合金板要特别注意切割角度,确保它能够完美贴合机身的轮廓。”李阳一边指挥,一边亲自参与各个关键部位的安装工作。

钛合金板的切割和焊接是整个制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李阳要求切割角度的误差不能超过0.1毫米,这样才能保证机身的紧密贴合和整体强度。为了达到这个精度,李阳亲自监督每一块钛合金板的加工过程,确保每一个焊点都牢固可靠。

“焊接温度要控制在1200度左右,不能过高,否则会损伤材料的结构。”李阳对操作焊接设备的工程师说道。

在李阳的严格要求下,钛合金板的焊接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每一块板材都被精确地安装到指定位置,整个机身逐渐成型,呈现出一种流线型的美感。

“接下来,我们要安装飞行器的动力系统。”李阳说道,目光中透出一丝坚定。

动力系统的安装是整个飞行器制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李阳和老王带领团队成员们,将核聚变反应堆小心翼翼地安装到机身中央的舱室内。整个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任何一个细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飞行器的重心偏移,从而影响飞行性能。

“注意力集中,不能有任何松懈。”李阳一边操作,一边提醒道。

经过几天的紧张工作,动力系统的安装终于完成。李阳站在飞行器前,仔细检查着每一个细节,确保所有的连接点都牢固可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