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四合院:开局60,暴打众禽 > 第398章 空天战机的武器火力系统

李阳站在实验室中央,双手插在白色实验服的口袋里,目光炯炯地盯着巨大白板上密密麻麻的设计草图。

脑海中飞速运转着,思考着接下来的步骤——火控系统和武器系统的制造。这个阶段将直接决定他这款空天战机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大放异彩。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走到白板前,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的几个关键节点。他知道,火控系统是整架战机的“大脑”,而武器系统则是它的“利爪”。两者必须完美结合,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李阳首先将注意力集中在火控系统的设计上。火控系统不仅要控制武器的发射,还要与战机的飞行控制系统、雷达系统紧密配合,确保在高速飞行和复杂的战场环境中,能够精准锁定并摧毁目标。

他站在巨大的设计桌前,拿起铅笔开始勾勒火控系统的初步框架。

火控系统的核心是一个高性能的运算单元,它需要具备极高的计算速度和可靠性。李阳的手在图纸上飞速移动,脑海中浮现出前世记忆中那些尖端计算机的结构设计。

“如果我能利用晶体管技术,结合这个年代的硬件条件,将计算速度提升到极限……”李阳喃喃自语,眉头微皱。

现在第三代计算机技术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但他有信心通过自己的改进,将这套火控系统的计算能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李阳在设计图纸上标注了关键的电子元件位置,接着又勾画出了一套复杂的散热系统。

高性能的计算机运算单元在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能有效散热,很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冷却问题,它关系到整架战机的作战性能。

“散热模块必须设计得足够紧凑,同时还要保证散热效率。”李阳的目光变得愈发专注,他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液冷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将冷却液在高效泵的驱动下循环,通过战机内部的微型散热管道,迅速带走计算单元产生的热量。

他拿起笔,在图纸上详细标注了液冷系统的管道布局和冷却液的流速参数。每一条管道的走向,冷却液的粘度,甚至泵的功率,都经过了他反复推敲和计算。李阳的手指在纸上滑动着,仿佛这些线条和公式就是他为战机编织的命运之线。

“这样的话,运算单元的稳定性应该可以大大提高。”李阳喃喃自语,嘴角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接下来是火控系统的雷达模块。雷达系统是火控系统的“眼睛”,它必须具备极高的探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李阳决定采用相控阵雷达技术,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调整雷达发射阵列的相位,实现对目标的精确锁定和追踪。

然而,李阳很清楚,这年代的雷达技术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决定对现有的雷达天线进行改进。他在图纸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雷达天线,这种天线由多个发射单元组成,能够通过精确控制每个单元的相位,形成一个可控的雷达波束。

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距离,还能大大增强抗干扰能力。

李阳在雷达天线的设计图旁,标注了每个发射单元的尺寸和排列方式。他的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脑海中演算着每一个角度和距离的变化。他知道,雷达天线的设计必须精确到毫米级别,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整个雷达系统的失效。

“相控阵雷达……”李阳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道亮光。他决定在雷达天线的表面涂覆一层特殊的吸波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有效减少敌方雷达的反射信号,从而降低被侦测的可能性。

随着设计的逐步完成,李阳的心中渐渐有了底。他走到实验室的角落,从架子上取下几块备用的电子元件,开始组装火控系统的原型机。实验室内的灯光映照在他专注的脸庞上,汗水顺着额头滑落,却丝毫不影响他手中的动作。

几个小时后,火控系统的原型机终于组装完毕。李阳仔细检查了每一个焊点,确保所有连接都牢固可靠。他将电源接通,屏住呼吸,按下了启动按钮。

随着一阵轻微的嗡鸣声,火控系统的显示屏亮了起来,李阳的目光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指在控制面板上飞快地操作着。他测试了系统的运算速度和雷达模块的探测能力,所有的数据都显示正常。

“成功了。”李阳低声说道,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知道,这套火控系统是他在这个年代的技术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极限,它将为空天战机提供最强大的作战支持。

火控系统的原型机测试成功后,李阳将注意力转向了武器系统的设计。武器系统是空天战机的“利爪”,它必须具备极高的打击能力和灵活性。李阳决定为战机配备一种全新的定向能武器——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激光束高速击穿目标的武器,具有极高的打击精度和能量集中性。然而,这种武器技术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李阳知道,要在这个年代制造出实用的激光武器,他必须克服多个技术难题。

首先是激光的能量问题。为了产生足够高能量的激光束,李阳决定采用固体激光器作为激光源。这种激光器利用掺杂了稀土元素的晶体作为工作物质,通过光泵浦技术激发出高能激光束。

李阳在实验桌上摆开了一块掺钕的钇铝石榴石晶体,这种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是制造固体激光器的理想材料。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晶体的内部结构,确认其纯度和均匀性。

“这块晶体的质量非常好,能够产生稳定的激光束。”李阳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开始设计激光器的光学腔结构。光学腔是激光器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激光的频率和能量输出。

李阳在设计图纸上勾勒出了一套复杂的光学腔结构,这套结构由两个高反射镜组成,通过反复反射光束来增强激光的能量。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图纸上的每一个细节,思索着如何优化光学腔的反射率和稳定性。

“反射镜的表面必须进行特殊镀膜处理,才能达到高反射率。”李阳喃喃自语,决定采用一种多层介质镀膜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在反射镜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多层膜,显着提高反射效果。

接下来是激光束的聚焦问题。李阳知道,高能激光束在发射时必须经过精确的聚焦,才能在目标上形成足够的能量密度。他在图纸上设计了一套复杂的聚焦系统,这套系统由一组高精度透镜组成,通过调整透镜的曲率和排列方式,实现激光束的精确聚焦。

李阳走到实验室的角落,从架子上取下几块高精度透镜,开始组装聚焦系统。他的手指在透镜之间飞快地移动,将它们一一固定在激光器的光学腔前。透镜的排列必须极为精确,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激光束发散,无法形成有效的打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