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谍战从潜入满铁当小乘警开始 > 第25章 最初接触

谍战从潜入满铁当小乘警开始 第25章 最初接触

作者:老张0612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3:56 来源:小说旗

1928年3月至8月的第二学期,由于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的爆发,这两起与日本陆军特别是关东军紧密相连的重大事件,使得程延所在的学校课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缺乏训练课程的教师,大多数队列和格斗训练被搁置一旁,连一些德育课程也受到影响。

然而,唯独有关警察专业的课程却不降反升。因此,这两届的学生反而成为了满铁眼中职业素质最高的两届学生。这对曾经一手操办警察练习所的宪兵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他们原本一直坚信,只有通过严格训练甚至体罚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警察。但除了那些见到日本人就发抖的铁路警察队伍之外,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警察,教育方面的投入并不多。

而经历了这次回家之后,程延仿佛一夜之间就长大了许多,他回到练习所后就没有再继续在外面的小饭馆定饭,而是选择去食堂就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通过这次回家,深深体会到了老爹挣钱的艰辛和不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上一学期的伙食费还是程大力替他交的,这一学期程大力没回学校,自然没人给他交钱,虽然回校前,老爹额外给了他订饭的钱,但他并不想再花在嘴上了。

其实不仅程延如此,这学期仍然在学校外面每周必改善一顿的学生也大量减少,这也与学校伙食得到改善有着很大的关系。自从高岛这批军官离开后,练习所的伙食有了极大的改善。原本满铁就为练习所拨出了专门的伙食费,但由于那批自命不凡的关东军军官认为警察的学习应与军队看齐,不断降低伙食标准,导致警察分所的伙食一直不如技工和乘务两个分所。然而,这次趁着他们不在,练习所逐渐将伙食标准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现在食堂的饭菜不仅味道变好了,而且种类也更加丰富多样,完全能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程延觉得在食堂吃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一来,他可以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其他方面,比如购买学习资料或者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同时,他也更加珍惜每一分钱的来之不易,学会了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费用。

不过,警察分所的变化也就到此为止了。在开学之初,有练习所的干部考虑到大量的分队长被调走,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学生们轮流担任学生分队长。然而,这个提议却遭到了松平课长的坚决反对。作为一名欧美派人士,松平课长坚信让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并不能真正提升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反而可能会让他们过早地染上官僚作风,得不偿失。因此,尽管师资力量紧张,甚至不得不安排一些后勤人员来担任分队长,但这个传统的规矩依然没有被打破。

总之,不管如何,学校的管理确实松弛了下来,一些学生甚至开始了一些课外活动和小组织活动,甚至在警察分所里也有一些人悄悄传阅起了cp主义书籍。这不仅是因为关内刚刚结束的北伐战争带来的影响,更是因为日本本身就是一个比中国更早接触cp主义的国家。更不用说满铁的运营方式,在某些方面甚至被一些欧美资本家讽刺为“国家资本主义”,甚至更严重地被指责为“cp主义经济”。这些因素都使得cp主义思想在满铁警察练习所迅速传播开来。

时间来到五月份,济南惨案的消息刚传入大连没多久,程延就从何清手里拿到了一份**宣言。不得不说,这种事情实在很令人费解的,尽管何清直到最后都没有成为一名真正的**者,甚至变得极其自私自利,但他确实很早就开始阅读相关的着作了。一方面,何清这个人好奇心很重,对各种类型的书籍都很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他在校外还有出租屋,藏匿几本这样的书简直轻而易举。然而,像他这样的人往往很难轻易相信任何事情!

此时,程延终于认识了他在这个世界上遇到的第一个**者——满铁练习所负责刑事法与程序法课程的小林老师。小林老师作为早期的日共党员,其身份显然需要保密。他来到大连满铁担任教师,是因为他认为在关东州这个日本的殖民地或许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然而,在前两年由于军事管制过于严厉,小林甚至不敢表达自己的主张。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两个月,小林就在警察练习所建立了一个拥有十七名成员的**学习小组。当然,对外他们以学习刑事法为借口来掩盖真实目的。

不过,程延加入了小林老师的**学习小组,虽然引发了他对**思想的好奇和探索的**,但这个小组持续时间并不长,就被学校当局察觉了。

其实这事还要怪程延,如果他不参加这个小组,就不会引起松平课长的注意,而注意到了此事的松平课长也并没有采取什么严厉的措施,或许他有所顾虑,毕竟学习好不容易才将那帮关东军军官送走,他实在不愿意再因为这件事让满铁高层觉得还是那批军官更可靠。因此,他只是采取了将小林老师调走的办法,便轻易地解散了这个**学习小组。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林老师的离开并没有浇灭程延内心对于**的热情。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虽然不再敢于阅读相关的着作,也不敢与他人继续探讨这些话题,但人的思想往往就是这样奇妙。越是被禁止思考某些事情,那些想法反而会变得更加强烈。就在这时,一个名叫王永安的广东人出现在了程延的视野之中。

王永安,一个在大连北站经营着一家照相馆的老板,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年头。然而,令人疑惑的是,他似乎对程延有着一种特殊的了解,仿佛早已熟知这个人一般。又或许,可以这样认为,他与程延之间的首次直接接触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安排的。直到十几年后的某个午后,当程延在新加坡的公馆内休息时,他才突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此之前,每次与王世安的相遇,程延都仅仅将其视为一场意外,仅仅是因为那个下午他前往二百三高地旅游的时候,正碰上王永安在那里照相,他临时起意想拍一张照片,并打算寄回家乡给自己的父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