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 > 第211章 贾诩的提醒

三国:与宏哥称兄道弟,再筑大汉 第211章 贾诩的提醒

作者:九七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7:37 来源:小说旗

中军大帐

刘彦坐在主位上,而几位将领也是将手上的事务交给手底下的代为照看。

“见过主公!”

“见过大哥!”

张飞、赵云、吕布、徐荣以及曹性等将对着刘彦拱手一拜。

“无须多礼。”

“此番前来,是为了幽州一事。”

刘彦抬了抬手,旋即说出来意。

“大哥,要打幽州了嘛?”

“俺愿为先锋!”

张飞神色一喜,当即急不可耐的看向刘彦。

看到二哥独领一军镇守一方,张飞说不着急是假的。

自从关羽被部署在河内后,张飞也开始向徐荣请教起统兵方面的问题。

而相比对待关羽的耐心,徐荣对待张飞就要显得不耐许多。

倒不是因为别的,主要是张飞的基础太差了,若论斩将刈旗,徐荣认为整个冀州军中也少有人能够与之匹敌,但在统军作战方面,这个张老三差的有些多。

所以,徐荣只是冷漠的让张飞滚去看左传。

左传作为古代名将必读之书,里面有许多经典大战的案例,这可比晦涩难懂的孙子兵法更有效的多了。

“什么你为先锋?”

“要当先锋也是我来!”

吕布用肩膀撞了张飞一下,仰起脸对着张飞挑衅的挑了挑眉。

“呃...云其实也可以当先锋。”

赵云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自从投靠刘彦以来,他还没有立下什么功劳,哪怕是领军进入河内,也大多是根据田丰的安排形式,并没有立下什么大的功劳。

“此事暂且不急。”

“幽州一事或许还需要些时间。”

“此番主要是为了增强北境的军力驻防。”

“无论是渤海还是中山,两地的精兵只有五千人。”

“之前因为担心引起幽州的警惕,所以没有调遣大量兵马驻防,如今已经和刘虞有过商议,所以我决定各郡再增调五千精兵。”

刘彦摆了摆手,打断了众人的话语,然后说出了此番的用意。

“主公!”

“主公,看我,看我啊!”

“大哥,咱们兄弟之间...嘿嘿!”

赵云、吕布、张飞三人眼巴巴地看着刘彦。

此时被调往冀北,那也就意味着接下来一旦与幽州开战,他们势必会有参战的机会。

“翼德,子龙,你二人各领五千精兵前往中山、渤海。”

“至于奉先,你也不用心急,一旦与幽州开战,这些兵力并不够用。”

刘彦目光在张飞和赵云身上停留,吩咐一番后,安抚了一下吕布。

御下要讲究一个平衡,赵云投靠他已经数年,也是时候该给机会了。

吕布这家伙在虎牢关大显神威,总得给别人一点机会。

“多谢主公!”

“多谢大哥!”

赵云、张飞二人拱了拱手,脸上满是喜色。

而相比于他们,吕布则是显得有些郁闷,不过刘彦都如此说了,他也只能静待时机。

“文远、公骥,你二人抓紧招募兵马、训练士兵。”

“此番调往冀北这么多人,魏郡略显空虚,需要尽快补齐兵力。”

刘彦目光看向张辽、颜良二人,吩咐道。

“诺!”

张辽、颜良拱了拱手。

他二人一直负责招兵之事,目前手上的军务还没有处理完,刚刚自然也没能有机会争取一下。

“主公,今年中山、渤海两地税粮可暂时不往邺城征调,如此也可省去战时调粮的大量人力、物力。”

徐荣拱了拱手,提议道。

“嗯,文良所言甚是,回头我会和元叹提及此事。”

闻言,刘彦赞同的点了点头。

又与将士们交流了一会后,刘彦便带着贾诩返回了城中。

将多兵少,还是不够用啊!

每次有大的动作,刘彦都会有这种感觉。

兵到用时方恨少,然而冀州的募兵一直都没有取消,不然也不可能短短几年的时间,冀州的军力就已经达到了五万余。

只不过冀州百姓的日子,大多都不是那么艰难,很多人都不愿干这种脑袋别裤裆高危职业。

“使君,您太仁慈了。”

贾诩跟在刘彦身后,看着沿途百姓脸上的笑容,对着刘彦小声说道。

“仁慈?”

“我?”

刘彦脚步一顿,用手指指了指自己。

仁慈这个词,刘彦没想过自己会和他沾边。

呃,有没有可能是和贾诩比?

如果是这样的话,刘彦得承认,自己肯定比贾诩仁慈。

论缺德,曹操都得甘拜下风,何况是他刘彦。

“呵呵。”

“使君或许对待敌人狠辣,但对自己却很是仁慈。”

“老夫虽然投效时日尚短,但却对自己的眼光很是自信。”

“主公对待治下百姓甚是宽宏,您知道司隶的税收是多少吗?”

贾诩轻笑一声,神色略有感慨的问了一句。

“多少?”

“十税一!”

“这么多!”

得到贾诩的回答,刘彦都不得不略显震惊。

十税一这个比例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董卓竟然把税收提高到了如此恐怖的地步。

大汉最巅峰时期,普通百姓的税收始终维持在三十税一这个相对还算温和的比例。

饶是如此,这个税收换算成百分比,也高达百分之三十八这个恐怖的税比。

司隶这个税收,百姓一年到头相当于白工作,一粒米都无法进入自家米缸。

“没错,而且徭役也远比冀州繁重。”

“自从关东诸侯起兵后,董卓加重徭役,从而获新兵八万。”

贾诩点了点头,再次说出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数字。

这也是贾诩为何对董卓的未来丝毫不看好的原因。

身为一个当权者,若是一味苛责百姓,最终的结局能好才怪。

贾诩这么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怎么可能愿意给董卓陪葬。

“我虽然不是啥好人,但自问也做不到董贼那般。”

刘彦眼皮微微抽搐,吐槽了一句。

“使君,乱世需重典,仁慈并没有错,但不能过度。”

“你看冀州百姓,人人面露笑容,这是好事但也是坏事,人如果没有了忧患之心,待得使君有朝一日陷入危难之时,百姓们顶多只是哭上两声。”

贾诩抚着胡须,目光在路过的行人脸上扫过。

“文和此言,让我犹如醍醐灌顶。”

“此事我会慎重考虑的。”

刘彦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对于贾诩的提议决定仔细斟酌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