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章 魂穿大明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章 魂穿大明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洪武十五年,应天府,南京城。

在刚过正月的时节里,虽然寒风陡峭,天地间充斥着寒冷的气息,但街道上还是残留着些许年节热闹的痕迹。

路上还有三三两两的行人紧了紧身上的皮袄,匆匆的向家走去。

本应风平浪静的南京城内,大街小巷充满了数不清的官差,让人察觉到有些不平常的意味,特别是明晃晃的飞鱼服配着精致的绣春刀,泛着不容侵犯的寒光。

锦衣卫,一个让百官与百姓都闻之色变的组织,虽然大部分普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和锦衣卫产生交集,但是他们也知道只要是锦衣卫出现的地方,往往有大事发生。

此刻紫禁城东宫的偏殿内,一名孩童面如金纸,呼吸孱弱,静静地躺在床上。

一旁一位典雅端庄的少妇,眼圈红红的不停的抽泣,双手紧紧的握着拳头,连鲜血浸湿了手帕都没注意到。

在殿内昏暗的灯光照耀下,少妇惨白的脸上有了一些暗黄的色彩。

不知过了多久,病榻上的孩童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双目无神的环顾着四周。

看到孩子睁开了眼睛,少妇不由得大喜,紧紧的攥住了孩子的手,急切的问道:“英儿?你醒了?感觉怎么样?太医呢?太医!”

一旁的伺候的下人原本都在低声的抽泣,听到妇人的呼喊,匆忙向外殿跑去,刚诊完脉的太医们此刻还在殿外候着,焦急的踱步。

里面躺着的那位身份极其贵重,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恐怕自己等人的小命也保不住了。

正在心急如焚之际,传来消息,说是里面那位醒了!太医们顿时大喜,为首的太医面容有些愁苦,心道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但还是一路小跑跟在奴婢身后。

黄初躺在床上,内心充满了茫然,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在远洋执行护航任务吗?

这个女人是谁?自己是在哪里?

蓦然,脑海中一股陌生的记忆突然涌现,与之前自己的记忆慢慢融合。

“原来穿越真的存在......”黄初内心苦笑一声。

自己本来是一名华夏海军特战队的战士,在太平洋执行护航任务时,收到了华夏渔船的求救信号。

在赶到后与海盗发生了激烈的对抗,成功解救人质之后,海面突然惊涛骇浪。

海底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将黄初吸了进去,随后便失去了意识,再睁开眼睛就到了这里。

这里是洪武十五年的大明!

自己成了明朝开国皇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孙,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

眼前这位梨花带雨,我见犹怜的女人就是自己的生母,太子妃常氏。

常氏看到朱雄英虽然睁开了眼睛,但是双目依然无神,自己怎么喊他也没有回应,只能干着急的看着。

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嘴里不停的呢喃道:“儿啊,你可别吓娘啊。你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娘也不活了!”

不一会,在外面等候的太医们就匆忙赶了进来,为首太医把了一下朱雄英有力的脉搏,又看了一下逐渐红润的脸庞,内心不由得暗暗称奇。

皇孙殿下的身体本就一直羸弱,此次受惊从马背上跌落,受到了猛烈的撞击,已经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怎么眨眼之间竟然中气十足,似没事人了一般?

黄初虽然对朱雄英的记忆还没有完全融合,但是身为军人的警惕性还是让他瞬间反应了过来,记得眼前的太医姓胡,忙开口道:“胡太医,我的身体已经没有大碍了吧?”

胡太医虽然还有些疑惑,但是这毕竟是好事,自己也没必要多嘴,如果皇孙殿下真的有个三长两短,怕是自己的小命也会跟着玩完。

忙向常氏禀报:“启禀太子妃,皇孙殿下经过刚才的休养,已经无大碍了。”

常氏闻言脸色变了又变,还是忍不住怒喝道:“什么叫无碍了!你看英儿双目无神,好似都认不得我了,这叫无碍?”

这时黄初也适时的冲着常氏低声道:“娘,我真的没事了,不要为难他们了。”

胡医听后感激的看了一下朱雄英,忙附和道:“是的,娘娘,皇孙殿下的脉络充实有力,已无大碍,只需每日按时调理即可。”

看着朱雄英恢复了正常,常氏提着的心也终于缓缓落下,紧紧的抱住朱雄英,默默流泪,怎么也不肯松手。

可能是因为受到朱雄英记忆的影响,黄初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常氏的舐犊情深,轻轻的拍打着常氏的后背。

低声宽慰道:“娘,我真的没事了,不要再哭了。”

在两人母子情深之时,两道急促的脚步冲进了内殿。

“英儿......”

“大孙儿.....”

一位中等身材,仪表堂堂的中年男率先冲了进来,额头上还有没擦干净的汗珠,一身威严的金龙蟒袍彰显了男人的身份。

来人正是朱雄英的父亲,大明的太子朱标。

朱标的身后,还有一位身着破损紫黑龙袍,头戴紫金皇冠的老者,鞋都跑丢了一只,看到朱雄英没有大碍后,也跟着长舒了一口气。

老人的面容虽然有些枯槁,但是仍然布满了威严,正是大明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前世的自己父母早亡,从小在福利院长大,一路自己勤工俭学,考进了国防科技大学,品学兼优,最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可以说是吃尽了世间最酸的苦楚,见识了人与人之间最冰冷的嘴脸,但却从来没感触过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看着大明最有权势的两个男人为了自己急匆匆赶来,气喘吁吁的样子,只觉得心头一热,眼泪在自己的眼眶中打转,开口应道:“爹,皇爷爷,英儿没事,让你们担心了。”

朱元璋上前,从常氏手中接过朱雄英,紧紧地抱着,嘴里念叨着:“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正在一片和谐间,朱元璋看到一旁跪地伺候的太医,上去就是一脚,怒喝道:“咱大孙儿明明好好的,你这遭瘟的太医,咋胡咧咧说咱孙儿不行了?”

“这....”胡太医不敢反驳,只能咬牙道:“皇孙殿下洪福齐天,是微臣糊涂了....”

似乎不解气,朱元璋又怒喝道:“来人....”

“皇爷爷,孙儿没事都是太医们救治及时,您可不可以不要惩罚他们啊。”明太祖是什么样的人,黄初从史书上也是有所了解的,怕是一个处理不好这些太医都得没命,忙开口为太医求情。

朱标赞许的看了朱雄英一眼,也在一旁调解道:“是啊,父皇,看在他们尽心救治的份上就饶了他们这次吧。”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还是有些不解气的呵斥道:“太子和皇孙为你们求情,咱就饶你们一次,每个人罚处三个月的俸禄,好好伺候咱大孙儿吧。”

太医们老泪纵横,不住的叩头谢恩:“臣叩谢天恩,多谢太子殿下,多谢皇孙殿下。”

没有继续理会太医,朱元璋继续说道:“蒋瓛,查一下,咱大孙儿怎么会从马上跌落,今天伺候皇孙骑马的奴才们,全部处死!”

朱元璋身后,一名隐藏在黑暗中,毫不起眼,身穿黑色飞鱼服的中年汉子,领命而去。

蒋瓛?锦衣卫的指挥使?

黄初脑子里迅速想起历史上明朝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这是天子手中对百官最有震慑的力量,先斩后奏,皇权特许,文武百官谈之色变!

太子朱标似乎有些不忍奴才们受牵连,全部处死实在是有些残忍,但是踟蹰了一会,也没有开口说话。

黄初的眼中也闪过一丝寒光,内心呢喃道:“紫禁城的御马场,都是千挑万选的良马,在送进宫前,都经过了无数次的训练,怎么会突然失控?怕是有人有意为之啊。”

既然身边伺候的人已经信不过,那换一批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黄初虽然心善,但并不迂腐,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成了朱雄英,那自然也该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然岂不是白来这世上走一遭。

我煌煌华夏,大好江山,先经建奴夺取江山,又经八国联军侵华之辱,如今我既然重生于此,绝不让历史重演!

“好了,让咱大孙儿好好休息,咱先走了。”

古来圣贤之君,素来国政缠身,如果不是担心自己的孙儿,他断断不会抛下满朝的大臣跑出来,这边看到孙子没事,自然也就回太极宫了。

片刻之后,除了常氏和朱标,就只剩下几个伺候的下人。

在哄睡朱雄英后,常氏对着朱标严肃的问道:“殿下?您觉得今天的事情是意外吗?”

朱标默然,有些无奈的开口道:“孤知道你的意思,你还是怀疑吕氏,但是她素来为人公瑾,并无任何不妥....”

常氏显然对朱标的回答很不满意,直接打断了朱标的的话,冷笑道:“呵呵,在殿下眼里,她一直都是知冷知热,不像臣妾,出身军旅之家,粗鄙不堪。”

朱标看着熟睡的朱雄英,又环顾了一下装作听不到的下人,低声道:“太子妃,你是东宫正妃,注意言辞,没有证据的事情,你让孤怎么做?”

并没有继续看朱标,常氏轻轻的擦拭朱雄英的额头,面无表情的说道:“臣妾一直如此,不懂体恤殿下,您还有许多军国大事没有处理,且去忙吧,我们母子还能照顾好自己。”

朱标有些语塞,想说些什么又欲言又止,只能留下一声叹息,转身离去。

黄初虽然看似睡着了,但实际上一直听着,看来自己的爹娘也不像历史上说的那么和睦.....

到底是谁要害自己呢?

太子的侧妃吕氏?她的膝下可是有自己的儿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文皇帝,被他四叔从北平一路横推到南京,自己独身仓惶出逃,纵观整个历史,也就这独一份啊。

况且自己之前表现一直平庸,远没有朱允炆那般聪慧受朱标的宠爱,一旦自己死了,受益最大的自然是她们母子,但是一旦自己在宫里出事,嫌疑最大的同样是他们,吕氏能够以侧妃之身在东宫多年荣宠不减,怎么看也是一个心机深沉之人,怎么会行如此明显之事?

还有他的那些好叔叔们,可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特别是北平那位。

朱雄英刚刚穿越过来,身体还比较孱弱,在思绪翻转间,很快就沉沉的睡去。

夜里,华灯初上。

在紫禁城深处,太极宫内,朱元璋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手里的密折。

昏暗的烛光映在老人紧锁的眉头上,突显出一丝杀气:“呵,又是死无对证,到底是谁要害咱大孙儿?”

蒋瓛在烛光照不见的阴暗处,低声回道:“在殿下出事的第一时间,锦衣卫就封锁了全城,什么都没搜到,所以臣不敢妄言。”

思虑许久,朱元璋叹了口气,他知道会谋害自己孙儿的大概率也是自己的家人,就算是再不想走到这一步,也不得不有一个决断

“传旨,皇孙朱雄英,册封吴王,设亲军,及岁时补册封大礼。”

闻言一愣,蒋瓛有些迟疑,低声问道:“皇上,册封亲王大典一般是十四岁啊,皇孙殿下今年才八岁,这是不是急了一点?”

摇曳的烛火将朱元璋的影子拉的很长,朱元璋落寞道:“有些事,早早的定下来,也断了其他人不该有的念想。”

吴王,是朱元璋没有登基之前的封号,自有深意。

蒋瓛作为朱元璋最信任的人,很多东西他看的很明白,这次皇孙遇险,皇帝可绝不像是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