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33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下)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33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下)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只见朱元璋猛的站了起来,目光卓卓的盯着朱雄英,语气激动的问道:“大孙儿,你终于长大了,原本咱还有些担心你有些妇人之仁,但是如今皇爷爷放心了!”

说完他还扫了眼凌汉,杨思义与刘三吾一眼,低声道:“咱知道,咱以后在史书上的名声不会太好,咱也不在乎,咱做的一切对的起自己的天地良心,咱还没老呢,用不上自己的孙子替咱背着骂名,就按吴王的意思办,有什么问题,咱背着。”

在朱元璋的强势干预下,云南的事情也就这样决定了下来。

其余人也就这样在沉默中同意了。

随后,内阁又相继讨论了一些问题,都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座的没有一个是普通人,所以彼此探讨,确实给朱元璋做决定提供了很多帮助。

所以几个人凑在一起谁也没有在乎时间,最后朴公公干脆就将一些小吃,放在几人的周围,只要饿了,就随手拿起一块。

就这样,太阳很快就已经落山了,太极宫内的灯盏换了两次之后,众人才回过神来。

朱元璋看了眼外面的天色,不由得感叹了一声:“时间过的真快啊,今天还有最后一件事需要商议一下,这件事商定之后,大家就都回去休息吧。”

听见是最后一件事了,众人不由得都伸了个懒腰,提起精神,竖起了耳朵。

朱元璋不急不躁的低声道:“凌爱卿,杨爱卿,自从洪武十八年以后,国子监就开始进行了封闭式的管理,除了进入国子监的学子外,几乎没有人知道国子监现在到底要做什么,今日就让刘爱卿给你们看看,这几年国子监的学子都在干什么。”

说完,便笑意盈盈的看向刘三吾,刘老夫子也没有卖关子,神秘一笑,随后拍了拍手,几个太监便将国子监内的教材都搬了出来。

朱标与朱雄英都是知道新学内容的人,所以都很淡定,但是凌汉与杨思义可就不一样了,刚开始翻看的时候,两人还看的云里雾里,但是很快,他们两个就反应过来了,这些都是一门新的学术流派的教材。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意识到了这件事的不简单。

这几本教材其实很简单易懂,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却已经看懂了大概,就是用最简单通俗的语言,解释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让人不再信奉神佛,而是相信所谓的科学。

这可与儒家文化背道相驰啊,儒家文化中讲究皇权天授,认为皇帝是天选之人,所以才称天子,如今百姓之所以如此敬畏皇权,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觉得触怒皇上就会引发天谴,但是这门新的流派却在宣杨人人平等?可以预想到一旦这门学术流派问世会对儒家文化造成多大的冲击。

凌汉合上了手中的教材,不解的向刘三吾问道:“刘大人,这是您和国子监的学子这五年来研发的新的学术流派?”

刘三吾笑着摇了摇头,有些得意的道:“非也,这门学术流派被命名为科学,是吴王殿下主编,国子监诸位教习辅助,在洪武十八年就已经编撰完成,这五年来,国子监之所以封闭管理,就是为了不让这门学术流派泄露出去,目前国子监内有将近四千名学子,都已经专研科学有一段时间了。”

坏了,事情大条了,虽然这门科学阐述了很多这个世界的真理,但是一旦与儒家思想发生对撞,都会被撞的头破血流,如今国子监内的这四千学子可都是整个大明最顶尖的人才,而且如今大明的科考还是以儒学为主,如果这四千名学子都转头学习科学,那就等于断了科举之路,大明的人才可能就要断层了啊。

杨思义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忧虑:“陛下,这门科学虽好,但终究不是我大明科考的正途,让大明这么多资质上佳的学子学习一门无关科举的学科,这对大明学子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浪费啊。”

朱元璋则轻笑一声,淡淡的问道:“如果我大明的科举,从儒家学派转为新学呢?”

这句轻飘飘的话落在凌汉与杨思义的耳朵中却重如泰山。

怪不得国子监内这么多学子会废寝忘食的研读新学。

怪不得这么多年将国子监围的水泄不通,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水落石出。

原来皇帝与吴王联手下了这么大一局棋。

如今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儒家文化的弟子,有的人读了一辈子儒家经典,就是为了能通过科举,改变自己的命运。

如果这个时候,朝廷宣布科举不再以儒家典籍为主,而是开始推行新学,那恐怕全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彻底疯狂。

一时之间,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见到两人的沉默,朱雄英不由得上前开口道:“二位都是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之后,才入朝为官,有些话我也实打实的问二位,儒家的四书五经有教过什么是为官之道吗?所谓的程朱理学有提过如何能让百姓生活的更好吗?这个世界一直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儒家文化已经腐朽,这是不争的事实,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其糟粕,还不如另立新学,这件事情现在告诉您二位,也是因为您二人门生故旧满天下,如果能得您二位的帮助,新学的推进才会更加顺利。”

杨思义颤颤巍巍的起身,轻声问道:“殿下,这几本教材是您主编?”

朱雄英正色的回道:“正是。”

杨思义不理解的问道:“这教材老臣刚才粗略的翻了一圈,涉及到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您怎么会知道如此多的知识?”

见杨思义问起,朱雄英也有些汗颜,他总不能说是自己是穿越过来的,这些教材都是他学过的吧?

所以他只能鬼扯道:“杨大人,说来您可能不信,本王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八岁的时候曾经从马上跌下来过,那时太医诊断后都觉得本王已经无药可医,但是在昏迷的那段时间,一名鹤发童颜,仙风道骨的老神仙进入到我的梦中,教会了我这一身的本事,所以才有如今的新学。”

朱雄英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一通鬼扯,竟然让在场的众人都深信不疑。

杨思义激动的胡子都跟着颤抖了起来,对着朱雄英就跪了下去,嘴里念叨着:“仙人传道,幸哉大明啊!”

朱雄英吓了一跳,赶忙一把扶住杨思义,劝阻道:“哎,杨大人,您这是干嘛?本王是真的受不起啊,您先起来!”

这边杨思义还没站起来,那边凌汉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嘴里同样念叨着:“神迹啊,神迹,我大明要出一个圣人了!”

朱雄英现在脑袋上的黑线都数不过来了,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他赶忙向自己的老师求助,但是刘三吾却好整以暇的端坐在椅子上,洋洋自得的表示自己的学生就是天生圣人,受他们一礼是应该的。

就连在龙椅上的朱元璋都犯起了嘀咕,这小子之前一直平平无奇,确实是从落马昏迷之后,这才一鸣惊人,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让人震惊,而且每一件都做成了,难道真的有仙人入梦传道?

看着自己的皇爷爷都用狐疑的眼神看着自己,朱雄英这才发现这种神话般的桥段对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自己的老爹朱标,帮着扶起了凌汉,还对自己翻了个白眼,仿佛是在说:“编,你小子继续编,看你怎么收场?”

在两位老臣重新落座后,朱雄英这才开口问道:“二位大人,不知道对推广新学之事如何看待?”

这时二位老大人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眼睛里面看向吴王都是小星星,一口便答应了下来。

这让朱雄英感到了深深地无奈,原先准备好的一套说辞根本就没用上,早知道这么简单,就不用准备这么多了……

朱元璋见天色已晚,明日还要上朝,便要朱标送三位大人出宫。

将朱雄英留了下来,好奇的问道:“大孙儿啊,你说的仙人入梦传道,是真的吗?”

朱雄英:“……”

第二日早朝,几位内阁成员站在群臣的最前面,每个人都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有了内阁之后,朱元璋的工作量确实大大的降低,虽然还有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圣裁,但是绝大部分的奏折内阁就可以直接批复。

所以时间多了,就开始琢磨起所有老人都着急的事情。

本来吴王大婚还足足有四个多月,但是朱元璋大手一挥,直接提前到了两个月,这下整个礼部顿时手忙脚乱了起来。

钱用壬刚刚被罢免,虽然朱雄英监管着礼部,但是他作为一个穿越者,什么都能做,就是那一堆的礼仪教条,他是真的背不下来。

所以吴王的婚礼,大部分都是由两个侍郎负责,好在现在朱雄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所以无人敢怠慢。

下了朝之后,礼部衙门,朱雄英正百无聊赖的翻着礼部官员的名单。

既然皇爷爷把大婚的期限提前了,那自己也得抓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