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64章 沐英回京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64章 沐英回京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如今的军备司与刚成立的时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才短短数年,但是现在军备司的规模已经扩大了十数倍,足足有研发人员数千人,一座座完整的作业车间整齐有序地坐落在各自地位置。

一条条完整的流水线为大明提供了世界上精度最高的零器件。

最后组合成新式的火器,运往神机营。

朱雄英在宋阳的陪同下巡视了整个军备司所有的车间,大明科技发展的速度就连他自己都忍不住暗暗咂舌。

不愧是泱泱华夏,老祖宗传承千年的手艺都保留了下来,只要提高了工匠的待遇问题,就能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在子弹的研发车间,一名老者正操控着矬子不停的打磨着子弹的模具。

宋阳轻咳了一声:“蒯老,吴王殿下到了。”

蒯祥这才放下手中的矬子,赶忙跪下道:“微臣叩见吴王殿下。”

朱雄英拿起他磨过的模具,内壁光滑平整,误差基本上能控制下肉眼识别不出来的程度,这在大明这个时代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就连朱雄英也啧啧称奇道:“蒯老,这是你用手打磨的?”

蒯祥有些受宠若惊的道:“让殿下见笑了,小老儿就这点手艺,不过还是会存在一些误差,结果总是差强人意。”

朱雄英看了下模具,淡淡的道:“这套模具的设计图纸拿过来给本王看一下。”

宋阳可是知道吴王殿下的本事,第一次遇见的时候,吴王就设计了一整套生产水泥的设备,震惊了整个虞横司。

随后在海州船舶司,殿下开堂讲课,无数的匠人将那段时间所学的知识汇聚成册子,如今是所有匠人入门必读的书籍。

船舶司也在殿下的帮助下,在短短的时间内,攻克了数道难题,成功研制出水师战船。

如今殿下来了军备司要看图纸,宋阳自然不敢耽搁,第一时间就有工匠将图纸送了过来。

朱雄英展开之后,淡淡的看了一眼,伸手拿过尺子和石墨笔,开始在设计图上涂涂改改,随后递给了蒯祥和宋阳。

二人看了之后大惊失色,小小的改进之后,模具的精度会提升数倍不止。

朱雄英试探性的问道:“两位,这样实施可有困难?”

蒯祥和宋阳两个人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一般,纷纷表示完全没有问题。

朱雄英这才放下心来,看来自己的很多想法在大明还是可以实施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雄英的身影就忙碌的穿梭于军备司的各个角落,提出自己意见。

一时之间,军备司开始了极速的发展之中。

这天,朱雄英正在忙着修改手上的设计图纸,傅让突然赶了过来:“殿下,太子殿下和西平候已经到了京城,陛下有令,坤宁宫设家宴,让殿下去参加。”

西平侯就是沐英的称号,虽然大家都习惯性的称呼云南沐府为沐王府,大多都是当地土司的尊称。

沐英直到死后才被追封为黔宁王。

对于这位老爷子最器重的义子,朱雄英一直都想见见,但是沐英远在云南,距离实在是太远了,所以一直无缘得见。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义子。

十二岁时就开始跟在朱元璋的身后,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

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三十二岁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

三十七岁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

到现在洪武二十三年,他将自己最重要的十年时间都投入到了云南这片土地上,与他同期的将领都已经晋升了国公,只有他还是西平候的爵位。

不过想来,这次回来应该也被授封国公了。

历史上,沐英与朱标关系好的和穿一条裤子一般,在朱标病死不久后,沐英在不久后也因为悲伤过度,撒手人寰了。

这般英雄人物,朱雄英自然不敢怠慢,放下手中的事情就和傅让回了吴王府。

坤宁宫内。

如今尚未就藩的皇子与皇孙齐聚一堂,一群孩子跑跑闹闹,显得热闹非常。

朱元璋与马皇后拉着沐英的手不舍得松开,不停的询问着他在云南的生活。

朱标和常氏则在一边陪同,时不时的插上几句话。

这时,朱允熥晃着自己的小脑袋瓜,钻进马皇后的怀里,好奇的打量着沐英:“你就是沐英叔叔吗?”

沐英的脸上都是对朱允熥的宠爱,笑眯眯的道:“小殿下,你认识我吗?”

朱允熥点了点头,一本正经的道:“我知道,大哥和我说过,沐英叔叔坐镇云南,免去了大明的后顾之忧,我们不能忘记,诺,给您吃这个果子。”

说完,就伸出自己肉乎乎的小手,把自己最爱吃的果子递给了沐英。

沐英闻言大受感动,原来自己这些年的付出,家里的亲人都记得。

朱标听到朱允熥提起他大哥,有些好奇的道:“英儿呢?怎么还没见到他过来?”

朱元璋冷哼一声,有些不满意的道:“你这个好儿子,咱让他老老实实待着王府准备婚礼,可是他呢,回到王府后就一头扎进了军备司,天天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大婚的礼服他一套还没试过,你回来了要好好训诫他一番。”

朱标听到老爷子的话顿时闭上了嘴巴,老爷子自己骂骂可以,自己要是跟着一起骂,可就不对了。

朱标心里明白,毕竟隔辈亲嘛,老爷子嘴上对英儿各种嫌弃,但是实际上对他的宠爱还在自己之上。

英儿还没有被册封太孙,就已经大权在握,历朝历代哪有权势如此滔天的亲王?

一旁的沐英也开口道:“父皇,您就别生气了,就连儿臣在云南也听说过英儿的事迹,有这样的孙儿,您晚上睡觉都能笑醒吧?”

朱元璋嫌弃的道:“谁稀罕啊,他少气咱几次,咱就烧高香了。”

话是这么说,但是嘴角却是止不住的上扬。

就在几人说话间,朱雄英匆匆赶到了坤宁宫。

见到沐英的第一眼,朱雄英脑海中就弹出一个词语,儒将。

与大部分淮西将领不同,沐英的书生气是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这样的人放在大街上,更多人会以为他是个教书先生,而不是镇守云南十年的猛将。

“沐英叔叔,侄儿朱雄英,见过叔叔。”

沐英赶紧扶起朱雄英,正色道:“殿下快起,君臣有别。”

一旁的朱标出声道:“英弟,你这些年劳苦功高,你受得起,再说了坤宁宫内,只看辈份,没有君臣,他是你侄儿,这礼你是必须要受的。”

听到自己的大哥这么说,沐英才有些不自然的受了朱雄英一礼。

朱元璋见到人到齐了,便拍了拍手准备开始今天的晚宴。

而这其乐融融的一幕落在一边朱允炆的眼睛里却充满了讽刺,就因为自己不是嫡出,所以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你们是一家人,那我呢?

想到这里,他实在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缓缓走到朱元璋跟前,跪了下去:“皇爷爷,孙儿被册封已经有了几年的时间,如今孙儿已经长成,大理寺的职务也已经辞去,请皇爷爷恩准孙儿,外出就藩。”

没有人会想到朱允炆会在这一刻提出就藩的要求,朱标的脸色瞬间就变了,呵斥道:“这是什么场合?是说这些的时候吗?还不快下去。”

但是朱允炆宛如雕像一般,纹丝不动,目光坚定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叹了口气,罕见的没有生气,而是冷冷的道:“既然你心意已决,咱也不留你,传旨,淮王朱允炆,改封藏王,就藩昌都,等到吴王大婚后,即刻出发。”

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意味深长的看向朱允炆。

昌都城在哪?在现在西藏,现在虽然隶属于大明,但是比云南的形势更加复杂,大明在这里并没有设行省,而是设立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当地的政权还在西藏当地的部族首领搠思公失监的手中,那可是个不毛之地啊,远离中枢,气候大部分明人都受不了,这可算是彻底的流放了。

从淮王到藏王,这可真是天与地的差距。

朱雄英也是幸灾乐祸的看着朱允炆,心道老爷子是什么人物,这么开心的日子你上赶着来上眼药,这不是找死吗?

而朱允炆本人则是淡定如常,平静的道了句:“谢皇爷爷恩典。”

随后就自顾自的坐到了他自己的角落。

朱允炆的反应倒是引起了朱雄英的警觉,他太淡定了,他深知朱允炆不是那种认命的人,看来得让天枢时刻盯着他了。

这个小插曲并没有影响晚宴的进行。

随着一道道菜肴被端上,晚宴的氛围也被推上了**,朱元璋也难得的多喝了几杯,就连朱标与沐英也都有了七八分的醉意。

这时,朱元璋突然道:“沐英啊,以你的战功,其实早就可以回来享福了,但是云南离不开你啊,所以委屈你了啊,如今云南已经安定,你想要什么奖励,和咱说说。”

沐英起身,正色道:“父皇,儿臣只是做了为臣的本分罢了,儿臣既然为朝廷的西平侯,驻守云南就是儿臣的分内之事,不敢接受父皇的封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