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179章 陈怀瑾与赵谦接触新学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179章 陈怀瑾与赵谦接触新学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在崔淼大致描述完新学的规划后,解缙在一旁补充道:“殿下,在完成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的学习后,还需要在国子监学习两年,才能外出派放做官,整个学习过程长达九年,确保每一个走向仕途的人完全合格后,才能顺利拿到功名,如果没有达到要求,需要留级,继续学习。”

这样的规划很符合朱雄英的预期,他满意的看向学政司的官员,鼓励道:“这段时间你们也辛苦了,承受了这么大的压力,目前国子监的学生全部都要外派到各地的学校担任教习,校长等主要职务,还是要辛苦你们。”

学政司的官员都是出自国子监,对吴王是盲目的崇拜,在受到自己偶像的赞扬后,都表现的激动不已。

方孝儒则有些为难的问道:“殿下,现在的很多学子身上都有功名,如果让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的话,是不是有些不太公平。”

朱雄英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这样对有些人来说不太公平,但这是革新必须经历的阶段,所以他只能选择委屈这一部分人,换取更多人以后的公平。

“所有学子,功名可以保留,但是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学习,没的商量。”

吴王的一句话,彻底定了这些有功名在身的学子也要重新开始准备考试的命运。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的身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在锦衣卫的诏狱内,赵谦与陈怀瑾被关进一座牢房内,其余的牢房也住满了这段时间收受乡绅的银两,恶意阻挠新学推行的学子。

见到陈怀瑾并没有受到苛待,赵谦不由得长舒了一口气。

“陈老大人,您没事就好。”

陈怀瑾见到赵谦进来并没有觉得意外,吴王不是嗜杀之人,否则自己也不会留下一条性命了。

自己如今被关在诏狱之中,对外面的情况很不了解,所以见到赵谦进来,忙问道:“赵老弟,外面的情况如何?”

赵谦叹了口气,将他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还感慨道:“陈老大人,吴王雄才大略,各项新政无一不被证明是利国利民的良策,所以我在想,会不会这新学与我们所想的也有些区别?并非是所谓的歪理邪说?”

听了赵谦的话,陈怀瑾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桌子上的新学讲义上。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翻开讲义和教材,仔细的翻看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两个人的目光,再也没能从上面移开,脸上的表情从好奇,到探究,最后已经完全变成了震撼。

一个时辰之后,两人默契的放下手中的书本,久久沉默不语。

陈怀瑾的脸色很复杂,缓缓开口道:“赵谦啊,看来是你我迂腐了,这新学教授的天地自然运行的自然规律,阐述了生命的哲理,这才是我大明每一位读书人必读的书籍啊。”

赵谦此刻完全沉浸在了刚才翻看的教材中,里面讲述的术数篇让他欲罢不能,原来数字的计算可以如此简单,一篇简单的表格,就能将一个县城的税收统计的如此清晰准确,简直难以想象。

“陈老大人,听说这新学的创始人,是吴王殿下,那个时候他还不到十岁?”

陈怀瑾苦笑一声:“是只有八岁,一个八岁的孩童,是怎么做到的呢?怪不得国子监的学子都将吴王奉若神明,刘三吾等人也唯吴王马首是瞻,我大明的皇室之中竟然出了一个圣人。”

赵谦也感慨道:“是啊,有吴王在,我大明必将中兴啊。”

陈怀瑾的脸色突然变得急切起来,有些焦急的道:“赵谦,现在是新学推行的重要时期,你我不能在此蹉跎岁月,我们要出去,你我门下门生众多,我们能为新学的推行,尽一份力。”

赵谦也反应了过来,对着监牢外面喊道:“来人,快来人,我们要见吴王殿下。”

这时,蒋瓛的身影从阴影处出现,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两位大人这是想明白了?”

见到这位传说中的锦衣卫指挥使,两位大人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但还是强壮镇定的道:“蒋指挥使,麻烦您向吴王禀报一声,我二人已经知道错了,还请放我们出去,让我们这戴罪之身为大明做些贡献。”

蒋瓛直接拍了拍手,两名身后的锦衣卫直接将牢门打开。

“吴王有过交代,只要两位大人翻开新学的讲义,就可以自由出入,您二位可以自行离开了。”

陈怀瑾与赵谦两人眼中的敬佩之色更浓,但是现在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脚步匆匆的离开了诏狱。

诏狱的门口,围绕了大量两人的门生,他们不敢闯进诏狱救人,就只能在附近徘徊。

蒋瓛知道吴王没有怪罪这两人的意思,所以对这种行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在陈怀瑾与赵谦从诏狱出来后,门生们第一时间围了上来。

“老师,您怎么样?在里面有没有受苦?”

“老师放心,我们已经联络了所有在京的学子,我们共同上书,为老师鸣冤。”

陈怀瑾闻言眼睛一瞪:“鸣冤?鸣个屁的冤,都跟老夫去国子监,支持新学的推行。”

听了陈怀瑾的话,他的门生都懵了,这是什么情况?老师不是反对新学才入狱的吗?这怎么才过了几天,开始支持新学了?

赵谦见到自己的门生也没反应过来,忍不住怒斥一声:“还在发什么愣,都去国子监,现在就去。”

就这样,陈怀瑾和赵谦两人带着他们的数百名门生,浩浩荡荡的向国子监而去。

一旁的百姓都麻木了,这又是闹哪出啊?他们现在也不明白这些他们以前敬佩的读书人了,明明朝廷是颁布了一条仁政,以后他们的孩子都能不花钱读书了,他们到底在闹什么啊?

而在国子监主持新学推行的刘三吾也得到了消息,他也不知道这两人意欲何为,现在国子监,礼部等重要部门都有禁军守护。

所以刘三吾也没有太过担心,没有带任何人,一个人就走出了国子监。

见到陈怀瑾与赵谦气势汹汹的走过来,忍不住嘲讽道:“两位,刚放出来,就来捣乱,这可不地道啊。”

陈怀瑾没有理会刘三吾的话,激动的道:“刘阁老,下官在诏狱之中研读了新学讲义,大为震撼啊,有没有什么下官能帮上忙的?下官及门下门生都听您的安排。”

刘三吾一时没反应过来,有些怀疑的道:“陈大人,你不会在寻老夫的开心吧?”

见到刘三吾不信,一旁的赵谦赶忙附和道:“刘阁老,还有我,我和陈老大人一样,都想为新学的推行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对于这两位的人品,刘三吾还是信的过的,既然带了门生前来,那想必是真心为了推行新学而来。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这终究是件好事,所以就将两人请了进去。

有了两位贤名远播的儒学大家加入,京城附近的学子反抗浪潮很快就平息下来,越来越多的学子开始尝试接受新学。

曾经围住礼部衙门的那些学子,被罚抄写新学讲义的时候,也开始接触到了新学,每抄一遍,对新学的理解就加深一分。

慢慢的,他们已经不再抵触新学了,甚至有的人在抄录的同时,已经开始在研读和理解,最后也都深深的折服。

他们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学子,学习理解的能力本来就比常人更强。

所以抄录完的学子并没有继续反对新学,而是自发的来到国子监,领取一份新学教材后,自愿接受新学的学习。

京城内的学校,建的是最快的,由崔淼担任京城学校第一任校长,赵谦担任副校长,一众教习都已经挑选完毕。

在正式开放的第一天,就有无数学子涌入其中。

大部分是陈怀瑾和赵谦的门生,其次就是被罚抄写新学的学子,短短三天时间,京城学校之内就招收了超过五千的学子。

在应天府的门口,还有一名学子,脸色惨白的抄录着新学讲义,就连嘴唇都因为疲惫而显得没有丝毫血色。

正是带头围堵礼部衙门的曾静。

在抄录到八十七遍的时候,他终于坚持不住,晕倒了过去。

门口的衙役上前,正准备给他叫个郎中,却被突然出现的徐子卿制止。

金牌拿出来的一瞬间,衙役们就乖乖的离去。

徐子卿用手拖住曾静,消失在了原地。

一直到了傍晚,曾静才悠悠醒了过来。

这时他已经躺在了一张异常柔软的床上,警惕的环顾了一下四周,只见到了一名青衣道人和一位美的惊心动魄的少女。

“敢问二位,我这是在哪里?”

徐子卿淡淡的道:“吴王府。”

曾静一愣,显然没想到自己会出现在这里,但是自己一个穷酸文人,吴王想对付自己也不至于如此大费周章,不由得好奇问道:“吴王殿下救了我?又将我带回王府,这是为何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