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12章 北境大捷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12章 北境大捷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阿尔泰城作为北元对阵大明的第一雄城,其宏伟程度对比山海关也丝毫不逊色。

当蓝玉和朱棣登上阿尔泰城墙的时候,内心不由得豪气万丈,两人不约而同的看向远处的雄山峻岭,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征服**。

朱棣感慨一声:“如此大好河山,真想全都纳入大明的版图啊。”

蓝玉也有同样的想法,而且他坚信会有这么一天,所以他喃喃自语道:“会的,只要有英儿在,一定会有这么一天的。”

在两人感慨之际,朱高炽拖着自己受伤的身躯,一瘸一拐的走到了过来。

“禀告父王,蓝帅,经此一战,摩伦部损失大半,只有不足两万人突围,歼敌四万四千人,俘虏一万七千人,我部同样损失惨重,守城的靖安军只剩下六千人,京营精锐几乎全军覆没,剩余不足一千人已经被编入了靖安军。”

蓝玉点了点头,有些诧异的看向朱高炽,满意的道:“倒是没想到你小子还真的能守住,可以啊,没堕了你爹的名头。”

朱棣也满脸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儿子,急步走过去,关切的问道:“哪里受伤了吗?”

朱高炽摇了摇头,胖胖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他从小就在王府内养尊处优,哪里经历过这种场面,精气神早就已经达到了极限,但还是坚持道:“孩儿身上的都是皮外伤,只是孩儿带出来的士兵,这一战下来,几乎都没了。”

说罢,朱高炽的眼睛变得通红,眼泪在眼圈之中似乎要控制不住了一般。

朱棣没有说话,用力地抱住了自己的儿子,他知道这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必须经历过的,只有经过了战火与死亡的洗礼,他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

“他们都是大明的将士,为家为国而死,是他们的宿命,大明会好好善待他们的家属,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让他们的牺牲白费,让大明变的更加繁荣富强。”

朱棣的声音很沉稳,让人听着莫名的心安,朱高炽的情绪也终于慢慢稳定起来。

蓝玉轻叹一声:“部队经过连日的作战已经很疲惫了,传令下去,所有部队都在阿尔泰城休整三日,算算时间,漠河军镇那边也该有一个结果了。”

与此同时,一封来自漠河军镇的军报自漠北出发,一路风雨无阻,历经九天,终于到了京城。

“报,漠北大捷,蓝帅与镇北王率部在阿尔泰山脉歼灭北元太师哈喇章所率主力五万人,收编以脱脱不花为首的黄金家族部落,兀良哈部愿意举族迁往大明,随后蓝帅与镇北王分两路大军于阿尔泰城下,合围北元军部大将军摩伦部的鞑靼精锐,经过激战,摩伦仅带不到两万人突围。”

“报,漠北大捷,孔士行率部夜袭敌营,烧了北元大军的粮草,也先震怒,率军出击,被孔士行引入山谷,李景隆带神机营埋伏其中果断出击,耿炳文带队绕后,大获全胜,歼敌十万余,也先带着残兵退守赛音山达,神机营已经带着火炮兵至城下,不出七天就能占领东戈壁全境。”

接连两封军报使得朝野震动,这意味着这次北伐已经大获成功,文武百官皆喜笑颜开。

朱标的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一丝笑意,这一仗打了已经四个月了,终于要接近尾声了。

“还是没有太孙的消息?”

听到太子的询问,内阁的几个老家伙都有些尴尬,还是刘三吾硬着头皮道:“启禀太子殿下,太孙自从出了阿尔泰城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太孙没有遭遇任何不测,此战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的大获全胜,都是因为太孙用了极少的部队牵制住了北元最精锐的马哈木部主力。”

朱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事情他都知道,但是一天没有朱雄英的消息,他就一天放不下悬着的心。

如今朱元璋早就已经苏醒,但是为了瞒住秦王的死讯和朱雄英的消息,所以朱标一直让其在坤宁宫静养。

自己为了不露出破绽,一直不敢去坤宁宫探视,但是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再不去见老爷子,实在是说不过去了。

满心担忧的退朝后,他有些魂不守舍的回到了武英殿。

内阁大臣早就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到朱标的样子,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自从太子监国后,表现出来的一直都是杀伐果断,坚毅果敢的一面,还从没有像现在这般心不在焉的模样。

在三人中,凌汉的资格最老,所以有些担忧的开口道:“殿下,陛下对秦王的死讯还是不知道吗?”

朱标神色暗淡的低下了头:“父皇的身体一直没有养好,所以孤一直不敢告诉他真相,生怕他承受不住。”

闻言,杨思义轻咳了一声道:“殿下,老臣跟随陛下也有数十年了,恕老臣直言,这种事是瞒不住的,陛下何等睿智,您这么就没去看他,他的心里早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只是一直没有发作罢了。”

刘三吾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殿下,陛下乃是一代枭雄,这些年来什么事情没经历过?丧子之痛虽然痛苦,但是陛下绝对是能扛住的,还是告诉他吧。”

这些道理朱标何尝不明白,但是他想到朱元璋那张憔悴又苍老的面庞,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

“好了,这件事情孤自有定论,说一下北境战事吧,如今马哈木集结的五十万大军,只剩下了马哈木的十万大军和也先的十万残兵了,摩伦部已经被彻底打残了,下一步兵部有什么想法?”

凌汉抚了抚胡须,老成持重的道:“殿下,兵部的想法是稳扎稳打,让太孙寻机突围,蓝玉和镇北王加上孔士行三路推进,直逼北元的首都乌兰巴托。”

其实兵部的方案对前线战事一直都只是参考,现在大明的名将太多了,不管是蓝玉还是朱棣甚至是朱雄英,都不会按照兵部德邦方案行事。

毕竟现在兵部尚书王建国的能力....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

曾经担任过户部尚书的杨思义则是有些担忧的道:“殿下,现在大明的国力虽然强大,但是想要吞下整个北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老臣认为继续作战的意义已经不大,不如守好现有的战果。”

凌汉相对来说就比较激进,不置可否的道:“杨大人,您有所不知啊,这些北元蛮子,如果不能一次性给他们打痛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卷土重来,到时候我们打下来的土地又会变成一片焦土,与其这样不如毕其功于一役,让北元十年之内无力南下。”

杨思义摇了摇头,显然不同意凌汉的意见。

“凌大人,你也看到了,北元虽然人口不多,但是这种游牧民族,过了马背的孩子就可以提刀上战场,继续打下去,只怕会让北元各部队产生同仇敌忾的情绪,到时候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

见到两人吵的喋喋不休,朱标抬手制止道:“对于前线的形式,太孙和镇北王应该把握的更加精准,是打是和是谈,由太孙决断,如太孙不在,由蓝玉和朱棣商议做主,现在新学的推行已经走上正轨,着礼部尚书唐阙,前往阿尔泰城慰问前线战事,如需要与敌国谈判,唐阙也可以作为谈判使者。”

此刻在礼部衙门划水的唐大人还在悠哉游哉的出神,丝毫不知道他已经被派往了前线。

处理完北京前线事宜,朱标话题一转:“对了,张紞和徐子卿那边情况如何?”

负责对接两人的正是刘三吾,所以他赶忙回道:“禀殿下,张紞昨日刚到的奏疏,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已经承诺绝不会帮助北元对大明动手,也与大明签订了永不侵犯的协议,所以张紞应该不日就将返还。”

朱标眉头一挑,有些不理解的道:“东察合台汗国什么时候这么好说话了?”

刘三吾捂嘴笑道:“在镇南王回到云南后,直接提兵二十万陈列在两国的边境处,镇南军常年与叛乱的土司作战,所以身上难免煞气重了些,所以老臣猜测,东察合台汗国的大汗应该是被震慑住了。”

朱标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了沐英带着镇南军杀气腾腾的样子,嘴角不自觉的勾起一丝微笑。

“那黄海候那边呢?”

提到徐子卿,刘三吾的眼神变的微妙起来,支支吾吾的道:“黄海侯的行事风格有些与众不同....蒙古族和女真族都崇尚强者,所以黄海侯直接找上了各部的首领,在奴儿干都司的腹地摆了个擂台,扬言道只要能打败他,他们愿意出兵相助北元他们绝不阻拦,但是如果不能击败他,所有人就在原地待着,如果敢阳奉阴违,辽东有武东军,北平有镇山军,黄海有平安军,还有十万黄海水师,他们敢出兵,大明就敢让奴儿干都司变成一片焦土,寸土不生。”

听了刘三吾的描述,众人都是目瞪口呆,这行事风格真是简单粗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