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47章 退位诏书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47章 退位诏书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朱标作为当朝太子,葬礼的规格自然不容马虎。

在礼部、太常寺、宗人府的操持下,整个葬礼的仪式持续了七天。

七天之后,阔别朝堂已久的朱元璋再次回到了朝堂上,并且宣布了一件足以震惊天下的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实在柔远能迩,修养苍生,以四海之利为利,以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治致于未乱,夙寐孜孜,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

今朕年愈六旬,大明开国二十四年,风调雨顺,百废俱兴,非朕凉德所至也,今有太孙朱雄英,英姿神武,人品高洁,屡立奇功,民心所向。

着其从即日起,即皇帝位,即遵逾制,持服二十七日,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随着朴半成的最后一句话的声音落下,整个朝堂都陷入了震惊之中。

没有人想到控制欲这么强的皇帝陛下会突然决定传位给太孙,就连朱雄英自己都没想到。

“皇爷爷,此事万万不可,您虽年事已高,但是精神健硕,身体安康,并无不妥,大明还需要您来坐镇。”

朱元璋高坐龙椅之上,摆了摆手,沉声道:“行了,朕意已决,大孙儿,你上前来。”

朱雄英现在也很惶恐,虽然从他穿越而来的那一刻开始,就将这九五之尊之位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但是当这一刻来临之时,他才发现内心的彷徨远在喜悦之上。

上前走到龙椅旁,朱元璋举起朱雄英的左手,面对着朝堂的文武百官道:“咱的心意已定,礼部开始准备新皇登基的事宜吧,你们怎么对待咱,以后就怎么对待咱大孙儿,没什么其他的事情,就散朝吧。”

朝堂之上,群臣对这道旨意虽然震惊,但是并没有什么反对的情绪,毕竟朱雄英的能力有目共睹,在他的带领下,大明一定能更进一步。

特别是早早就站位在朱雄英身后的诸位大臣,更是喜上眉梢,一旦朱雄英登基,他们的地位可是水涨船高。

经过朱标梳洗之后的朝堂如今绝对算是海晏河清,连一个反对的声音都听不到。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拉着朱雄英就走出了朝堂,回到了太极宫。

朱雄英不是第一次来太极宫,但是今日的心境却大不相同,朱元璋看着一大一小两张桌子,眸子里面闪过一丝追忆。

“以前,咱就是在这里批阅奏折,你爹就坐在那张小桌子协助咱处理朝政。”

虽然朱标和常氏已经被葬入了皇陵,但是每每想起,朱元璋还是悲痛万分,难以自持。

朱雄英上前轻轻摸过朱标曾经用过的桌子,眼眶也有些发红。

朱元璋继续沉声道:“咱之所以现在就传位给你,就是因为这座皇宫,有太多你爹的痕迹,睹物思人,你皇祖母日日以泪洗面,与其这样,还不如我们两个远离这里,去过过自己的生活。”

朱雄英沉默不语,这几日他远远地看过几次马皇后,但是都不敢上前,怕勾起皇祖母的回忆。

“皇爷爷,可是大明的担子太重了,孙儿有些惶恐。”

朱元璋轻轻拍了下朱雄英的肩膀,语重心长的道:“有惶恐之心是对的,这个位置看似荣耀万丈,但是只有坐在上面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是如坐针毡,别说是你,咱坐这个位置已经几十年了,还是一样会有惶恐的情绪。”

作为整个大明的主人,一言一行都决定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死,这样的压力下,任何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都不会感到轻松,所以朱元璋对自己大孙儿现在的反应很满意。

朱雄英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缓缓吐出一口浊气:“好,皇爷爷,您就带着皇祖母外出游历去吧,孙儿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回忆道:“还记不记得你小子想要推行大明律的时候,在这个地方说出自己的愿景,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吃饱,有新衣穿,有遮风挡雨之所,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可读。”

朱雄英郑重的道:“孙儿片可不敢忘记。”

“这些年来,你做得很好,咱很满意,登基以后,你更可以大刀阔斧,大明交给你,咱很放心。”

说完,朱元璋拍了拍手,朴半成带着数十名太监,从外面走了进来。

“奴才见过陛下。”

朱雄英面露不解的道:“皇爷爷,这是?”

朱元璋指着这些太监道:“你之前当王爷的时候不喜欢和太监这些阉人在一起,咱也由得你,后面坐太孙了也一直住在西山别院,但是现在你做了皇帝,就离不开和他们打交道。”

朴半成上前一步,挨个介绍道:“太孙殿下,内廷共分四司、八局、十二监统称二十四衙门,这些都是各个衙门的首领太监。”

随后,各个太监纷纷上前拜见新皇。

四司分为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

八局分为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

十二监分为司礼监,御马监,内官监,司设监,御用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

每监各掌印太监一员,正四品,左、右少监各一员,从四品,左、右监丞各一员,正五品,典簿一员,正六品,长随、奉御无定员,从六品。

在这二十四衙门之中,最重要的就是司礼监。

设提督太监一员,掌印太监一员,秉笔太监、随堂太监、书籍名画等库掌司、内书堂掌司、六科郎掌司、典簿无定员。

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应仪礼刑名,及钤束长随、当差、听事各役,关防门禁,催督光禄供应等事。

掌印太监掌理内外章奏及御前勘合。

秉笔、随堂掌章奏文书,照阁票批朱。

掌司各掌所司。

典簿典记奏章及诸出纳号簿。

如今的朴半成就是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常伴皇帝左右,是所有太监的头头,之前朱标的随身太监是余德海,任司礼监的掌印太监,是宦官中的二号人物也是位高权重。

但是如今余德海自请为朱标守陵,朴半成又要跟随在朱元璋的身边,一时之间司礼监的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都出现了空缺,所以这些太监一个个恨不得极尽自己的谄媚之术,如果能让新皇多看一眼,那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

不过朱雄英的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在见过所有太监后,他缓缓开口道:“朴公公,之前孤身边有名太监,名为王九成,不知道能否让他出任司礼监的提督太监。”

朴半成一愣,王九成这个人他倒是听过,历任提督太监都要常伴皇上身边,所以都要身手高强,王九成虽然身手不错,但是距离提督太监的要求还是有些差距,不过内廷之事,一向都是由皇帝一言而决,所以朴半成也没有反对,只是讲明了利害关系,让朱雄英自己决定。

朱雄英沉吟了一番后,开口询问道:“朴公公,皇爷爷和您给孤留下的提督太监人选是?”

朴半成拍了拍手,一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太监走了出来,此人步伐沉稳,双目炯炯有神,看起来一身正气,丝毫不像是个太监。

“殿下,此人名为张五成,现任御马监掌印太监,对大明忠心耿耿,而且武艺高超,不在老奴之下。”

“哦?”朱雄英闻言来了兴致,他可是见过朴公公出手的,能得到朴公公的推崇,绝对是个高手。

张五成也适时的跪拜在地:“奴才张五成,叩见陛下。”

朱雄英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从今以后,你就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

张五成内心也很激动,虽然没能得到提督太监的职位,但是掌印太监也不是不能接受,而且他能感受到新皇对自己的欣赏,这才是让他最开心的。

在与朴半成继续请教了一些关于内廷的问题后,朱元璋终于在一旁懒洋洋的道:“行了,问的差不多了,明日咱和你皇祖母就要离开京城了,今晚跟咱去坤宁宫吃饭,就当为我们两个老家伙送行了。”

朱雄英哪敢说不行,乖乖的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向坤宁宫走去。

当他们两人到坤宁宫的时候,除了马皇后之外,还有朱允炆,朱允熥,朱权,都已经提前到了。

虽然朱权与朱允炆在朱雄英的眼中都算不得是自己人,但是当着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面,他自然不会表现出来。

朱允炆和朱权也识趣的站了起来,皮笑肉不笑的恭喜道:“恭喜大哥(大侄子)。”

朱元璋退位的消息经过一天的传递,早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朱雄英微微点头,回应道:“多谢十七叔和二弟。”

朱允熥则还是沉浸在朱标的死讯中不能自拔,所以精神头明显不高,但是见到朱雄英后还是亲近的喊了声:“大哥,以后是不是要叫你皇兄了?”

朱雄英拍了拍朱允熥的脑袋,笑着道:“你喜欢叫什么就叫什么,没关系。”

看着他们还算和谐的画面,朱元璋也稍微松了口气,他其实也在害怕朱雄英会因为迁怒吕氏而对朱允炆下杀手,但是现在他总算是放下了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