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49章 第一次朝会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49章 第一次朝会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看着朱雄英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唐阙立马就意识到自己这顿马屁是拍到马腿上了,所以立马改口道:“其实建安这个年号有些太过偏安,所以礼部并没有把它当做首选。”

听到这里,朱雄英的脸色稍缓。

唐阙继续侃侃而谈道:“如果大明风调雨顺,国富民强,为寓意国家永远太平,百姓永远安乐,所以年号应定为永乐!”

朱雄英:“……”

合着明朝起年号都是一个套路……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个。

“行了,唐尚书,你先下去吧,年号的事情还有其他人有什么想法吗?”

眼看着这两个众位大臣都觉得很好的年号被否决,一时之间,还真没有人敢继续开口了。

在场面一度尴尬之际,应天府尹寇淮安站了出来。

作为被朱雄英破格提拔起来的正三品官职,寇淮安如今可谓是朝堂新贵,不过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

在接任应天府尹的官职后,谢绝了一切拜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积压案件全部审结,而且秉公执法,在京城周围有青天之名。

“启奏陛下,微臣认为,陛下乃天命所归,注定开启一个盛世的千古一帝,所以年号定为天启最为合适。”

天启吗……虽然同样是用过的年号,但是朱雄英对年号其实也不怎么在意。

再响亮的年号,如果治理不好江山的话,一样没有任何用处,只会在史书上徒增笑料罢了。

而再平淡无奇的年号,如果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也会在岁月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朱雄英并没有纠结,直接点头道:“好吧,就用这个年号吧,天启,听着霸气。”

年号本就是帝王圣心独裁之事,既然朱雄英点头了,其余大臣自然没有意见。

就这样,在朱雄英穿越过来的第十年,他如愿以偿的登上了帝位,开启了大明新的篇章。

这一年成了全新的天启元年,这一年,朱雄英十九岁。

年号的事情有了着落,朝会就开始了正常的议政环节。

兵部尚书王建国第一个站了出来,凝声道:“启奏陛下,信国公与陈国公已经率领黄海水师回到江陵府,而且军备已经整理完毕,随时可以出征倭国。”

倭国现在还处于内乱时期,十五万经过训练的黄海水师,只要登陆,倭国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所以对于此战,他并没有什么担忧。

不过为了稳妥起见,朱雄英还是缓缓开口道:“传旨,关于征讨倭国诸事,皆由信国公与陈国公商议而行即可,不必事事请命,另外,禁军副指挥使傅让,带神机营前往黄海,听从陈国公调遣。”

傅让除了在北境参与过第二次北伐之外,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大型战役,一直在后方进行训练的工作。

所以如今身居高位,难免有人会嚼舌根,质疑他是否有相应的本事。

所以让他参与一些大战,也是对他的历练,同时打消这些质疑的声音。

果然,在听到自己要带着神机营参加灭倭之战时,傅让激动的脸色都有些发红。

“末将领命,必不负陛下的期望。”

唐阙作为礼部尚书,也是个文官,对战事自然没什么见解,但是如今倭国的使节已经到了京城,再三思虑后他还是有些犹豫的开口道:“陛下,倭国派出的使节已经到了京城,如今正在殿外等候召见,说是来解释太子遇刺一案。”

“哼”朱雄英冷哼一声,他自然知道这件事和倭国没关系,但是朱标和刘三吾以身入局,才让大明有了出兵的理由,还不会被周围国家所忌惮,他岂会给倭国开口的机会?

“还派什么使节,朕的父亲死在他们的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朕不想看到他们,驱逐出境,告诉他们,回去整军备战吧,我大明雄狮,不日便至。”

虽然他国使节,不经过召见就驱逐出境有些不合规矩,但是想到先太子的死讯,朝臣就都同仇敌忾,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

就连一向脾气好的杨思义杨阁老都忍不住吐槽道:“还放他们回去?如果要老臣处理,人都不用回去了,直接把人头送回去即可。”

这一番话,引得朝堂众人的认可,纷纷点头道:“就是,倭国弹丸之地,竟然有这个胆子冒犯大明天威,这个时候派使节求饶,岂不可笑?”朱雄英抬起手,制止了群臣的议论纷纷。

“无妨,放他们回去,是为了彰显我大明的气度。就算要取他们的脑袋,朕也要等到灭了倭国之后,堂堂正正的砍。”

这等霸气的言语,从皇帝口中吐出来极大的振奋了士气,奉天殿的氛围也变的轻松起来。

朱雄英看了御史台和刑部的位置大部分都是空缺,眉头皱起,出声问道:“景清与暴昭还没回来吗?江南氏族有这么难查吗?”

刑部尚书周祯其实早就过了退休的年龄,一直在这里撑着也是想等着暴昭再成长一些,自然不会让暴昭落下一个办事不利的名声。

所以周老大人站出来,开始诉说此案的难处:“回陛下,江南氏族的势力根深蒂固,盘根错节,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员都站在他们那边,所以取证的过程中,有些困难。”

朱雄英内心知道,太子遇刺一案江南氏族根本就没有参与其中,除了吕本的证词之外,根本拿不到什么实证。

之所以让景清与暴昭过去,也是因为江南氏族在当地多有不法,哪怕不能坐实他们参与刺杀太子之事,只凭他们的所作所为就能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时间已经过去数天了,两人竟然一点进展都没有,足以证明经过多年的运营,江南氏族已经给自己套上了厚重的保护壳。

不过朱雄英会因此而放过他们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他现在是一国之君,手中能动用的力量实在太多,不管是天枢还是锦衣卫都能敲碎他们的乌龟壳。

沉思片刻后,朱雄英缓缓开口:“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让毛骧亲自跑一趟吧,记住,朕要实证。”

朱雄英说完,才注意到毛骧和胡宁竟然没有在朝臣的行列中。

所以他将探寻的目光看向内阁的两位大臣。

毛骧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也是正三品的朝职,当然是有资格上朝的,但是因为锦衣卫衙门的特殊性,再加上百官对其的抗拒,所以这些年来,锦衣卫的官员几乎都不会在朝堂上出现。

凌汉委婉的开口道:“陛下,锦衣卫衙门属于是特殊的部门,直属御前,只负责查案,不参与朝政,为了保持其神秘感,所以大部分时候都不会上朝,不过陛下有旨意的时候,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他们,不会误事。”

听到凌汉这么说,朱雄英哪里还不知道这锦衣卫在朝廷里面是真不受待见。

想起蒋瓛在钱塘时的所作所为,朱雄英也认为锦衣卫这种组织,行为确实应该加以规范,不过有的时候,锦衣卫的流氓手段又确实是最有效的方式。

“好吧,既然如此的话,那就这样吧,诸位爱卿还有别的事情吗?”

工部尚书单安仁缓步踏出,身形已经颤颤巍巍,朱雄英挥了挥手,王九成立刻会意:“都是死人啊?还不给单大人看座?”

两个小太监赶忙一路躬身小跑,抬过来一把椅子。

单安仁原本还想拒绝,却被朱雄英强制的让他坐下:“单大人年纪大了,劳苦功高,让您站着朕心难安,有什么事情但请直说。”

单安仁坐在椅子上,语气平缓的道:“陛下,老臣虽然年岁已高,但是自认还能为国做些贡献,如今治理黄河的刘三吾已逝,河道主事夏元吉虽然有陛下御赐的金牌,但是品级不够,所以做事多有掣肘,故老臣请命治理黄河,黄河不清,绝不还朝。”

治理黄河?朝中众位大臣议论纷纷,治理黄河耗时耗力又不是肥差,所以很少有大臣愿意去做,再加上单安仁的年纪已经比较大了,这一去还能回来吗?

朱雄英也是顾虑重重,有些不忍心的开口道:“单大人有此心是好的,但是您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河道之上风吹日晒,您的身体怎么承受的住啊?”

单安仁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语气坚定的道:“陛下,老臣在工部尚书的职位上干了数十年,没有一日不想着肃清黄河,黄河不清,老臣死不瞑目啊。”

说完,就目光灼灼的盯着朱雄英。

感受到期盼的目光,朱雄英一时之间,也有些动摇。

思考再三后,他还是点头道:“好,既然单大人有此雄心,朕就准了,传旨,晋升单安仁为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即日起,全权负责治理黄河事宜。”

得到皇上的允准,单安仁老泪纵横,直接附身叩拜道:“老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雄英示意王九成扶起单安仁,吐出一口浊气,凝声道:“好了,今日的朝会就到这里吧,内阁大臣,先到太极宫再回武英殿。”

说完之后,揉了揉自己有些发晕的脑袋,坐上了很少坐过的轿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