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257章 吕本凌迟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257章 吕本凌迟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紫禁城,午门。

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

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在东西雁翅楼南北两端各有重檐攒尖顶阙亭一座。

在电视连续剧里,经常会听到推出午门斩首等等话语,久而久之,午门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

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皇宫之内戒备森严,皇帝也不可能在自己家门口杀人。

但是今天,一名特殊的犯人却被固定在铁柱之上,即将处以极刑。

这位犯人就是曾经的太常寺卿,兵部尚书,曾经的皇亲国戚吕本。

这位原本应该享受荣华富贵的老人此刻已经饱经风霜,脸上满是岁月的沟壑,双目无神的看着坐在行刑官位置的年轻人。

那个人是他的外孙,大明的藏王朱允炆,也是他最疼爱的外孙。

朱允炆脸色惨白,对眼前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在他身边,刑部的官员皱着眉头催促道:“藏王殿下,时辰已到,该行刑了。”

朱允炆咬紧牙关,无助的摇着头,眼神空洞的让人心疼。

刑部官员见状叹了口气,语气更加强硬的道:“殿下,让您监刑是皇上的旨意,您迟迟不动这不是为难我们这些小的吗?”

“为什么是我?他怎么这么狠的心?”

朱允炆的声音干涩而嘶哑,透着深深的无力感。

刑部官员听见他言语之间辱及皇上,当即便翻了脸,冷声道:“藏王殿下,身为臣子,如何能说君父的过失?再给您五十息的时间,如果您继续拖延,下官可就下令行刑了。”

豆大的汗珠从朱允炆惨白的脸上滑落,吕本虽然被绑了起来,但是依然能够说话,见到迟迟不动刑,心中已经猜到了大概,当即开口大骂道:“朱允炆,老夫不用你惺惺作态,如果不是你优柔寡断,顾念骨肉亲情,不肯派出藏王府的精锐,我们怎么会失败,事到如今你又在装什么?”

朱允炆闻言一愣,随即两行热泪缓缓流下。

吕本依然继续骂道:“朱雄英,你个无君无父的畜生,老夫先去地狱等着你们朱家的人一个一个下来陪老夫。”

眼看着吕本越骂越难听,刑部官员脸色也是阴沉下来,冷哼一声:“老东西,你声音很大嘛,希望等一下,你还能骂的出来,行刑。”

所谓凌迟,便是技艺高超的刽子手从脊椎下刀,将背部皮肤分成两半,然后慢慢用刀分开皮肤和肌肉,像蝴蝶展翅一样撕开来,执行凌迟的过程极为痛苦,经历千刀万剐后才会痛苦的死去。

因为这种刑罚实在太过残忍,所以在朱雄英推行大明律的时候已经废除,但是为了让自己心中的戾气得以抒发,他还是决定让吕本最痛苦的死去。

在行刑的过程中,**的疼痛让吕本止不住的哀嚎,一声声惨叫不停的传入的朱允炆的耳中,他实在忍受不住,最后痛苦的跪在地上呕吐起来。

他向身边的刑部官员哀求道:“求你,送我离开这里。”

刑部官员面色不变,毫无感情的拒绝道:“对不起,殿下,圣上有命,您是行刑官,有监刑之责,刑罚不止,您不能离开。”

朱允炆怨毒的盯着刑部官员的面容,耳边传来吕本的惨叫声越来越微弱。

终于,在又一刀落下后,吕本终于在极致的痛苦中死去,惨叫声却依然回荡在朱允炆的耳中。

他挣扎着站起身,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嘴唇都被用力咬破。

“这位大人,如今行刑已毕,本王是否可以离开了?”

刑部官员颔首,默默地闪开一条道路,朱允炆双目无神,跌跌撞撞的向外走去,就在他马上要跌倒的时候,一双有力的双手突然出现,扶住了他。

朱允炆缓缓抬头,吕言那张方正的脸颊映入眼帘。

“吕言,带本王回去。”

吕言面色深沉如水,背起朱允炆向宫外走去,这时刑部官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来人,把这逆贼的尸身丢到城外去喂狗,免得脏了眼睛。”

吕言闻言脚步一顿,周身的杀气宛如凝结实质,右手不自觉地放在金刀之上。

但是朱允炆虚弱的声音响在他的耳边:“不要停下,走。”

吕言将手放下,背着朱允炆,消失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这一切,都落在了城墙之上的吕氏和朱雄英眼中。

吕氏的身体被极其不雅观的绑了起来,瘫倒在地上,面如死灰,就连嘴都被堵了起来,发不出任何声音。

“啧啧啧,多感人啊,在临死之际,还想着给我那弟弟留一条活路。”

朱雄英戏谑的声音响起。

吕氏宛如一只疯狗一般,用自己的头想要去撞朱雄英的腿,却被王九成身边的太监按在一边。

这时,两行悔恨的眼泪才从吕氏的眼睛流了出来。

朱雄英摇了摇头,没有再看吕氏一眼,直接留下一句:“王九成,你知道该怎么做。”之后,就走了出去。

随着殿门的缓缓关闭,吕氏的惨叫也从身后传来,

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五成快步走了过来:“陛下,诸位朝廷大臣都已经在武英殿候着了。”

朱雄英看了眼头顶的太阳,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似乎是能驱散人内心的阴暗。

武英殿内,内阁的大臣和各部尚书齐聚,今日是一周一次的小朝会,是天子朝中重臣议事的时间。

在朱雄英落座后,凌汉就垮着自己的老脸道:“陛下,如今内阁实在是缺人啊,忙不过来啊,老陈已经半个月没有休沐了。”

杨思义也跟着诉苦道:“是啊,殿下,如今工部尚书出缺,刑部尚书又不在京中,连小朝会的人都凑不齐,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其实现在朝廷急缺人才的现状朱雄英不是不知道,只是现在新学刚推行不久,想要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还需要时间。

而杨士奇,铁铉,夏元吉等人还需要磨练,现在也不适合调入京城,现在的大明正处于过渡时期,所以人手难免不够。

朱雄英的眼眸深邃,手指不停的敲击着桌面。

“内阁创立之初的设想是五人,但是一直都没满过,如今单大人在外治理黄河,内阁只有凌卿和杨卿在京也确实人手不足,这样吧,吏部尚书张紞,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参赞机务。”

张紞无论是资历还是功绩,入内阁都是迟早的事,所以众位大臣都无人反对。

“老臣张紞谢陛下恩典。”

朱雄英心中的戾气也抒发了很多,脸上也又露出了几丝笑容。

“张阁老不用客气,这一切都是你应得的。”

虽然为张紞感到高兴,但是杨思义还是忧虑的道:“陛下,张大人入了内阁,吏部尚书的职位岂不是又出现了空缺?您心中可有人选?”

朱雄英点了点头,从桌案上拿出一个人的简历,示意张五成拿给众臣传阅。

“诸位爱卿对山西布政使韩宜可有过了解吗?”

韩宜可?这个名字对杨思义和凌汉来说并不陌生,此人乃是北宋宰相韩琦之后,为人刚正不阿,素有才名,而且在洪武元年就入仕了,且一路高升至左都御史,可谓是名副其实的老臣。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正直,所以从不趋炎附势,得罪了当时如日中天的胡惟庸一党。

在得知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三名奸臣在朱元璋身边大行谄媚之事时,

韩宜可孤身前去,从怀中掏出奏折,弹劾他们三人险恶又好似忠臣,奸佞又好似正直,依仗功劳和恩宠,内心不安分,被提拔到台端,擅自作威作福。

为还天下公正,韩宜可请求砍了他们的头来向天下谢罪。

当时朱元璋虽然感念其正直忠毅,但是因为还不是诛杀胡党的好时机,所以只能先将其索拿下狱,随后又找了个理由放了,逐出京城。

在胡惟庸一党伏诛之后,才提拔为山西布政使,历年来吏部考核都是优等。

对这样一位老臣来说,回京统领吏部也算合情合理,所以并没有人反对。

至于工部就更简单了,工部侍郎宋阳的能力有目共睹,而且也是朱雄英一手提拔起来的,暂领工部没有任何问题。

练子宁则顺理成章的升为工部左侍郎。

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讨论之后,朱雄英只觉得浑身疲惫,这时才体会到身为一国之君的难处。

所有的事情都千头万绪,一件接着一件等着自己处理,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似乎是看出了朱雄英的疲惫,凌汉主动起身:“陛下,今日天色已晚,不妨先休息吧,治理国家如烹小鲜,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其余大臣也纷纷起身。

朱雄英笑着道:“好,朕今日也确实有些累了,张五成,替朕送送各位大臣。”

在所有人都离开之后,王九成才悄悄走了进来,贴在朱雄英的耳边道:“陛下,皇后娘娘请您过去。”

朱雄英叹了口气:“果然,一切都瞒不过灵儿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