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332章 泰南行省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332章 泰南行省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捷报,捷报!”

一匹快马自南境而来,带来的消息瞬间引爆了朝堂。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暹罗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是谁也没想到,仅仅三天的时间,暹罗就彻底沉沦在了大明铁骑之下。

朱雄英对于这样的战果也很惊讶,毕竟没有神机营的重火力支持,能打出这样的战绩绝对算的上是奇迹了。

朝臣们对大明的战力也有了新的认知。

“陛下,如今暹罗已经被我大明攻下,自然也应该算是我大明的领土,不知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啊?”

朱雄英内心也在犹豫,暹罗不管是文化还是传统,都和大明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强行并为行省,恐怕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最主要的是,大明这些年向外扩张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以大明的人口基数,想要配备对应的官员实在是捉襟见肘。

但是如果效仿宣北自治区的话,后面想要再彻底推行大明的政令,恐怕会用加倍的人力和物力。

内阁的四位阁老当中,其实都能猜到朱雄英如今的心思,但是这件事情没有人能替他做决定。

但是新晋的阁老韩宜可的心思却动了起来,他本来进入内阁的资历就有所欠缺,如果能够将暹罗治理起来,为大明新增一个行省的话,那自己这内阁的位置可就坐稳了。

所以在朱雄英纠结之际,韩宜可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臣自请前往暹罗,担任第一任布政使,五年之内,暹罗必与大明一般,书同文,车同轨,如若不然,老臣提头来见。”

这…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毕竟暹罗地处偏远,气候恶劣,语言又不通,就连普通的朝臣都不愿意去任职,更别说身为内阁阁老的韩宜可了。

朱雄英也皱着眉头,他大概能猜到韩宜可心中所想,只不过韩宜可毕竟没有任何的过错,直接派往暹罗,都相当于发配了,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见到朱雄英还在犹豫,韩宜可直接跪在了地上,情真意切的劝谏道:“陛下,不管暹罗多么的贫瘠,只要是我大明将士用命打下来的土地,就一定不能辜负,臣再次请命前往暹罗。”

见状。朱雄英一拍桌子道:“好,难得韩阁老有如此胸怀,如果朕继续扭捏,倒是朕小家子气了,既然如此,便改暹罗为我大明的泰南行省。”

“武英殿大学士韩宜可,加封太师衔,正一品,暂代泰南行省第一任布政使,总领泰南一切军政要务。”

“原暹罗都城守备萧尘,虽从小生活在暹罗,但本质上依然是我大明子民,此次又协助明军,攻破大城,特封为泰南行省指挥佥事。”

“原定西军第二卫指挥使,李云龙,进封为忠勇伯,率军驻扎神风关。”

“原定西军第三卫指挥使,陈震,进封为勇毅伯,率军驻扎在清迈。”

“原定西军第四卫指挥使,石磊,进封为勤勇伯,率军驻扎在清远。”

此次灭暹罗一战,定西军人人有赏,稍后由吏部统一发送邸报。

群臣面面相觑,毕竟灭一个小小的暹罗,如此封赏是不是有些过了。

不过看着陛下如此高兴,自然也没人会在这个时候碰这个霉头。

散朝之后,无数朝臣簇拥着韩宜可,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真心佩服韩大人的魄力,也有一部分人是看着如今韩大人圣眷正浓,看看能否过来分一杯羹。

不过他们想的是挺好,可惜的是王九成早就恭候到了一边,走上去直接为韩宜可解了围。

“韩阁老,陛下请您到太极宫面圣。”

韩宜可也是擦了擦汗,跟在王九成的身后,直接走出了包围圈。

太极宫内,朱雄英笑意吟吟的看着有些气喘吁吁的韩宜可。

“怎么样,韩大人?被群臣包围的感觉怎么样?”

韩宜可苦笑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回应道:“陛下,这种感觉还真不怎么样,而且老臣近几年已经经历过数次了,一波比一波汹涌,老臣这身子骨,还真有些扛不住。”

朱雄英开怀大笑道:“哦?韩阁老不妨展开讲讲,朕也十分好奇。”

韩宜可叹了口气,缓缓讲述到:“陛下,在您登基之初,您将臣破格从山西布政使的位置提拔到了吏部尚书,那个时候,山西几乎所有的官员,不管认识的,不认识的,差点将臣家的门槛给踏破了,就想着看看能不能在臣的面前露个脸,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攀一些门生故旧的关系。”

“但是在臣上任之后,他们发现攀关系在臣这里行不通之后,他们慢慢的也就不再和臣继续来往了。”

“在前段时间,您又将臣从吏部尚书,提进了内阁,这次可好了,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的官员,那背后都是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老臣也不好得罪,只要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最起码留个好印象。原本只想踏踏实实办事,结果每天大量的精力都用在了吃喝应酬上面,真是不厌其烦。”

“等到今天就更了不得,还没走出奉天殿,各个衙门的请帖就已经放不下了,如果老臣每个都要去的话,恐怕一个月也走不出这南京城啊。”

韩宜可看似是在诉苦,但是实则每句话都有深意,朱雄英听完之后,脸上的笑容也已经消失不见。

“那不知韩大人对哪次的大起大落,感慨最深呢?”

韩宜可的脸上浮现出追忆的表情,语气平静的道:“让臣记忆最深刻的时候,是洪武十一年,那时候太上皇对胡惟庸是百般的容忍,老臣实在气不过,就直接面圣,痛骂了胡惟庸一党,原本以为会就此断绝了仕途,但是蒙太上皇庇佑,只是将臣赶出了京城,依然让臣继续治理地方。”

“那时臣走出京城的时候,文武百官没有一人敢来相送,但是京城的百姓却自发的聚集起来,一直将臣送出了京城十里,那一段路,才是臣最难以忘怀的,也正是从那时起,臣的心中,再也没能忘记百姓。”

朱雄英闻言认真的点了点头,同样感慨道:“韩大人当初的遭遇,朕也有所耳闻。却没曾想,还有这段故事,确实让人唏嘘啊。”

“不过如今,韩阁老也算苦尽甘来了,在你赴任之前,朕还有件事,要与你交代一番。”

韩宜可闻言立马严肃了起来:“陛下请讲,老臣一定铭记于心。”

朱雄英摆了摆手道:“韩阁老不用这么严肃,你这次去泰南,除了要治理地方之外,还有一件事一定要牢记,目前的乌斯藏都司可以说是鱼龙混杂,朕早晚要将它彻底变为大明的版图,如今暹罗变成了我大明的泰南行省,就是在乌斯藏都司的背后插了一根钉子。”

“你要和萧尘,李云龙,陈震,石磊这几名高级将领讲清楚,朕同样给他们五年的时间,如果真的到了需要出兵的时候,他们要带着十万大军,给我从背后,狠狠的捅一刀。”

韩宜可闻言也是将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

“陛下放心,此事老臣一定办的妥妥当当。”

朱雄英也是从龙椅上站起来,扶住韩宜可的手道:“韩阁老,这一别,山高路远。再次相见恐怕得数年以后了,你可一定要珍重啊。”

韩宜可的眼睛里面也泛着泪光,语气哽咽的道:“陛下,您也是啊,如今大明之所以兴旺昌盛,全赖陛下大胆推行新政,所以万望陛下保重龙体,大明才能长治久安啊。”

朱雄英也是心有戚戚,在君臣不舍的画面中,一封从福建沿海传过来的加急奏折,也是传到了太极宫。

朱雄英无奈的叹了口气:“韩阁老,朕还有朝政要处理,恐怕不能送你了。”

韩宜可欣慰的道:“陛下能如此勤政,实在是大明之福,老臣告退。”

在韩宜可走了之后,朱雄英才打开那份奏折,这封奏折是朱允熥所写,前面都是描述了自从开海之后,沿海地区肉眼可见的繁华。

朱雄英也是露出来开心的笑容,毕竟开海确实给大明带来了勃勃生机。

不过接下来,朱允熥又讲述了一些开放海禁遇到的问题,让朱雄英的脸色再次沉了下去。

自从大明面对外邦摆出了强硬的态度后,外邦商人是不敢飞扬跋扈了,甚至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了,但是大明本地的一些世家却开始作起了妖。

有的勾结官府,刻意压低收购的价格,如果外邦商人不卖,就随便罗织一个罪名,直接索拿下狱。

更有甚者,有福建水师在利用外出巡海的时机,竟然直接做起了强盗的勾当。

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现象如今还处于初现端倪,锦衣卫发现之后,也都明令禁止,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这种情况恐怕会愈演愈烈。

朱雄英气愤的一拍桌子,沉声道:“王九成,将今日内阁轮值的大臣请过来。”

王九成看着朱雄英铁青的脸色,不由得暗呼了一声:“这又是谁,惹了万岁爷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