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4章 初入国子监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4章 初入国子监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一千米,两千米,三千米......

逐渐有军士坚持不住了,跑到一旁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四千米...

绝大多数人已经到达了极限,只剩下不到三百人还在咬牙坚持!

五千米...

能坚持下来的除了李景隆和傅让还有四个校尉外,也就只有朱雄英了,这个时候,将士们看着朱雄英的眼光完全变了!

六千米...

四个校尉已经都掉队了,场上只有李景隆和傅让了,两人对视一眼,都慢慢停了下来。

朱雄英的浑身已经被汗水湿透,每一步都仿佛背着一座山一般,浑身颤颤巍巍,好似随时都会跌倒,但是却一直咬着牙坚持。

重新回到校场后,朱雄英卸下负重,强忍着浑身的酸痛,大声问道:“连我一个小孩子都能坚持下来,你们作为大明最精锐的将士,能不能坚持每天完成这些训练量?”

台下站着的将士们都用一种看着强者的眼光看向朱雄英!

“能!能!能!”

一声声的呼喊不断地回荡在校场,朱雄英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对着傅让吩咐道:“傅统领,以后九江每天要带着亲卫去东宫轮值,那训练就交给你和四位校尉了,切记,一定要严于律己,勤加操练!”

傅让正色的点了点头,今日吴王的表现,已经彻底征服了他。

随后,朱雄英便在李景隆的护送下,回到了东宫,沉沉的进入了梦乡,毕竟今天的消耗实在是太大!

夜里,朱元璋的案头上摆着今日朱雄英所写的训练大纲,只见老人眉头紧锁,询问道:“蒋瓛,你觉得这训练大纲靠谱吗?咱咋觉得不像是他一个孩子想出来的?”

蒋瓛面无表情的答道:“回陛下,臣觉得吴王殿下天人之姿,这篇大纲出自他手似乎没什么稀奇。”

朱元璋手指轻扣,确认道:“这孩子真的背了二十公斤的负重,跑了六公里?”

蒋瓛也有些不可思议,但还是实事求是道:“是的,而且如果不是李景隆停下,吴王殿下应该还能再坚持一段距离。”

听了今日朱雄英的所作所为,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以往朱雄英的表现一直平庸,自己也没对自己这个大孙儿抱有特别大的期待。

但是自从落马后,朱雄英仿佛变了个人,真的是给了他一个惊喜。

“从今以后,吴王每天干了什么,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都要告诉咱,一点也不能马虎,听到了没?”

蒋瓛身躯一震,这可是要着重培养吴王的信号啊,内心惊涛骇浪,表面却不露声色的应下。

看来,以后自己要多一个小主子了!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景隆便带着亲军抬着轿撵在朱雄英的殿外等候着。

“殿下,殿下,您快醒醒,李将军已经在殿外等候了。”朱雄英新的贴身太监王九成焦急的呼唤着。

朱雄英落马受伤后,之前照顾的宫人都被换了一批,王九成之前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伺候,是宫中深得信任的老人。

自从来了春和宫后,一直都兢兢业业,将朱雄英的起居照顾的井井有条。

朱雄英摇了摇头,去除脑中的困意,勉强睁开了眼睛,没好气的问道:“王九成,现在才什么时辰啊?”

王九成擦了擦汗,赶忙回道:“哎呦,我的吴王殿下,马上就要卯时了!您快些起床吧,”

卯时?那他娘的不还没到五点呢嘛?

不过明朝的国子监课业都极其繁重,从辰时起到申时末,从四书五经、程朱理学到弓马骑射都有涉猎。

朱元璋是底层百姓出身,因为自己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启蒙而一直视为平生大憾,所以在对皇子皇孙的教育上自然会更加严苛。

自己如今占据着皇嫡长孙的名头,距离那个位置看似触手可及,但实际上还远远没有达到自己心里的预期,自己现在可不能表现得懒怠。

压住自己的起床气,朱雄英挣扎着起身,洗漱,传膳,然后才出门。

一出门就看到了那顶奢华的软轿,朱雄英嗤之以鼻,对着李景隆说道:“九江,这玩意哪是咱爷们儿坐的?以后别抬过来了,反正也不远,走,我们走过去。”

李景隆闻言也笑了起来,心里想着皇上上朝也从来不坐这玩意,对朱雄英又高看了一分。

国子监距离东宫并不远,以朱雄英的脚程,走了一刻钟就到了,身后跟着一排亲军侍卫,看起来威风凛凛。

国子监门外,一名面容红润,精神壮硕的老者正闭目凝神,等着吴王殿下的到来。

刘三吾,现任中书舍人,自皇帝裁撤中书省罢免丞相后,中书舍人便位同半个丞相。

“刘先生,您久等了。”见到刘三吾,朱雄英也没有顾忌自己的皇孙身份,而是恭恭敬敬的行了弟子礼。

刘三吾荣辱不惊,自他担任国子监教习以来,见过的天潢贵胄实在是数不胜数,所以并没有因为朱雄英的礼贤下士而感到受宠若惊。

斜眼瞅了一眼李景隆,眼睛微抬,教训道:“吴王殿下千金之躯,到底与武人不同,日后与这种军旅粗汉,还是来往少些吧。”

明初时期,淮西勋贵的武官集团做大,文官几无立足之地,两派之间可以说是水火不容,刘三吾作为文臣领袖自然也不会给李景隆好脸色看。

李景隆闻言大怒,心想你个老东西在吴王面前给老子上眼药,本想发作,但是看到朱雄英给他使了个眼色,便收敛了回去。

“刘夫子所言差矣,纵观古今,文臣武将相辅相成,就似一个王朝的两条腿,只有相互配合、互相制约才能正常行走,如果一长一短、一重一轻岂不是要摔跤了?您学富五车想必也明白这个道理?”

朱雄英的话讲完,一旁的李景隆脸色好看了不少,连刘三吾也不由得对这位吴王殿下另眼相看起来。

心中暗道吴王年纪虽小,但确是聪慧之人,定要好好教导。

最起码不能像皇帝和太子那般,整日和那群开国将领厮混在一起,对文臣集团一向是敬而远之,这哪里是为君之道。

只见刘先生点了点头,淡然开口:“国子监内,只允许读书人进入,护卫就在外面候着吧,殿下请。”

朱雄英安抚了一番李景隆的情绪后,才跟在刘三吾的身后走进了国子监。

国子监作为大明目前的最高学府,处处充满了求知的气息,随处可见身穿国子监统一制服的学子三三两两的探讨。

除了刘三吾外,还有十数位翰林学士在国子监担任教习。

为首的两人分别是解缙与方孝儒,均是当世大儒,两人虽然年轻,但是在各地都盛有才名。

今日他们都得到了消息,吴王会进入国子监学习,所以都放下了手中的任务,齐齐聚集在这里等待着吴王的到来。

见到吴王进来,众教习纷纷起身行礼,朱雄英肃穆的整理好衣冠,恭敬的回了一礼,郑重的说道:“能得诸位先生教导,雄英荣幸之至!”

受了吴王殿下如此大礼,诸位教习也都倍感欣慰,大呼吴王贤惠,孺子可教。

而正在国子监内等候上课的朱允炆眼里则露出一丝阴鸷!

因为朱雄英的缘故,朱允炆也被提前送入国子监,陪着朱雄英读书。

自己提前一个时辰到了国子监后一直谦卑有礼,对各位教习敬爱有加,但是因为自己是庶出,这些教习对自己一直是不冷不热!

但是看到吴王一来,他们便如此献媚,不就是因为他是嫡出吗?如果自己是嫡出,绝对比朱雄英那个废物强!

朱雄英自然知道朱允炆也在,但是他还真没把他放在眼里,如果连这么个黄口小儿自己都要加以防范,那格局也太小了一些!

吴王殿下身份尊贵,在国子监自然是当仁不让的坐在第一排,而朱允炆作为他的伴读就坐在他的身后。

两个人简单的客套后,朱雄英就坐了下来,桌子上摆好了上等的笔墨纸砚和儒家名本。

第一堂课就是儒家之道,四书五经。这些其实早在前世,朱雄英便能背的滚瓜烂熟了,但为了装作认真的样子,还是卖力的读着。

但是实在是起的太早,不由得有些昏昏欲睡了起来。

儒学之道的教习正是名满天下的方孝孺,看着朱雄英懒怠的样子,不由得有些失望起来,怒喝道:“吴王殿下,您早上还信誓旦旦的说要好好学习,为何现在却如此懒散?”

还没等朱雄英答话,身后的朱允炆就站了起来,抢先道:“先生莫生气,昨日大哥去了东山大营,来回数个时辰,今日难免有些疲累。”

东山大营?方孝儒眉头一皱,不由得呵斥道:“吴王殿下身份贵重,怎么能整日和武人混在一起?”

朱雄英施施然起身,先是回头对着朱允炆嗤笑一声:“二弟倒是很关心我啊,我的一举一动你倒是了解的很。”

说完不顾朱允炆难看的表情,正色的对方孝儒说道:“先生,非是学生不尊重您,实在是四书五经这些儒家经典,学生已经熟读多遍,再让我如孩童一般温故知新,实在是无趣的很。”

听到这等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方孝儒怒火中烧!“好,好,好,我倒是不知道,吴王殿下小小年纪竟然如此狂妄,您说您熟读四书五经?这话就算很有读了一辈子书的学子都不敢如此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