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 第9章 告状乞丐

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 第9章 告状乞丐

作者:云陵一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8:52 来源:小说旗

南京近郊,溧水县。

此时的应天府刚刚入春,天气微微转凉,去往南京的官道上,行人三三两两。

一面黄肌瘦,赤足而来的乞丐,引起了行人的注意。

倒不是这乞丐有多奇怪,而是这乞丐身后背着一条横幅,上面写着身负血冤、状告无门、一家七口,独存一人这十六个血字,实在让人触目惊心。

在一旁的馄饨店里,朱雄英,刘三吾,李景隆外加徐子卿正稀溜溜的吃着馄饨,看到这个乞丐后,朱雄英对李景隆使了个眼神,李景隆心领神会,退了下去。

徐子卿眉头微皱,向朱雄英问道:“殿下不管?”

朱雄英叹了口气,无奈的反问道:“怎么管?我只是吴王,虽然建了亲军,但没行册封礼前,我并没有参政的权利。”

似乎对朱雄英的回答并不满意,徐子卿一言不发,继续低头吃着自己的馄饨。似乎吃光了面前的馄饨就能发泄出自己的怨气。

刘三吾也只能跟着叹了口气,他虽然贵为文臣领袖,但是对于这种现状也没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

片刻之后,李景隆走了回来,低声道:“殿下,查清楚了,这乞丐祖籍嘉陵府,本是当地的佃户,家中长嫂被当地军户玷污,一家七口被杀了六人,只剩这么一个幼子,当地官府不敢接他的状子,这小子倒是刚烈,一路乞讨,前来京城来告状。”

朱雄英冷声道:“嘉陵府到应天府,这一路的官府都是死人吗?没有一个站出来主持公道?”

李景隆沉吟了一会,还是决定道出实情,用只有几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那军户....是郑国公府的家奴....地方按察使司都不敢接状子。”

郑国公,正是朱雄英的母族,也是朱雄英的亲舅舅。

朱雄英揉了揉脑袋,已经猜到了真相,无非是地方官府不敢得罪一众公侯罢了。

刘三吾在一旁听得怒发冲冠,恨声道:“这帮淮西党的老杀才,无法无天到如此地步!待老夫回朝定要狠狠的参他们一本。”

一旁的徐子卿嗤笑道:“就算您老大人回去参了他们一本,皇帝陛下一查到底,也不过是杀几个军户,于整个大明可真是杯水车薪。”

刘三吾怒道:“那怎么办?难道任由他们胡作非为不成?”

朱雄英拍了拍刘三吾的肩头,强忍着怒火,说道:“大明开国才十余年,就已经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绝不是杀几个军户能解决的,只有建立起一套完整有威信的司法制度才能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

徐子卿眼睛一亮,但还是质疑道:“现在的大明又不是没有律法,但是对于淮西党而言,还不是形同虚设。”

李景隆有些尴尬的挠了挠头,毕竟他就是淮西党的一员。

朱雄英拍了拍李景隆的肩膀,示意他坐下,也缓解的他的尴尬。

李景隆顺势坐下,对于淮西党这些年的行径,他也有所了解,但是这些事情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改变的,看到那乞丐的时候,他的心中也有团怒火,无处发泄。

朱雄英与李景隆在一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他的性格还是有些了解的,当下便开口道:“在座的各位,本王没有把你们当外人,今天索性就和几位商量一下,我虽然贵为当今天子的嫡长孙,但是一日没有被册封太孙,我就一日要谨言慎行。”

“九江,你虽然出身淮西世家,但是我能感受到你与他们的不同,你的内心还有良知,还有热血,所以这些事我也没打算瞒你,目前朝堂上淮西党一家独大的局面必须改变,否则今日之事还会重演,我们能救得了一人,却救不了天下所有被迫害的人。”

李景隆一时陷入了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毕竟他从小就生活在淮西党的圈子里,彼此之间还是有很多难以割舍的感情。

刘三吾看着坚定的朱雄英,抚了抚胡须,凝重的问道:“殿下打算从哪里入手?”

对于他的这个弟子,他很满意,虽然年纪尚轻,但是天资聪慧,看问题也通透。

就连徐子卿也很期待朱雄英接下来的回答。

朱雄英皱着眉思考了一会,才正色道:“现在的律法不能再用了,必须编纂全新的大明律,借着大明律初立的时机,赋予刑部和御史台更大的权利,才能制衡淮西党的不法行为。”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刘伯温统领御史台的时候,这些公侯还不敢太过放肆,因为刘伯温的威望和能力真的能够压制住这些违法的行为,但是好景不长,刘伯温倒台后,御史台分崩离析,失去了对淮西党的压制力。

现在的大明沿用前朝的律法,监管部门只有刑部和御史台,但是两部的最高长官级别也没有公侯高,所以根本无力监管,除了皇帝本人,根本没人能够制约这些骄兵悍将!

刘三吾虽然觉得吴王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也没有一味的附和,而是认真的分析道:“编纂新的大明律,陛下会同意吗?谁有这个能力呢?御史台和刑部能不能顶住淮西党的压力也不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朱雄英也知道这件事并不简单,但还是充满信心的笑道:“如果容易得话,还用得着我们去做吗?刘先生,这件事就交给我,需要您配合的时候,我会和您提前打招呼,”

转头看了眼那乞丐,接着说道:“本王现在并无实权,这件事由我出面也师出无名,九江,一会你将人送到应天府,告诉他们好好审,他们不敢得罪郑国公的家奴,难道就敢得罪曹国公家的公子了?”

李景隆点了点头,招呼着两个护卫搀起那个乞丐就向官府走去。

在李景隆走远后,朱雄英看着刘三吾和徐子卿正色道:“九江归根结底还是淮西党的人,我将他支开也是不想他为难,淮西党现在惹得天怒人怨,虽然还不到清算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

刘三吾有些担忧,劝诫道:“殿下所愿固然美好,但是路要一步一步走,切不可操之过急啊。”

朱雄英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回京前,他心里就有了些规划,之前自己手里没有什么可用的人,现在有了徐子卿,一些计划也就可以实施了。

“子卿,回到京城后,你要做一件事,将南京城内三教九流,牛鬼蛇神扭成一股绳,皇爷爷手中有锦衣卫,我们可不能全瞎全盲,将他们汇聚到一起后,要教导他们遵纪守法,这样对百姓也有好处,如何?”

徐子卿思索了一会,已经有了些思路,但是为难道:“殿下,办这事得需要钱啊,贫道我这一身.....”

“哈哈哈哈哈哈”朱雄英笑道:“子卿放心,东宫的内库还是有些底子的,回头你随我回让九江给你送过去。”

随后又转身对刘三吾说道:“先生是天下文官的领袖,回去和那些头铁的御史说说,留住有用之身,如果不是残害良民罪无可赦的罪行外,就不要往死参了,把罪证都封存起来,到时自有和他们清算的时候!”

刘三吾也点头称是,近年文臣参武,除非是陛下自己想整治,其他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反倒是一个个不怕死的御史,每每因触怒龙颜而人头落地,白白丢了性命。

回到东宫后,朱雄英第一件事自然是先去拜见太子妃。

常氏看到自己的儿子回来,当下就松了口气,上上下下打量了一圈,确定没有受伤后,这才放心的让他离去。

坤宁宫,因为马皇后的提前交代,所以朱雄英可以随意进出。

坤宁宫内,马皇后看到朱雄英回来,也欣喜异常,笑呵呵的问道:英儿,昨日怎么没来?我还担心你出什么事了呢。”

朱雄英笑呵呵的说道:“不着急,皇祖母,你看孙儿给你带什么回来了?”

说完,偷偷的从后面端出来一碗热过的馄饨。

“孙儿在外面吃到的,很好吃的,您快尝尝。”

看着朱雄鹰小心翼翼的端着那碗馄饨,马皇后的心里暖烘烘的,小口小口的吃着馄饨。

朱雄英趁着马皇后吃馄饨的时候,缓缓说道:“前些日子看到皇祖母一直记挂着诚意伯的忌日,孙儿请示过皇爷爷,替皇祖母去青田祭拜了一下,今天下午刚刚回来。”

马皇后吃馄饨的手停了下来,看着自己的孙儿风尘仆仆的脸,眼睛逐渐湿润,低声道:“英儿,你有心了,不过以后不要随便出宫了,你身份贵重,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盯着你,你一定要注意安全知道吗?”

朱雄英懂事的点点头,表示知道了,随后就开始讲述起出宫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在听到乞丐进京告状时,马皇后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英儿,你说这些开国的老臣,怎么就这么不知收敛,难道胡惟庸他们的血留的还不够多?”

朱雄英叹息道:“皇祖母,开国勋贵们,大多是穷苦人出身,大字不识一箩筐,更不用说让他们心怀畏惧之心了,更何况刀山血海走出来的人,连死都不怕,又怎么会怕律法呢?”

马皇后也知道这个道理,有些哀愁:“难道,要把人都杀光,他们才能知道害怕吗?”

朱雄英摇了摇头:“对于这些开国老臣来说,就算是把他们都杀光,怕是也不能让他们知道悔改,归根结底,还是要从刑部和御史台入手。”

“哦?刑部和御史台怎么入手啊?”朱元璋大摇大摆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