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媚青骨 > 第375章 试锋

媚青骨 第375章 试锋

作者:扎小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11 21:49:08 来源:小说旗

泰安帝寝宫。

沉沉的龙涎香萦绕在殿内。

泰安帝半倚龙榻,端起贴身太监送来的汤药,慢慢喝下。

他长舒一口气,闭上双眼。

兵部尚书在殿外徘徊,直到殿内传来太监传召,才整理了一下朝服,走进殿中。

“启奏陛下,金吾卫已在班师途中,再有五日便可抵京。”他站在龙榻前向皇帝禀告。

泰安帝淡声道:“是么?”

兵部尚书道:“陛下病体初愈,臣原不该拿这等小事惊扰陛下,不过此番大战告捷,礼部寻我商量,询问陛下是否要亲自犒赏三军,臣不敢擅自做主,特来请陛下示意。”

泰安帝缓缓睁开双眼,面上略露倦懒之色:“五日后的事情,你们急什么,过几日再议。”

兵部尚书只得称是。

“下去吧,”泰安帝往枕上靠了靠,“朕乏了。”

皇帝的贴身太监见状,向兵部尚书使了个眼色,兵部尚书会意,躬身告退。

太监将兵部尚书送出殿外,挥了挥拂尘:“尚书大人慢走。”

兵部尚书站住脚:“袁公公,陛下的伤……”

他欲言又止。

袁公公回头往殿里看了眼,拉着兵部尚书走到一旁的角落里。

“太医署说了,陛下的伤并无大碍,依老奴看,陛下的病根在这里。”

他指指自己心口的位置:“留王的儿子死前,骂得那叫一个难听,陛下嘴上不说,心里难免介怀。这些日子,陛下每晚都睡不沉,白天哪有精神处理政事。”

兵部尚书叹了口气:“还是陛下太过宽仁,留王的儿子胆敢刺杀陛下,此乃灭族之罪,照我说,理应推去菜市口凌迟,以儆效尤。”

袁公公摇摇头:“这话可不能在陛下面前说,尚书大人,你快回吧。”

袁公公送走兵部尚书,回到内殿。

泰安帝听到响动,转过头来看他一眼。

“你与他在外面说了些什么?”他淡淡发问。

袁公公堆起一脸笑:“尚书大人关心陛下龙体,老奴请他不必担心。”

泰安帝重新阖上双眼:“袁进,你说留王到底是怎么死的?”

袁公公低着头:“封地送来的折子上说了,留王是与姬妾饮酒,醉后失足落水而亡。”

泰安帝冷笑一声:“是啊,他自己不小心落了水,与朕有何相干?为何外面的人都说是朕干的?”

“陛下,”袁公公道,“陛下莫管那些胡言乱语,小心动气伤肝。”

泰安帝撑起身,捶了下床沿:“还有他那好儿子,他自己把人送来当质子,朕把人好吃好喝供着,到头来,却平白挨了一刀。”

留王当初为求自保,将独子送到京中为质,前些日子,留王突然传来死讯,他的儿子求见泰安帝,声称想回封地为父亲守孝,却趁泰安帝不备,出手刺杀。

好在附近的侍卫及时拦下,这一刀才没要到要害,只将泰安帝的手臂划伤。

留王的儿子当场被处决,泰安帝虽只受了轻伤,却接连病了好些天,就连前方金吾卫的捷报传来,也不能令他开怀。

袁公公为皇帝奉上一杯香茶,劝慰道:“陛下息怒,您是大衍的皇帝,那些人是嫉妒您,害怕您,才会恶意中伤。”

泰安帝挥开茶杯,冷冷道:“朕想了这么多天,最后发现,还是朕太心软了。”

袁公公听他语气冰寒,心中一凛。

只听皇帝道:“朕如今是皇帝,雷霆雨露都是君恩,何需顾念旁人心情。袁进,你自小跟着朕,你得多提醒朕,朕已不是当初的陈王,朕是皇帝,无人可以凌驾于朕之上。”

袁公公捧着茶杯,深深弯下腰:“老奴遵命。”

泰安帝看着他,眼中多了一丝满意。

“朝中这些大臣,与其说是关心朕的身子,不如说是担心他们的前程,”他缓缓道,“你信不信,朕若不让金吾卫撤军,等他们彻底打败叛军,又会生出不少乱子。”

袁公公迟疑道:“兵部尚书是陛下的近臣,他挑选的将领难道会有二心?”

泰安帝露出一个冷漠的笑容。

“此番遇刺,朕领悟了一个道理,”他幽幽开口,“帝王与臣子之间,就不该有真正的信任。金吾卫打了这么久的仗,进度甚缓,反而让雁家军夺去不少叛军的城池。你说,他们到底是为谁而战?”

袁公公低垂着头,不敢接话。

泰安帝笑了笑:“你不要以为朕是怀疑金吾卫,朕只是觉得,这场仗再打下去,就算消灭了叛军,朕也拿不回那些领地。与其为了打仗掏空朕的国库,不如让叛军与雁家军互相牵制,待朕重新整治了朝廷,休养生息,再图后计。”

“陛下说的是。”袁公公道,“老奴不懂朝政之事,老奴只知陛下殚精竭虑,为朝廷操碎了心,还望陛下好生将息,莫要伤了龙体。”

泰安帝躺回枕上,望着龙床上方久久不语。

袁公公小心觑了眼,只见明黄色的绢帐上,威风凛凛的巨龙翱翔于天,目光冷酷睥睨,恰似泰安帝此时的眼神。

袁公公赶紧收回视线,悄悄退了出去。

——

七月流火,凉风乍起。

梁州城中,一家女子学堂正式落成。

五进院落,黑瓦白墙。

大门上挂着一幅对联,上联:志犹学海,下联:业比登山。

对联来自古人碑文,取其勉励之意,上方门匾黑底金字,写着学堂大名:试锋。

门上这十个大字落笔如刀,仿若金石交击,锐气四溢。

院中绿荫掩映,甬道相连,讲堂,书楼,学舍,一应俱全。

段明月紫衣蓝裙,一脸肃容,扶着手杖立在正堂的宽阔庭院中,四名蓝衣妇人站作一行,立在下首。

在她们面前五步之遥,是三十名不到及笄之龄的少女。

少女们屏息凝神,朝段明月与四名妇人行以拜师大礼。

她们娇嫩的面庞上透着欢喜、激动、好奇与仰慕,还有许多对于未来的憧憬。

她们以往只听说大衍京城有女子学堂,在这偏僻的梁州,虽有官府开办的公学,却只收男学生,不收女学生,女子只能上族中的私塾,或由家人教导。

若家人识文认字也就罢了,偏生梁州地处边关,会武的人家比比皆是,做学问的人家屈指可数。

而私塾更是花费甚巨,非寻常人家能够开设。

因此,听说城中要开女子学堂,不到半月,将军府的门槛几乎被踏破。

尤其那些武官,他们心里一直憋着口气,只因在世人眼中,他们都是些不通文墨的粗鄙莽汉,以致女儿们的亲事也受连累。

若在本地婚嫁倒还罢了,彼此知根知底,男方不敢轻视自家女儿,若嫁去别处,比如京城那样的繁华之地,少不了被婆家挑剔,出门应酬也时常被别家女眷嘲笑。

如今梁州终于有了女子学堂,由将军府的雁大姑娘一手操办,请来的山长学识渊博,听说还是雁大将军的未婚妻,另外四名先生也是经过精心挑选,绝无欺世盗名之辈。

这么多好处,怎能不让人心动。

若非学堂初建,第一批入学的名额有限,军中的汉子们恨不能连出嫁的女儿一并送来,不求学会吟诗作对,只要在外应酬时,听得懂别人说的典故,不再让人拿来取乐就好。

随着拜师礼毕,学生们跟着四名先生前往授课的讲堂,段明月回到山长的书斋。

书斋中,雁安宁一身月白衫子杏黄裙,独自坐在案前,面前摊开一本账册。

她两眼盯着账册,左手支颐,右手拈着一块杏脯,正往嘴里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