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十岁科举状元,朝廷震惊 > 第379章 退居二线

朱筱睁开眼睛,转头看去,发现竟是陈公子正站在不远处,手中也拿着几个包子,脸上带着诧异的笑容。

“陈兄,你怎么也来这里?”朱筱有些惊讶,但随即笑道,“看来我们今天都想着要随性一回。”

陈公子笑着走过来,在朱筱对面坐下:“是啊,我早晨出来散步,闻到这股香气,实在忍不住,就买了几个包子。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笑意更深:“看来美味是有魔力的,连我们这样的人也无法抗拒。然后继续各自品尝着手中的包子。包子虽小,但带来的满足感却是巨大的。朱筱感到内心的那股轻松愈发明显,他找到了久违的那份简单与纯粹。

“朱兄,你平日里太忙了,像今天这样随性而为的机会不多吧?”陈公子轻声问道,眼中带着一丝关切。

朱筱点了点头,缓缓说道:“是啊,平日里总是事务缠身,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是今天,我突然想通了,有时候真的需要放松一下,给自己一点自由。”

陈公子微笑着点头:“你能这么想,我真替你高兴。我们都需要这样的时光,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朱筱感到心中一阵暖意,他知道,自己确实需要更多这样的时刻,不再总是被责任和压力所困扰。他将手中的包子咬下最后一口,心中那股沉重感似乎也随之完全散去。

“陈兄,今天的包子真是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朱筱笑着说道,语气中带着轻松,“有时候,简单的事情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眼中带着欣慰:“朱兄,快乐不一定要来自大事,有时候,平凡的小事反而更能触动人心。感到心中那股压力似乎彻底被释放了。他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他已经找到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去应对这些挑战。无论是一个肉包子,还是一次随性的出行,都能让他在压力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满足。

吃完包子,朱筱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感受到一股久违的轻松。他知道,今天的这个早晨将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更加从容、更加自在的开始。

“陈兄,我们该回去了。”朱筱转头对陈公子说道,语气中满是轻松与满足。

朱筱从小便聪明过人,性格沉稳,极具韧性。在朱元璋的政策下,大明初期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各种制度逐渐完善,天下百姓也因战乱后的安定生活而满怀憧憬。然而,朱筱的家族虽有军功,却并未因此而显贵,父亲朱忠对儿子要求极严,不允许他因家中微薄的功勋而产生任何骄傲之心。

在朱筱十岁那年,他随父亲第一次进入南京,这座大明帝国的新都城让他大开眼界。南京城气势恢宏,宫殿层层叠叠,巍峨壮丽,街道上人流如织,百业兴旺。朱筱对这些繁华景象既感到好奇,又感到隐隐的压力。父亲在城中的时间并不长,很快便因边疆事务返回军中,但这次短暂的入城经历深深地印在了朱筱的心中。

随着年岁的增长,朱筱的学识渐渐丰富,他不仅研读了儒家经典,还对军事、农政、法治等多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朱忠虽希望儿子未来能出人头地,但也从不偏废文武两道。他要求朱筱既要能文,又要善武。于是,朱筱在书本与武场之间来回穿梭,日复一日,丝毫不敢懈怠。

十五岁那年,朱筱终于有了更近距离接触朱元璋的机会。那是在一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上,朱元璋巡视军营,朱忠因在边疆立功,特被召回京城参与这次阅兵。朱筱跟随父亲来到军营,亲眼目睹了这位开国皇帝的威严风采。

朱元璋年过五旬,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有神,尽显一代天子的气度。他巡视军队时,言语不多,但每一句都带有莫大的权威,令在场的将士们心生敬畏。朱筱在一旁默默观察,心中却有诸多疑问。他暗自揣测,这位统一天下的帝王是否真的如传闻般严厉无情?又或是,他只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定而不得不如此?

阅兵结束后,朱忠带着朱筱拜见了朱元璋。朱元璋对朱忠的军功表示了肯定,随后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朱筱。他问道:“这便是你的儿子吗?”

朱忠恭敬地回答:“正是,微臣的犬子朱筱。”

朱元璋看了朱筱一眼,微微点头,说道:“眉宇间倒有几分聪明劲,今后好好读书,不要荒废了。”朱筱忙跪下叩头,感激万分。这一面之缘虽短暂,却让朱筱对朱元璋的印象更加深刻。

此后几年,朱筱随着年纪的增长,见识也逐渐增广。他渐渐意识到,朱元璋的治国之道实非寻常。大明初立,内外不稳,朱元璋不仅要面对北方的残余势力,还要时刻提防国内的叛乱和各地的豪强。因此,他的统治风格才如此严苛,不容任何闪失。

然而,朱元璋的治国手段并非只靠铁腕与高压。在他的统治下,大明百姓逐渐恢复了安定的生活,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户籍制度的推行使得国家的税收更加规范,而明初的法治建设也颇有成效。朱筱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这些治国方略,心中对朱元璋的敬佩也在日益加深。

大约在朱筱二十岁时,他的父亲因年迈逐渐退居二线。朱筱自知自己肩负重任,便决意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中。他选择了科举之路,这不仅是实现自身抱负的途径,也是他为家族争光的唯一出路。科举之路漫长而艰辛,然而,朱筱凭借自己的才智和勤勉,最终在乡试中崭露头角。

在科举考试期间,朱筱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志青年,对国家的未来充满理想与抱负。尤其是一位名叫李茂的书生,与朱筱志趣相投,二人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