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 第119章 阴谋

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 第119章 阴谋

作者:大贤者茶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22:31:42 来源:小说旗

第二天早朝,皇帝让人念了一封前线送回来的捷报。

捷报称大将军元初进入冀州之后,兵分二十三路,将分散在各地劫掠的大丽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片甲不留,已经收复了冀州大部分地区。

敌军节节败退,为了对抗征北军,不得不集中所有兵力,固守晋阳和石家庄两座主城。

若征北军攻克了这两座城池,大丽军队就不得不退回幽州。

如此一来,哪怕暂时无法收复幽州,征北军也能镇守北方入口。

只要北方稳定了,凉州那边也就稳了。

元初立了大功,理应封赏,所以皇帝打算给他封侯。

“众卿以为如何?”

这份捷报太震撼了,甚至有些荒唐。

两万骑兵分成二十三路,平均每路不足一千人,他们是如何杀得二十万大军片甲不留的?

战报中并没有细说,只提到一种特别厉害的武器,能在几百步之外轻松杀敌。

信息太少了,众臣低声议论许久都没有人发言。

皇帝有点不耐烦,大声问道:“众卿为何一言不发?”

又过了一会儿,一位崔姓的御史言官站了出来,义正严辞的说道:

“启奏圣上,臣以为,冀州最关键的两座城池仍未攻下,此时便封赏主将,未免过于草率了。”

这人叫崔昊,是永安侯夫人崔氏的亲弟弟。

因为元初的强势崛起,使他姐姐受了不少窝囊气,连同他的大外甥也消沉了许多。

为了防止元初继续成长,他认为有必要打压一下。

而众臣都知道他是永安侯的小舅子,此时站出来说这番话,倒是显得他大公无私,不为亲人谋取福利。

一些言官立刻称赞崔昊高风亮节,公正廉明。

紧接着,一位姓周的御史言官也站出来,一本正经的说道:“启奏圣上,微臣弹劾征北大将军元初,不顾朝廷律法,擅自斩杀濮阳大小一众官员,高达三百多人!并且他还鼓动百姓迁居幽州,擅自扩充军队,私自铸造杀伤力极其强大的武器,恐有不臣之心,还望陛下圣断!”

这位御史是洛小柔她后妈周氏的父亲,周氏在洛府受了天大的委屈,他这个当父亲的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如今皇帝想要封赏洛小柔的未婚夫,想都不要想!擅自斩杀那么多地方官,还私自铸造武器,未经请示擅自扩充军队,鼓动百姓大规模迁移,这不是谋反是什么?

洛尚书一看自己的老丈人竟然要害他未来女婿,这怎么行?

但是这是他老丈人,他不能直接反驳,于是给英国公使了个眼色。

不管往日有什么恩怨,但此时大家都是统一阵线的战友,理应互帮互助。

英国公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个老帮菜陷害他未过门的外甥女婿了,于是站出来大声反驳道:

“周大人此言差矣!众所周知,濮阳一众官员皆已投降大丽,是大丽人,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叛徒!他们不但通敌叛国,还坑害我大炎的百姓,实乃死有余辜。

元将军将他们公开处刑,不但彰显我朝天子爱民如子,还能劝导百姓遵纪守法。

再说擅自扩充军队这一条,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取得胜利,就地补充兵源不是很正常吗?再说了,朝廷只给了元将军五万新兵,除此之外再无援助。而他却只带走了两万骑兵,兵甲粮草自备,这些都是事先与太子商量好的,陛下一清二楚。

周大人口口声声说元将军有谋反之嫌疑,是不是等于说太子也参与了其中?又或者说他们的谋反是陛下首肯的?

元将军不靠朝廷,只凭两万骑兵便杀得大丽节节败退,此乃保家卫国的不世之功。为何到了周大人嘴里,却变成了意图谋反?莫非是周大人嫉贤妒能,见不得别人好,所以才血口喷人、陷害忠良!”

周御史被怼得哑口无言,面色涨红。

但是英国公却没有要放过他的意思,继续怒怼:

“幽州被占,你不闻不问。冀州沦陷,你视若无睹。如今好不容易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年轻将帅能收复失土,你却要恶语中伤,故意抹黑。有功之臣非但不论功行赏,反而要被诬陷谋反。

周大人,这就是你身为监察御史的职责吗?你所读的圣贤书就是教你如何做暗箭伤人的卑鄙小人的?”

这老毕登的女儿周氏很可能就是毒死他大姐的凶手,如今被他抓住机会,肯定要狠狠报复一番。

“你!噗~~~~”

周御史被气得吐血,当场昏厥。

皇帝一脸不悦,让人将周御史抬走。

众臣沉默不语,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要是再反对的话,传出去肯定要惹人非议。

但是让永安侯家一门双侯,这是文官集团都不愿意看到的。

经过一番斟酌,他们有了决断。

左相站出来,拱手道:“陛下,老臣倒是有个想法。”

“哦?左相请说。”

“如今战局未定,贸然封赏的话,恐怕元将军年少轻狂,会得意忘形,做出错误的判断,不利于战事。既然元将军已收复了冀州大部分失地,不如等他彻底击溃大丽军队之后再论功行赏也不迟。”

皇帝沉思片刻,觉得可行,于是当场下旨,待元初将大丽军队赶出冀州之后,便封他为镇北侯。

而洛小柔因为进献琉璃金龙有功,待与元初大婚之日,敕封三品诰命夫人。

这可把英国公和洛尚书高兴坏了,一个封侯一个封三品诰命,回去后必须得祭祖才行。

而其他大臣可就没那么开心了,一个个都黑着脸。

退朝后,一大波文官齐聚左相府,商量如何应对元初封侯这件事。

看皇帝今天的态度,封侯是板上钉钉的事。

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遏制武将集团的壮大。

商讨一番过后,他们决定让永安侯元义战死,顺便丢几座城池。

永安侯存在重大过错,与元初功过相抵。

如此一来,武将集团就只能继续低他们一头。

确定好作战计划之后,众臣才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相府。

他们前脚刚离开,一道潜伏于黑暗之中的身影也悄然消失不见。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